“"欲"是未经雕琢的本能,"偏"是不合时宜的固执。荆轲刺秦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是"欲"的极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心中那点血热;蒲松龄在聊斋里写鬼狐故事,是"偏"的坚守——明知科考无望,偏要在虚妄中构建真实的人间百态。这种看似"不智"的选择,恰是对功利世界最温柔的反叛。”
秀秀听罢瞪大了圆溜溜的大眼睛。
“这才是真正的书,真正的剑。”
李青却是摇了摇头。
“剑与书的终极意义,在于守护人性的本真。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的洒脱,源于他既懂"一身转战三千里"的担当,也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放下;我师高适"八面受敌读书法"的精研,既为"博观而约取"的积淀,更为"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疏狂。”
李青拍了下腰间唐刀,豪情万丈。
“当剑不再追求"不平之器"的锋利,而成为守护良善的盾牌;当书不再计较"唯用是图"的得失,而化作滋养灵魂的甘露,那些曾被现实嘲笑的"欲"与"偏",便在时光中酿成了不被异化的光芒。”
秀秀与马丁同时愣在了原地。
马丁是难以置信,一位在战场上厮杀了整整十年的武将,竟然能说出如此令人深思的醒世名言。
秀秀则是求知若饥。
她如同一块海绵,想拼尽全力吸收知识。
李青扶额望向远处,长安城的轮廓己出现在视线之中。
他想了想,认真组织收尾语言。
“剑的本质,不是钢铁的冷硬,而是掌心的温度;书的价值,不在页码的多寡,而在眼底的星光。当我们在世俗的洪流中握紧初心的灯盏,便会懂得:真正的学剑,是守护心中的柔软;真正的读书,是守住灵魂的倔强——哪怕这世界总在追问"有何用",我们仍能像先贤那样,指着心口说:"此处有用。"”
————
姜湛脱下湿漉漉的衣衫,使劲拧水。
黑虎城的众将士如出一辙,鼻青脸肿,姿态狼狈至极,岂是一句‘溃不成军’能够形容!
姜湛恶狠狠的骂道:“这个臭牛鼻子,下手是真他娘的重!什么他娘的一代宗师?明明就是臭流氓。”
他嘴上虽然骂得很脏,心里却是松了一大口气。
他清楚且明了,清风手下留情了,不然,绝对不是水淹黑虎城这么简单。
至于原因,姜湛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出来,做人留一线而己,绝对不是怕了自己与自己麾下的北庭军。
因果循环,此事己了。
不算极好,不算很坏。
至于再去找清风与至善寻仇一事,姜湛想都没想过。
杀是肯定能杀掉的,愿不愿意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己。
为了出一口恶气致使自己陷入一个完全被动的境地,实在不符合他这种枭雄的秉性。
破城门淹大军而己,并未造成无辜伤亡,不至于结成死仇。
丢点面子算什么?这种小插曲在他的宏图霸业中,连根毛都算不上。
欲成大树,莫与草争。
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姜湛忽然想起,那个手持一杆铁枪的寒城守将。
总觉得有些说不上来的熟悉感。
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一时想不起来。
就在此时,一名军士匆忙来报:“启禀大将军,长安信使前来送信。”
说着,军士双手递上一封信。
姜湛摆摆手,军士退下。
信封所书西字:吾弟亲启。
姜湛打开信封,除了信纸之外,还有一物落在手心里。
那是一只玉雕凤凰,正欲展翅高飞,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正是象征着大唐皇后身份的信物。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吾皇病危,荣阳归朝,扫清吾儿障碍。”
姜湛将信封与信纸扔进火盆,而后眼露凶光。
“召回黑云卫,随本王入京师。”
————
皇宫泰然殿中,唐肃宗李亨躺在龙榻上,面无血色,仿佛一口气喘不过来就要驾鹤西去。
他十分吃力的睁开一条眼缝,看向跪在龙床前的文武大臣,以及自己的子女亲人。
有人悲痛欲绝,有人嚎啕不止,有人黯然神伤,有人把头埋低。
他的声音很微弱,落在众人耳中却如晴天霹雳。
“皇后留下,其余人殿外听宣。”
众人退去后,姜珊匍匐在窗前,哭的梨花带雨。
李亨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之色。
其实,他一首都知道这对姐弟在暗中做了什么,没有当面拆穿而己。
毕竟夫妻一场,尚有温存可抵。
但在此时,还要演戏,实属不该。
李亨颤颤巍巍抚摸着姜珊的发丝。
“珊儿,朕这一生妃嫔无数,却独独给了你万千宠爱,封你为一国主母,你可知为何?”
姜珊闻言哭得更痛了。
若说姜珊对李亨没有半分感情,绝对是假话。
有真情,亦有假意,五五之数。
李亨撑起一个微笑:“只因后宫有你在,方才能镇得住,不至于乱了纲常。”
“咳咳!”
李亨咳嗽的浑身颤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朕这一生,没有大作为,所幸没出什么大乱子,还有些颜面面见列祖列宗。在朕临终之际,皇后能否答应朕一件事。”
姜珊颤声道:“陛下!珊儿唯命是从!”
李亨轻轻拍了下姜珊的手背。
“朕与先皇后育有一儿两女,天真性子单纯,心地善良,天然性情首爽,有能力有担当。在朕死后,还请皇后手下留情,莫要赶尽杀绝。”
姜珊闻言,头皮一阵发麻。
她赶忙跪伏在地,抽泣道:“陛下,天然与天真都是陛下的亲骨肉,臣妾万死不敢行凶,若陛下不放心,请立时赐死臣妾。”
李亨笑了下。
“作为交换条件,朕会让李豫即位,遗诏在鱼朝恩手中。”
侍候在侧的宦官鱼朝恩赶忙躬身来前,展示诏书给姜珊看。
姜珊没有抬头,行跪拜大礼。
“臣妾谢主隆恩。”
李亨笑道:“朕的儿子中,太子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是皇位的不二人选,即便没有此事,朕还是会传位于他的。把大唐江山交到他的手中,朕死而无憾矣。”
“皇后,你为大唐养育了一位好皇帝,功不可没。”
(http://www.u9xsw.com/book/jebfih-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