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九鼎归秦・辽东郡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章 九鼎归秦・辽东郡立

 

襄平城的夯土墙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土黄色,新烧制的青砖沿着城墙根铺出整齐的甬道,砖缝里还嵌着未干的石灰。嬴政的銮驾在玄鸟旗的簇拥下碾过甬道,六匹白马拉着的朱漆金根车辕上,九条青铜螭龙纹在阳光下折射出流动的光纹,车舆顶部的玄鸟铜饰随风转动,尾羽扫过 "受命于天" 的篆文,每一次旋转都引得围观百姓发出低低的赞叹。

封禅玄坛

北坛的九十九级石阶己用辽东特产的墨玉石铺就,每级台阶边缘都凿着半只玄鸟半匹狼的浅浮雕。嬴政身着十二章纹的玄冕,手持传国玉玺,在百乐齐鸣中拾级而上。坛顶的圜丘中央,九鼎仿制品按九州方位排列,鼎身刻着鲜卑、乌桓、高句丽等族的图腾,与中原的云雷纹交织成新的纹样。当他将玉玺置于圜丘正中的玉案时,东方天际突然掠过一群玄鸟,羽翼遮蔽阳光,在祭坛投下整齐的阴影,恰与九鼎的投影重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司礼官的唱喏声通过扩音铜筒传遍全城,"辽东之地,自今日起废国置郡,胡汉百姓同沐王化。传国玉玺在此,昭告天地神祇,汉家疆土,自此无分内外!" 坛下,蹋顿率领乌桓各部首领跪拜时,特意将狼头战旗卷成束,露出内里绣着的玄鸟纹;公孙渊则捧着乐浪郡的铜印,印纽上海马与玄鸟的交缠纹路硌得掌心生疼,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郡制革新

太守府正堂己改建为辽东郡衙,青石板地面新刻了排水沟渠,渠壁雕着农耕与游牧的连环画。嬴政将辽东地图铺在三丈见方的铜案上,朱笔在乐浪、玄菟等地划出规整的郡县边界,每处界标都用汉乌双语刻着 "耕战合一" 西字。"公孙渊," 他忽然抬眼,目光扫过阶下 former 辽东王的锦袍,"朕废你世袭之位,改封乐浪太守,可知为何?"

公孙渊伏地叩首,额头抵着冰凉的铜案:"陛下是要臣以汉法教胡地耕种,以胡俗安汉民牧猎。" 他想起昨日在屯田区见到的场景:汉家屯长教乌桓少年使用耧车,乌桓牧民向汉军士兵传授雪地追踪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竟在玄鸟旗下悄然融合。嬴政将刻着 "辽东郡督邮" 的竹制符节推到案前,节杖上的玄鸟羽饰颤动着,"姜维,你兼领北方诸军事,需在各郡设立 ' 耕战学堂 ',让胡汉子弟同习《秦律》与骑射。"

耕战新章

乌桓少年木鹿的毡帐前,汉家工匠正在安装新式风车。风车的八片竹扇叶上,分别绘着玄鸟、狼头、麦穗、马镫等图案,转动时发出呜呜的声响,引得整个部落的牧民围观。木鹿摸着扇叶边缘的玄鸟纹,想起三个月前被姜维俘虏时,汉军士兵为他包扎箭伤的情景 —— 那时他以为自己会被处死,如今却跟着汉人教头学习冶铁。"明日随我去乐浪," 公孙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教高句丽人用这种风车碾米。" 远处的屯田堡上,新刷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耕者有其田,战者有其爵"—— 那是嬴政亲自用朱砂题写的。

鲜卑使者抵达襄平时,正赶上汉军与乌桓人合编的屯垦队开拔。使者看见队伍前列的旗帜,一半是玄鸟旗,一半是狼头旗,旗手们穿着融合了胡汉样式的甲胄,腰间既挂着汉式环首刀,又别着乌桓短匕。"单于命我等学习耕战之术," 使者将狼皮国书呈给姜维,国书封口处的单于印与玄鸟纹火漆并列,"还望将军赐教。" 姜维指着远处正在修建的马市,"先去看看胡汉互市吧,那里比任何兵书都更懂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太庙归玺

洛阳太庙的长明灯突然爆亮时,嬴政正踏上七十二级石阶。传国玉玺被盛在玉匣中,由十六名金甲武士抬着,匣盖缝隙透出的玉色光芒,将太庙前的九鼎照得泛起青铜光晕。当玉玺放入神龛的刹那,殿外的九鼎同时发出嗡鸣,声音传遍洛阳城,连洛水对岸的曹魏旧宫遗址都能听见。"陛下," 王隐捧着八百里加急的羽檄疾步而入,"司马懿病逝于鲜卑荒原,临终前命人在毡帐绘制汉家耕地图。"

嬴政接过羽檄,看见上面用鲜卑文写着 "汉家犁铧可破北地坚冰",落款处是蹋顿加盖的狼头印。他将羽檄投入鼎炉,火焰吞噬纸张时,九鼎的嗡鸣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殿外传来的编钟乐 —— 那是新归附的鲜卑使团在演奏汉曲《关雎》。"告诉司闻曹," 他望着神龛中与九鼎遥相呼应的玉玺,"给鲜卑各部首领送去铁犁,就说汉帝愿与他们共耕漠北。"

天下定势

建业宫城的校场上,孙权猛地将酒樽掷于地上。听闻嬴政在襄平以玉玺祭天,废除世袭制推行郡县,酒樽砸在青砖上发出刺耳的声响,樽底磨损的玄鸟纹擦痕清晰可见。"孤早该听周瑜的," 他盯着校场中央操练的水师,那些楼船上的江东战旗,在玄鸟旗的对比下显得有些陈旧,"让蜀汉坐大至此!" 陆逊捡起酒樽,指着远处正在装卸的粮船,"陛下,汉军在辽东推行 ' 耕战合一 ',三年后粮草甲胄将取之不尽,那时......"

长安未央宫的废墟前,曹魏旧臣们聚集在残碑旁。当司马懿的死讯传来,有人偷偷抹去眼泪,有人则悄悄收起了暗藏的魏国旗幡。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摸着碑上模糊的 "汉" 字,忽然哽咽:"建安二十五年了,终于又听见九鼎的声音。" 远处,汉军的屯田车队正驶过渭水,车上满载的辽东粟米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新铸的五铢钱,每一粒都在诉说着玄鸟旗下的新生。

尾声:玄鸟长鸣

襄平北坛的 "辽东郡立" 石碑在秋雨中愈发莹润。碑身正面刻着嬴政的御笔,背面是胡汉百姓共同耕作的浮雕:汉人农夫扶着犁铧,乌桓牧民牵着战马,高句丽工匠背着工具箱,鲜卑少年捧着种子袋,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石碑顶端的玄鸟雕像。姜维巡视至此,看见木鹿正带着一群孩子擦拭碑上的雨水,孩子们用汉乌双语念着:"玄鸟至,五谷丰;胡汉和,天下同。"

洛阳太庙的鼎炉中,青烟常年缭绕。传国玉玺供奉在神龛中央,玉身吸收了万千百姓的祝祷,愈发温润通透。每当新郡归附,嬴政便会取玉玺加盖诏书,玉玺的光芒透过绢帛,在地面投下清晰的玄鸟影子,影子的翅膀边缘,总似有耕犁与马镫的纹路若隐若现。当第一片雪花飘落襄平,姜维站在城头,望着鲜卑草原方向 —— 那里,蹋顿的使者正带着新学的打井技术返回,马队的铃铛声与汉军的更鼓声交织,在辽东大地上奏响新的乐章。他知道,司马懿的死不过是天下一统的注脚,真正的盛世,早己在每一块被耕犁翻开的土地里,在每一个胡汉孩童共读的竹简中,悄然生根发芽。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