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赚钱的法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章 赚钱的法子

 

接下来的日子,春耕的忙碌渐渐收尾。

田里的秧苗蔫蔫地立着,全靠老天爷赏脸喝水。

杨家的小院里,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摆,规律而沉重地走着。

杨知允依旧在喂鸡、喂鸭、伺候那头越来越能吃的小母猪,偶尔跟着大姐上山捡柴摘野菜。

这天傍晚,暮色西合,油灯昏黄的光晕在杨家堂屋摇曳。

杨知允蹲在灶台边添着柴禾。火舌舔舐着锅底,发出噼啪的轻响。

姜凤英将最后一把洗净的野菜撒进铁锅,锅里是清可见底的汤水泛着零星油花,几片红薯干在水面沉沉浮浮。

红薯干是家里唯一的“硬货”。

“允哥儿,去把盐罐拿来。”

姜凤英用袖口抹了把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声音带着劳作后的沙哑。

杨知允应了声,踮起脚尖,取下挂在土墙木楔上的粗陶盐罐。入手很轻,揭开盖子借着灶膛跳动的火光往里一看,罐底只剩下一层薄薄带着潮气的粗盐颗粒,勉强能盖住罐底。

家里的盐,又快见底了。

盐是金贵物,没了它,饭菜寡淡得难以下咽,人也没力气干活。

饭桌上,野菜寡淡,红薯干硬得硌牙。杨永旺沉默地扒着碗里的稀汤,目光扫过杨知允单薄的身板,夹起碗里唯一那片稍厚些的红薯干,放进了杨知允的碗里。

“多吃点,”杨永旺的声音低沉,没什么起伏,“身子骨太弱,可吃不了读书的苦。”

杨知允也不客气:“知道了,爹。”

杨永旺人老实,话不多,但心里有数。姜凤英懂得拿捏自家男人,因此在家的地位也不低,平日里管教孩子,杨永旺从不多言。

起初姜氏很溺爱杨知允,但在杨知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里对孩子基本都能公平对待。不过该干的活计,一样都不会少。

除了杨永旺一家,村里旁户的重男轻女之风还很重。

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破败窗纸上大大小小的窟窿,斑驳地洒在泥地上。

东屋里,杨金花和杨知荣早己熟睡,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杨知允却睁着眼睛,毫无睡意。

二哥翻身时,身下的破木板床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

杨知允的脑子像烧开的水,咕嘟咕嘟翻滚着各种赚钱的念头。

肥皂?玻璃?提纯细盐?……

一个个前世知识带来的点子冒出来,又被一个个否决。

没有原料,没有工具,没有启动资金,更没有合情合理的解释。

一个五岁的农家娃,突然搞出这些,怕不是要被当成妖怪烧了。

快想想还有哪些成本低,见效快,还得是农家能接触到的东西……

目光无意识地落在窗外。

夜风吹拂,窗边那丛野竹的叶片在月光下轻轻摇曳,竹影婆娑,发出“簌簌”的轻响。

杨知允猛地坐了起来!动作太急,带得身下的稻草窸窣作响。

竹?不对!目光越过摇曳的竹影……

松树!后山有大片大片的松林!现在正是……西月末五月初!

松花粉!害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前世他研究过一些古代方剂,知道松花粉在中医里是味药材,能益气、除风、止血。

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天然食材。

《本草》记载“鲜用或酿酒作饼甚佳”!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这种带着独特松木清香、又有些微甜味的花粉,无论是入药还是做成简单的花粉饼、花粉糕,在镇上,尤其是有闲钱讲究点吃食的人家,应该是有销路的。

关键是它成本几乎为零呀!只需要付出时间和劳力去采集。

巨大的兴奋感瞬间冲散了睡意,杨知允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努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盘算:花粉细小,收集不易,需要工具。怎么筛?怎么存?怎么说服家人?尤其是怎么解释他一个五岁娃知道这个?

窗外的月光似乎更亮了些,温柔地落在杨知允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的小脸上。

杨知允平复心情缓缓躺下,闭上眼睛,脑子里飞速运转着,不一会,一个模糊的计划逐渐成形,好久都没有这种心跳如鼓的感觉了。

翌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院里的公鸡还在尽职地打着鸣,杨知允就轻手轻脚地爬了起来。绕过睡得正香的二哥,溜下床,趿拉着破草鞋就往外跑。

灶房里己经亮起了昏黄的油灯光。

姜凤英正弯着腰,在微弱的灯光下,用沉重的石臼舂着昨晚泡好的少量糙米。

石杵落下,发出沉闷而单调的“咚咚”声。晨光熹微,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落在姜氏挽起的靛蓝色粗布袖口上,袖口还沾着昨夜烧火留下的草木灰痕迹。

“娘!”

杨知允蜷在门槛边,一边帮着择昨晚金花姐带回来的荠菜叶,一边装作不经意地开口。

“咱家后山……松林里那些松树,是不是快开花了?”

姜凤英手上的动作一顿,石杵悬在半空,有些疑惑地看向杨知允:“松树开花?松树哪有什么花?就掉些黄粉粉,黏糊糊的,沾一身可难洗了。”

一想起往年这个时候,进山砍柴或摘野菜,衣服上、头发里沾上那些细密的黄色粉末,确实挺烦人。

杨知允漫不经心拨弄着荠菜根须上沾着的泥块。

“前些日子,好像听知淮哥提过一嘴……说镇上有家点心铺子,收一种金黄色的粉粉,叫什么……松花?做的饼子卖得可俏了,有钱人家都爱吃……他还说可惜咱们这边好像不多……”

杨知允小心翼翼地抛出了诱饵。

杨知淮是大堂叔家的大儿子,今年虚岁15,在镇上的药铺里当学徒,他见多识广,搬他出来最有说服力。

果然,姜凤英一愣:“松花?点心铺子?” 姜凤英有些意外。

这烦不胜烦的黄粉粉,还能卖钱?随后将信将疑询问:“知淮真这么说了?莫不是哄你玩的吧?”

灶膛里一根柴火“噼啪”爆开一粒火星,惊得旁边放着糙米的竹篾笸箩晃了晃。

“我也不知道……” 杨知允低下头,继续择菜。

“就听他说了一耳朵……说是金黄金黄的粉粉,闻着有松树香……娘,后山松树上掉下来的,不就是金黄色的粉粉吗?闻着也有股味儿……”

姜凤英用木勺搅动着锅里开始冒热气的米汤,蒸汽氤氲上来,只听到带着笑意的声音从雾气里传来:“你这小脑瓜子,成日里都在盘算什么稀奇古怪的?那黄粉粉沾得满身都是,扫都扫不干净,还能做点心?”

话虽这么说,语气里却没有多少责备,反而带着一丝宠溺。

“娘,试试嘛!” 杨知允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姜凤英。

“反正那粉粉不要钱!要是真能换几个铜板,给家里买块盐巴也好啊!我……我和姐去弄,不耽误家里活计!”

杨知允适时地拉上杨金花做同盟。

蒸汽氤氲中,姜凤英看着杨知允跃跃欲试,随即心头一软。

手上搅动的动作却没停:“……行吧,今儿个要是活计干得早,让你姐带你去山脚边上看看。记住,只准在边上!不许往深里去!弄点回来瞧瞧也成。可别抱太大指望,那黄粉粉要是真金贵,早被人抢光了,还轮得到咱们?”

“好嘞娘!”

第一步,成了!

早饭依旧是稀薄的糊糊。

饭后,姜凤英麻利地分配着活计:“他爹,你和知荣把东头菜地再耧一遍草,顺便浇浇水。金花,你带允哥儿去后山脚那片林子边上,捡些干柴火回来,顺便……看看那松树粉还有没有多的,允哥儿想弄点回来瞧瞧新鲜。”

她没提卖钱的事,只说是孩子好奇。

杨永旺“嗯”了一声,扛起锄头就往外走。杨知荣默默跟在老爹身后。

杨金花则利索地背上那个大背篓,招呼杨知允:“允哥儿,走吧”

姐弟俩出了门,沿着熟悉的村路往后山走。

清晨的空气带着露水的凉意和草木的清香。

杨金花好奇地问:“允哥儿,你好奇那个松树粉干啥?那玩意黏糊糊的,脏得很。”

“嘿嘿,一会你就知道了”

杨知允神神秘秘的,一点风都不愿意透。


    (http://www.u9xsw.com/book/geafed-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