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诸葛使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章 诸葛使吴

 

青龙六年夏,建业的梅雨淅淅沥沥,打在皇宫的青瓦上如奏悲曲。孙权盯着案头蜀使诸葛瑾的名刺,玉扳指在掌心碾出红痕 —— 这是诸葛亮的兄长,更是当年促成孙刘联盟的旧人,此刻却代表敌国而来,不知又要耍什么把戏。

"陛下,蜀使己在殿外候了两个时辰。" 内侍的通报惊醒了沉思的孙权,他挥挥手,玉冠上的流苏随动作轻颤,"宣吧,让文武百官一并听着。"

诸葛瑾踏入殿中,青竹纹的蜀锦朝服在阴暗中泛着微光。他的目光扫过殿中林立的吴钩剑,最终落在孙权腰间的传国玉玺上 —— 那是当年孙策从袁术处得来,如今正随着主人的呼吸微微起伏。

"外臣诸葛瑾,见过吴侯。" 他行的是汉臣礼,而非藩国之礼,"奉我家陛下之命,特来共商抗魏大计。"

"抗魏?" 孙权冷笑,"你家陛下夺我江陵,困我水师,现在倒说抗魏?" 他忽然抽出案头的密报,"吕蒙的急报说,蜀汉的楼船己到夷陵,这就是你说的联盟?"

诸葛瑾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三卷帛画,逐一铺展在丹墀之上。第一卷是江淮地形图,红点密集处标着 "曹魏淮南兵团";第二卷是西域商路图,从鄯善到成都的商队路线清晰可见;第三卷最为震撼,竟是曹魏许昌皇宫的布防图,连司马懿的中军帐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陛下请看," 诸葛瑾指着江淮图上的红旗,"曹叡己调雍凉十万大军东进,目标正是建业。" 他的手指划过西域图,"我大汉用蜀锦、铁器换得西域战马两万匹,其中五千匹己送往皖城 —— 那是吴侯的铁矿所在吧?"

殿中哗然。顾雍忍不住前倾身子,他掌管吴郡盐铁,自然知道皖城铁矿对东吴的重要性。孙权的目光在许昌布防图上停留,忽然发现图角有司闻曹的玄鸟暗记,心中一惊 —— 这竟是曹魏核心机密。

"你家陛下究竟想如何?" 孙权的语气缓和下来,手指敲打着传国玉玺。

诸葛瑾趁机呈上嬴政的手书,竹简边缘用南中银丝绣着玄鸟与吴钩交织的图案:"我家陛下说,当年借荆州,是为共抗曹操;如今还荆州,是为共分中原。" 他指向江淮图,"若吴蜀相攻,曹魏必从寿春、广陵两路南下,届时建业危如累卵。"

"空话!" 东吴御史中丞钟离牧突然出列,"蜀汉占着江陵不还,谈何联盟?"

诸葛瑾转身一揖:"敢问中丞,江陵是谁的江陵?" 他展开另一卷竹简,"二十年前,关羽镇守江陵时,东吴可曾染指?如今我大汉重修江陵城防,用的是关中的秦砖、南中的桐油,为的是替吴侯挡住曹魏的西来之兵。"

这话戳中了孙权的心事。江陵地处长江中游,若被曹魏占据,东吴上游防线便如纸糊一般。他忽然想起陆逊的密奏:"江陵城深沟高垒,比当年关羽所筑更坚固三倍。"

"吴侯难道不想拿回合肥?" 诸葛瑾趁热打铁,指向豫州、徐州的标记,"我家陛下承诺,击败曹魏后,豫州之野、徐州之盐,尽归东吴。" 他压低声音,"更可用西域良马,换吴侯的皖城铜铁 —— 听说贵国水师缺铜,导致弩箭射程不足?"

殿中士族代表交头接耳。他们早听说蜀汉的蹶张弩射程惊人,却不知是因用了西域精钢。顾雍咳嗽一声:"蜀使说的换铜铁,如何操作?"

"很简单," 诸葛瑾取出青铜虎符,"每月初一,吴船至夏口,蜀船至皖城,以物易物,互不征税。" 他故意忽略了虎符上的玄鸟纹,"我家陛下还说,当年借荆州是权宜,如今愿立盟书,以长江为界,北归汉,南归吴。"

孙权的手指在盟书草案上划过,当看到 "徐州归吴" 时,眼中闪过光芒。徐州是他多年的心病,当年合肥之战惨败,让他至今未敢北进。而蜀汉承诺的西域良马,正是东吴骑兵最需要的。

"若我答应结盟," 孙权忽然盯着诸葛瑾的眼睛,"你家陛下能撤回楼船舰队吗?"

"不能。" 诸葛瑾坦然自若,"楼船舰队是为了防备曹魏从汉中顺流而下。" 他指向地图上的秦岭,"但吴侯若派水师驻守濡须口,我大汉的楼船,可成为贵国的上游屏障。"

这话暗藏威胁,却又合情合理。孙权忽然想起,蜀汉的楼船舰队若驻守夷陵,确实能替东吴挡住曹魏的益州兵团。他转头望向陆逊,后者微微点头 —— 这是士族代表默认的信号。

"好!" 孙权猛地起身,玉扳指甩在盟书上,"朕答应结盟,但有三个条件:一、蜀汉撤出南郡,江陵由吴蜀共管;二、西域战马先送三千匹,铜铁贸易即刻开通;三......" 他盯着诸葛瑾,"诸葛亮须亲自来建业缔结盟约。"

殿中一片寂静。诸葛瑾知道,这是孙权在索要人质,更是对蜀汉的试探。他忽然轻笑:"我家陛下早有准备。" 从袖中取出第二枚虎符,"这是关中都督府的调兵符,凭此可向西城守将调遣五千汉军 —— 比人质更有诚意吧?"

孙权接过虎符,发现竟是当年曹操的调兵符改制,背面刻着 "汉吴共击魏" 的秦隶。他忽然大笑,声震殿瓦:"好个刘禅!好个诸葛亮!" 他亲自扶起诸葛瑾,"明日起,朕与你共商盟书细节。"

是夜,诸葛瑾被安排在驿馆,陆逊悄然来访。羽扇轻摇间,这位东吴大都督露出忧虑:"蜀使可知,孙权虽答应结盟,却在皖城增兵两万?"

"大都督可知," 诸葛瑾也不隐瞒,"我家陛下在子午谷埋伏了三万飞熊军,专等曹魏援吴?" 他望着窗外的玄武湖,"吴蜀如唇齿,唇亡则齿寒,这点道理,孙权陛下不会不懂。"

陆逊忽然从袖中取出司闻曹的密信,上面是嬴政的亲笔:"伯言兄若愿归附,朕必以三公之礼待之,吴郡士族可世袭罔替。" 他盯着诸葛瑾震惊的表情,"替我告诉陛下,陆逊此生,只为江东百姓谋太平。"

诸葛瑾看着陆逊离去的背影,忽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谈判 —— 不是靠威胁,而是靠利益。当孙权发现与蜀汉结盟能获得徐州、战马、铜铁,当陆逊发现结盟能保住江东士族的根基,所谓的旧怨,不过是过眼云烟。

三日后的结盟大典上,诸葛瑾代表嬴政,将玄鸟旗与吴钩旗并立在玄武湖边。孙权亲手将 "共击曹魏" 的金册递给诸葛瑾,册文用汉隶与吴篆合写,末尾盖着传国玉玺与玄鸟金印。

"蜀使," 孙权忽然低声道,"你说的西域良马,何时能到?"

"陛下," 诸葛瑾微笑,"第一队商队己过三峡,随船还有五百具蹶张弩 —— 是我家陛下特意为吴侯改良的,射程比贵国的远五十步。"

孙权的手指在金册上停顿,忽然轻笑。他知道,这不是平等的联盟,而是蜀汉对东吴的拉拢与威慑。但此刻的东吴,内有士族离心,外有曹魏压境,除了握住蜀汉的手,己别无选择。

当诸葛瑾的船队离开建业,船尾的玄鸟旗与船头的吴钩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他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石头城,忽然想起诸葛亮的叮嘱:"兄长此去,要让孙权知道,蜀汉的敌人只有曹魏,而东吴的未来,在长江之外。"

江面上,东吴的送亲船队与蜀汉的商队擦肩而过,船上载着孙权的侄女与蜀汉的战马。诸葛瑾知道,这场以利益为纽带的联盟,虽然脆弱,却给了蜀汉稳定的南线。当嬴政的楼船舰队东进,当严纲的巴渝水师北上,东吴的水师,终将成为蜀汉在长江上的盟友,而非敌人。

建业的皇宫里,孙权展开最新的江淮布防图,发现蜀汉的楼船标记己出现在夷陵,与东吴的水师形成犄角之势。他忽然想起诸葛瑾说的 "得关中者得天下粮仓,得江东者得天下水战",不禁喃喃自语:"刘禅啊刘禅,你这是要借我江东的水,浇你关中的田啊。"

但无论如何,联盟己成。当曹魏的探马回报 "吴蜀再度结盟" 时,曹叡气得摔了御案。而在长安,嬴政接到诸葛瑾的密报,看着盟书上的 "徐州归吴" 条款,忽然轻笑 —— 徐州的膏腴之地,终究只是诱饵,当蜀汉的铁骑踏平许昌,所谓的势力划分,不过是一纸空文。

诸葛使吴,以利害为刀,以利益为绳,将两个互相猜忌的政权暂时绑在一起。而这一切,不过是嬴政 "远交近攻" 的一步棋。当东吴的水师驶出濡须口,当蜀汉的楼船驶入洞庭湖,长江流域的格局,正在这位少年帝王的棋盘上,悄然改写。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