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吴使窥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吴使窥营

 

黄龙三年秋,建业的桂花开得正盛,孙权却在皇宫内殿来回踱步,手中的玉如意重重敲击着青铜冰鉴。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声,中郎将周贺身着朝服,风尘仆仆地踏入殿中,衣摆上还沾着渭水河畔的泥沙。

"见到刘禅了?" 孙权劈头便问,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周贺,"汉军在关中的布防究竟如何?"

周贺跪拜在地,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陛下,这是臣绘制的汉营分布图。"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疑惑,"怪哉!臣原以为汉军新胜,军备必定精良,却发现他们的弩机多有磨损,投石机的木质部件也显陈旧。"

孙权展开绢帛,只见图上用朱笔圈出十余处营寨,标注着 "弩机营"" 投石营 ",但旁边都画了褪色的符号。" 你确定没看错?"孙权的手指在" 虎豹骑营地 "的标记上停顿," 刘禅那小儿诡计多端,莫不是设了圈套?"

"臣亲自查看了汉军的兵器库," 周贺抬头,眼中满是笃定,"那些蹶张弩的望山刻度模糊,投石机的转轴还缠着破布。更奇怪的是,他们的精锐骑兵营竟空荡荡的,只有些老弱病残在喂马。"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长安城郊,嬴政正站在密林边缘,看着士兵们将崭新的 "连弩车" 推入伪装的草棚。这种改良后的弩车可同时发射十支弩箭,射程比寻常蹶张弩远五十步,车身上的玄鸟纹在暮色中闪着冷光。

"陛下,东吴使者己离营三日。" 诸葛亮的羽扇指向东方,"周贺此去,孙权怕是要暂缓背盟了。"

嬴政轻笑,用马鞭轻点草棚:"仲谋以为朕在关中损兵折将,器械老旧,却不知......" 他掀开草棚一角,露出排列整齐的 "神火弩",箭头绑着盛放猛火油的陶瓶,"这些才是给东吴准备的大礼。"

三日前,周贺抵达汉营时,看到的确实是嬴政精心布置的 "空营"。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却透着一股疏于打理的陈旧感。当他被引至兵器库,只见锈蚀的戈矛杂乱堆放,几名士兵正在擦拭弩机,故意将磨损的部件对着他的方向。

"贵使请看," 接待的校尉张嶷故意大声说,"这些弩机还是南中之战时的旧货,陛下本想换新,可关中初定,实在腾不出工匠。" 他指向墙角的投石机,"就连这投石机,还是拆了长安的城防器械拼凑的。"

周贺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心中却在冷笑。他想起临行前孙权的叮嘱:"若汉军器械精良,即刻回报;若显颓势,则可缓图之。" 眼前的景象,正合他的预期。

然而,当他提出想参观骑兵营时,张嶷却面露难色:"实不相瞒,虎豹骑在渭水之战中折损过多,如今只剩些伤兵在休养。" 他指向远处的马厩,"贵使若不嫌弃,可去看看。"

周贺走进马厩,果然看到不少士兵拄着拐杖喂马,几匹战马也显得精神萎靡。他暗自点头,转身时却没注意到,马厩后方的密林里,隐约传来金属碰撞的轻响 —— 那是姜维的飞熊军正在演练新装备。

当晚,周贺在驿馆中密写奏报,将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他不知道,窗外的阴影里,司闻曹的细作正用特制的蜡纸拓印他的密信内容。当他将奏报封入蜡丸时,一枚同样的蜡丸己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陛下,周贺的密信内容己破译。" 三日后,司闻曹校尉李恢将绢帛呈给嬴政,上面用吴语写着:"汉军外强中干,器械老旧,可趁机袭取荆州。"

嬴政将绢帛投入火盆,看着火焰吞噬字迹:"告诉江陵守将,加筑烽火台,把最新的蹶张弩部署在城墙隐蔽处。" 他望向地图上的建业,"仲谋啊仲谋,你以为看到的就是真相?"

诸葛亮抚掌而笑:"陛下这招 '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比当年的空城计更胜一筹。周贺看到的每一处 ' 破绽 ',都是陛下故意露出的饵。"

"饵要够香,鱼才会上钩。" 嬴政指向地图上的濡须口,"传我将令,让王濬的水师在长江下游演练 ' 楼船阵 ',但只许用旧船。同时,命姜维率飞熊军绕道子午谷,做出进攻东吴的假象。"

孙权收到周贺的奏报时,正在校场观看水师演练。当听到 "汉军器械老旧,骑兵疲弱" 时,他猛地将奏报摔在地上:"好!天助我也!" 他立刻召集百官,"传朕旨意,整备战船,待秋高水落,便突袭荆州!"

然而,三日后的濡须口探报让他如坠冰窟:"启奏陛下,汉军水师在下游演练,船身虽旧,却摆出秦代的 ' 艨艟突阵 '!" 更让他心惊的是,另一路探马回报:"姜维的骑兵出现在子午谷,似有南下之意!"

孙权握着奏报的手青筋暴起,周贺的话在耳边回响,眼前却浮现出嬴政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他忽然想起周瑜临终前的警告:"刘备有枭雄之姿,其子刘禅,恐青出于蓝。"

"传周贺!" 孙权怒吼道,"让他说清楚,汉军的 ' 连弩车 ' 到底是旧是新!"

周贺跪在殿中,冷汗浸透了朝服。他想起在汉营的每个细节,那些磨损的弩机、空荡的马厩、病弱的战马,此刻都变得疑点重重。"陛下," 他颤声说,"或许...... 或许臣中了他们的疑兵之计......"

"疑兵之计?" 孙权一脚将案几踢翻,酒盏摔碎在地,"你让朕如何信你?!"

恰在此时,内侍呈上一份八百里加急:"陛下,蜀汉使者到,说有重礼相赠!"

孙权强压怒火,命使者上殿。来者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捧着一个古朴的木匣:"我家陛下念及吴汉同盟,特将新制的 ' 神火弩 ' 图纸献上,以示诚意。"

木匣打开,里面果然是一卷羊皮图纸,详细绘制着蹶张弩的改良方案。孙权盯着图纸上的 "望山刻度",忽然想起周贺奏报中提到的 "模糊刻度"—— 那根本不是磨损,而是故意为之的误导!

"贵国陛下何意?" 孙权的声音冷得像冰。

诸葛瑾从容答道:"陛下说,吴汉唇齿相依,岂容曹魏离间?此图纸虽简,却包含弩机精髓。"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我军在关中缴获了曹魏的 ' 床弩 ',正在研究改良,日后或可与东吴共享。"

孙权看着诸葛瑾平静的面容,忽然感到一阵寒意。他终于明白,从周贺踏入汉营的那一刻起,就掉进了嬴政精心编织的罗网。那些所谓的 "老旧器械",那些 "病弱战马",全是诱饵,目的就是让他放松警惕,甚至主动暴露背盟的意图。

"告诉刘禅," 孙权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严,"图纸朕收下了。吴汉之盟,坚如磐石。"

诸葛瑾走后,孙权独自站在殿中,望着窗外的长江。江面上,他的水师战船整齐排列,却像一群待宰的羔羊。他知道,嬴政己经看穿了他的野心,却用更精妙的虚实之策,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周贺," 孙权忽然开口,声音疲惫,"你可知罪?"

周贺叩首在地,额头撞得青砖作响:"臣知罪!"

"罢了," 孙权挥挥手,"去司农寺当个小吏吧。" 他知道,错的不是周贺,而是他自己低估了那个少年君主。嬴政不仅有秦始皇的铁血,更有超越时代的谋略,在他面前,任何小聪明都显得可笑。

是夜,嬴政在长安的未央宫收到诸葛瑾的密信,信末写着:"孙权己暂缓行动,但其心未死,需防暗箭。" 嬴政将信放在烛火上,看着火苗吞噬信纸,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相父," 他对身后的诸葛亮说,"告诉王濬,楼船的建造加快进度。再给孙权送封信,就说朕准备了 ' 大礼 ',等他来取。"

诸葛亮点头,羽扇轻摇:"陛下是想将计就计,诱东吴主力深入?"

"不," 嬴政望向南方的夜空,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朕要让孙权知道,任何背盟的念头,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至于那份 ' 大礼 '......" 他拿起案头的连弩车图纸,"就用东吴的战船来试射吧。"

长安的秋风穿过宫殿,卷起地上的落叶。嬴政知道,迷惑孙权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较量,还在长江之上。他精心布置的虚实之策,不仅稳住了东吴,更摸清了对方的底牌。接下来,他将用更猛烈的手段,让孙权彻底断了背盟的念想,甚至将东吴纳入他的统一蓝图。

而在建业,孙权看着手中的神火弩图纸,忽然感到一阵无力。他仿佛看到嬴政站在长安城头,俯瞰着整个天下,而他和他的东吴,不过是棋盘上一枚需要小心应对的棋子。但他不知道,这枚棋子,最终会走向何方。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