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西年冬,秦岭的积雪尚未融化,从汉中到陈仓的山谷间己挤满了劳作的人群。嬴政身着粗麻短衣,脚蹬牛皮靴,握着秦代遗留的《驰道规制》竹简,站在悬崖边俯瞰下方。千余名屯田兵正在用改良的 "轳辘铲" 开凿山石,铁钎撞击岩石的火星在雪地里格外醒目。
"陛下,前面就是青石峡。" 负责工程的将作大匠李严之子李丰指着两山夹峙的隘口,"当年秦军修驰道时在这里死伤千人,现在崖壁上还留着未完成的栈道孔。"
嬴政的手指划过竹简上的朱砂批注,那是他根据记忆补充的 "穿山术":"告诉工匠,用南中火药爆破,每五丈设一支撑墩。" 他望向正在调配火药的士卒,这些来自犍为郡的矿工,正将硫磺、硝石与木炭按比例混合,"再从成都调五百架 ' 木牛流马 ',专门运输爆破材料。"
三日后,青石峡响起震天动地的爆破声。改良后的火药炸开坚硬的花岗岩,屯田兵们趁机架设木质栈道,用从蜀地运来的铁榫固定横梁。嬴政亲自设计的 "三角夯土机" 派上用场,三匹马拉动的重夯将路基砸得坚实如铁,效率比人力夯土提升五倍。
"大人,民夫们又在议论了。" 李丰低声禀报,"他们说 ' 秦法苛酷,修驰道要累死 '。"
嬴政却胸有成竹:"把粮食发放点搬到工地。" 他展开《以工代赈令》,"凡参与修路的百姓,每日可领粟米三升,每开凿一丈驰道,赐爵公士候补 —— 累计十丈,即可兑换良田五亩。" 他知道,关中百姓饱受曹魏赋税之苦,对 "赐爵分田" 的新制充满期待。
果然,当第一车粮食运到工地,观望的百姓们纷纷加入。一位白发老匠抚摸着新领的青铜劳作券,上面刻着 "驰道劳工,等同军功" 的字样:"当年我祖父修阿房宫,累死也没人管,如今陛下却给粮食、赐爵位......"
邮驿系统的建设同步展开。嬴政将秦军的 "亭邮制" 改良,每十里设一 "急递铺",每铺配备快马五匹、驿卒十人。他亲自设计的 "信鸽传讯法" 首次投入使用,经过训练的信鸽脚上绑着浸过密药水的帛书,能在风雨中辨别方向,将军情传递速度提升至每日六百里。
"陛下,试射成功了!" 负责通讯的校尉王平捧着摔碎的陶罐跑来,"用醋浸泡过的牛皮纸包裹密信,信鸽在暴雨中飞行百里,字迹未损!"
嬴政点头,指着地图上的 "陈仓中转站":"每个急递铺都要挖地窖储粮,囤够万人三月用度。再派材官营驻守,用蹶张弩封锁周边山道。" 他深知,当年秦军能横扫六合,正是依赖发达的驰道与邮驿,如今他要在关中复制这一奇迹。
然而,曹魏的骚扰来得比预想中快。腊月廿三,一支百人骑兵队突袭青石峡工地,试图焚烧囤积的火药。但他们刚接近,就触发了汉军的 "响铃预警"—— 埋在地下的铜铃被马蹄震动,发出清脆的警报。
"结弩阵!" 屯田兵统领张嶷一声令下,早己埋伏的蹶张弩手从工棚后冲出,三轮齐射便将魏骑射翻在地。当魏军首领被押到嬴政面前,发现这位身着粗衣的青年正是汉帝时,惊恐地喊道:"你、你怎么会在工地?"
"朕若不来,如何知道你们会从野猪岭抄近路?" 嬴政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告诉曹叡,朕修的不是驰道,是大秦的命脉 —— 敢碰者,断其爪牙。" 他转头对张嶷,"把俘虏的左耳割下,送给曹魏的陇西太守。"
血腥的警告起了作用,此后三个月,曹魏再未敢骚扰工地。而驰道的修建突飞猛进,到开春时,汉中至陈仓的三百里驰道己完成大半,宽五十步的路基上,车轮碾过的车辙整齐划一,正是嬴政坚持的 "车同轨" 规制。
三月谷雨,第一支运输队通过青石峡。百辆 "木牛流马" 载着粮草驶过新修的栈道,每个车轮都刻着玄鸟纹,以示皇家驿传。嬴政站在 newly built 的 "秦岭驿" 前,看着驿卒用陛下亲制的 "计时漏" 记录过往时间 —— 这是他从咸阳宫记忆中复原的铜壶滴漏,能精确到刻。
"陛下,损耗率算出来了!" 蒋琬捧着竹简跑来,这位司农卿亲自监督粮草运输,"从汉中到陈仓,损耗率仅为百分之七,比之前的栈道运输降低六成!"
嬴政微笑着点头,目光落在驿馆墙上的《驰道赋》,那是长安士族韦氏的手笔:"维大秦之驰道兮,通九州而达八荒;今陛下之重修兮,复秦汉之荣光......" 他知道,这条驰道不仅是后勤线,更是民心线,让关中百姓亲眼看见,跟着汉帝能过上比曹魏更好的日子。
五月麦收,驰道两侧的屯田区迎来丰收。那些曾参与修路的百姓,如今在分得的良田上收割新麦,田头的界碑上刻着 "驰道劳工李阿三,赐田十亩"。他们发现,驰道带来的不仅是通行便利,更是朝廷对百姓的承诺 —— 只要出力,就有回报。
当第一封从陈仓送到长安的八百里加急文书摆在嬴政案头,上面的 "急" 字用朱砂圈了三圈,他知道,驰道的价值即将在战场上显现。文书内容正如他所料:"司马懿残部欲袭陈仓,粮草己通过驰道先期运达,守军士气高昂。"
"传朕旨意," 嬴政提起狼毫,在文书上批下 "固守待援","让姜维的飞熊军沿驰道急进,务必三日内抵达陈仓。" 他望向窗外,新修的驰道如黑色巨龙蜿蜒山间,驿站的烽火台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告诉将士们,这条道,是朕用粮食和爵位铺就的,谁也夺不走。"
是夜,嬴政来到青石峡,抚摸着崖壁上的秦代铭文。千年前的秦军工匠或许不会想到,他们未竟的驰道,会在千年后由另一位 "始皇帝" 续建完成。而这条驰道承载的,己不仅是粮草兵器,更是一个帝国崛起的雄心。
当第一颗启明星升起,远处传来驿马的嘶鸣。嬴政知道,随着驰道的贯通,汉军的后勤补给线将牢不可破,而曹魏的防线,即将在这条钢铁动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他紧了紧身上的羊皮裘,玄鸟纹在星空下闪烁,如同他眼中不灭的光芒 —— 那是属于大秦、属于大汉,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芒。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