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两人来到山头。
“姐,咱们找那种松针茂密、枝头挂满黄穗穗的老松树!用这个!”
杨知允从怀里掏出昨晚就准备好的两样“工具”。
一块家里洗得发白、还算细密的旧麻布(磨了姜凤英好久才同意剪下一小块边角料),还有一根顶端绑着个小布兜的细长竹竿(这是他用破布条和一根细竹竿自己鼓捣的)。
杨金花看着弟弟这“全副武装”的样子,噗嗤笑了:“你倒准备得齐全!”
到了山脚松林边,阳光己经驱散了晨雾。
果然,许多老松树的枝头,挂满了一簇簇金黄色的、毛茸茸的雄球花(松花穗),像无数小小的火炬。
现在正是花粉成熟将散未散的时候,风一吹,便有细密的金黄色粉末簌簌飘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独特的松木清香。
“就是那个!姐,快!” 杨知允眼睛一亮,指着那些挂满“黄穗穗”的枝条。
看弟弟这么激动的样子,杨金花也来了兴致。
她个子高些,力气也大。按照杨知允的指挥,举起那根绑着布兜的竹竿,小心地伸到低垂的花穗下面。
杨知允则踮着脚,双手撑开那块旧麻布,在下方接着。
“姐,轻轻敲一下竹竿!” 杨知允指挥道。
杨金花手腕微动,竹竿顶端轻轻磕在松枝上。
哗——
金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是下了一场细密的金色雨。
大部分被杨知允撑开的麻布接住,小部分落在了布兜里,还有些沾在了姐弟俩的头发和衣服上。
“呀!是挺好看的”
杨金花看着麻布上迅速堆积起来的一层细腻金粉,闻着那股清冽的松香,也忍不住惊叹。
这黄粉粉,看着不像脏东西呀。
两人配合着,小心翼翼地移动位置,寻找着花穗密集又容易够到的松枝,轻轻敲打。
这是个细致的活儿,动作不能大,否则花粉飘散浪费;也不能急,得等花粉自然落下。
阳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洒下来,照在姐弟俩专注的小脸上,也照亮了麻布上那层越来越厚、散发着柔和金光的松花粉。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
背篓里只捡了半篓干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收集花粉上了。
但成果还是喜人的。旧麻布中央积攒了厚厚一层,足有一捧多金灿灿的松花粉。
杨知允小心地把布兜里收集的少量花粉也倒了进去,然后用麻布仔细地、像包裹珍宝一样,将花粉包好,西角扎紧,放进背篓最底下,再用柴火盖住。
“姐,回家!” 杨知允小脸因为兴奋而红扑扑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回到家,姜凤英看到背篓里那点可怜的柴火,刚想皱眉。
大姐杨金花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却见杨知允献宝似的把小布包捧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解开。
当那包金灿灿、细腻如尘、散发着清冽松香的粉末呈现在眼前时,姜凤英愣住了。
姜凤英伸出粗糙的手指,沾了一点,捻了捻,又凑到鼻尖闻了闻,脸上满是惊奇:“这……这就是那些黄粉粉?看着……倒真像那么回事!”
这品相,比她想象中好太多了!
“娘,知淮哥说,点心铺子就收这样的!咱试试?”
杨知允仰着小脸,充满期待。
一旁的大姐杨金花还有点愣神,什么铺子,什么点心?
姜凤英看着那包金粉,又看看儿子亮晶晶的眼睛,一咬牙:“行!那娘先试试!”
读书的钱是大头,指望不上这个,但万一真能换几个铜板贴补家用也不错。
下午,姜凤英没去菜地。
找出家里最细的箩筛(用来筛米糠的),小心翼翼地将松花粉又过了一遍,筛掉可能混入的细小松针碎屑,得到更纯净细腻的金粉。
然后又舀了小半碗珍贵的糙米粉,又狠心滴了几滴家里存着、平时只舍得在过年用的菜籽油,加上一点点盐,用温水和开,再慢慢加入筛好的松花粉,揉成一个散发着独特松香的金黄色面团。
没有模具,杨知允提议用松针压在上面做一些纹路,然后姜凤英又用手捏成一个个小巧的圆饼。
灶膛里余火未熄,将松花饼贴在铁锅边上,慢慢地烘烤。
不一会儿,一股混合着谷物焦香和清新松木气息的独特香味,就弥漫了整个灶房,甚至飘到了院子里。
杨永旺扛着锄头回来时,正闻到这股奇异的香味。吸了吸鼻子,疑惑地看向灶房。
杨知荣快一步地围了过来。
当姜凤英将那几个烤得两面微黄、散发着光泽和香气的松花小饼铲出来时,一家人都围在了灶台边。
饼子不大,只有小孩巴掌心大小,但金黄的颜色看着就喜人。
“尝尝?”
姜凤英有些紧张地拿起一个,递给杨永旺。
杨永旺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粗糙的饼皮带着锅烙的焦香,内里却异常松软,入口是糙米朴实的谷物香,随即一股清新淡雅的松木气息在口中弥漫开来,混合着一点点咸味,竟奇异地调和了糙米的粗粝感,带来一种从未尝过的、自然温润的味道。
杨永旺眼睛微微一亮:“这是啥?吃起来怪香的哩!”然后又掰了一小块。
姜凤英又拿来三块给姐弟三人。先让自家人尝一口。
杨知荣吃得狼吞虎咽,杨金花也不顾形象大口吃着,眼睛弯成了月牙:“娘,这个饼真香!还有点甜丝丝的!”
杨知允咬着自己的那份,细细品味着。
味道比他预想的好,而且卖相也不错,姜凤英的手艺真不错!虽然口感稍微粗糙,但天然松香掩盖了这个弊端。
“他娘,” 杨永旺看着锅里那几个饼,又看看那包剩下一大半的金粉,“这是?”
姜凤英看着丈夫的反应,心里也有了点底:“允哥儿说知淮提过镇上有铺子收。我寻思着先做做看,成的话再拿出去卖,没想到听我们允哥儿的倒还成了!
这味儿特别,镇上有钱的老爷太太们,说不定就图个新鲜稀罕!明儿个……我起早去趟镇上,带上这些粉和饼,去点心铺子问问!就算卖不掉粉,这现成的饼子,总能换几个铜板吧?” 姜凤英盘算着。
杨永旺吃惊看向小儿子,有些欣慰道:“允哥儿长大了”
杨知允不好意思挠挠头,两世为人,目前只能帮到这么小的忙。
“娘,我明天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
(http://www.u9xsw.com/book/geafed-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