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子就是普通的糙米饼!”
一个清晰、平稳,甚至带着点稚嫩童音的声音响起,瞬间压过了杨永旺的慌乱。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坐在宋来娣身边的杨知允站起来。
杨知允迎着林红花的目光,也扫过屋子里的每一个人,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大娘,贵人公子觉得‘有趣’,是看我年纪小,嘴皮子溜。”
“饼子本身,没啥稀罕。材料就是糙米磨成粉,然后跟松树花粉加水揉成团,按扁,锅里抹一点点油,煎到两面焦黄。油多了香,但费钱;油少了,就干巴巴的,费牙口。盐放多了咸,放少了没味。火候大了糊,小了不脆,贵人能看上是因为我娘的手艺好,模样捏的好看些而己。”
杨知允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得说清清楚楚,不然老被惦记也不是一回事。
“昨天卖得好,是贵人图新鲜。松花粉就春天那阵子有,过了季就没了,想做也做不成。而且贵人也不是天天有,若是明天再去……”
杨知允小脑袋摇了摇,语气肯定,“没人会买,更不会有人给钱。能卖出去就不错了。”
这番解释条理清晰、利弊分明。
杨永旺夫妻二人听到真方子脱口而出时,本能地伸出手想拦住儿子。可目光落在他那小脸上时,扬起的手却迟迟落不下去。
一股莫名的信任感也悄然从心底升起。
林红花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张了张嘴,想反驳“你小孩子懂什么”,但杨知允的眼神透过去,话却堵在喉咙里。
昨天不就是这孩子把饼子卖出去的吗?他说的很有道理啊。
杨永盛靠在墙边,嘴角笑意吟吟,欣赏看着这个小侄子。这小子,门儿清啊!
杨志显放下麻绳,身体微微前倾,看向杨知允:“允哥儿啊,那你跟爷爷说说,昨天在镇上,到底是咋回事?你喊的那些话,是咋想出来的?真是听别人说的?”
他才不在意做的是什么饼呢,他更关心杨知允的表现。
“爷爷,奶奶,爹,娘,大伯,大娘,五叔,五婶。”
杨知允先按辈分一一称呼,礼数周全。
然后,淡定说道:“我常去族长屋外听壁角,耳濡目染间习得不少成语,遣词造句皆出于己。”
堂屋里响起几声细微的抽气声。
自己想的?一个五岁的娃?
杨知允有条不紊地说道:“我看饼子煎得两面焦黄,油亮亮的,像秋天晒在簸箕里的苞米粒,金灿灿的,“金玉其外”,就想让人知道它看着好看,金贵。”
“吃到嘴里,外面脆脆的,咬开里面是软的,热乎乎的,不用使劲嚼就化了,“入口即化”,就想说它吃着软和,不费牙,老人小孩都能吃。”
“吃完嘴里还有米香和一点点油香,心里还想着那个味儿,“回味悠长”,就想说它味道好,吃了还想吃。”
杨知允尽量用接地气的农家语言和比喻,把三个文绉绉的词拆解得清清楚楚,逻辑严密,让人一听就懂。
最后,他复述了与贵人的关键对话:
“公子……穿得可好了,像年画上的人,带了好多人。他走过来,问我:‘小孩,你这饼子好吃吗?’ 我就照刚才想的说了。
然后他就笑了,说:‘你这娃娃说话倒是有趣。’ 然后就让随从把饼子都买了,还多给了钱,说:‘赏你,买点肉吃吧。’”
杨知允把富家子弟的做派演学得有模有样的,故事虽然胡诌,效果却达到了。
话音落下,堂屋里一片寂静。连打盹的杨知远都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
宋来娣第一个反应过来,一把搂住杨知允,声音激动得发颤:“哎哟!我的乖孙哟!这脑瓜子,咋这么灵光呢!说得比唱戏的都好听!”
林红花手里的瓜子彻底忘了嗑,眼睛瞪得溜圆,惊叹道:“我的老天爷!允哥儿!你这小嘴儿是抹了蜜还是咋的?说得又明白又好听!比我们文哥儿在学堂里讲的文章都清楚透亮!”
牛银花抱着杨知临,啧啧称奇:“真是奇了!允哥儿这孩子,平时闷声不响的,这一开口,比我们家这个就知道耍枪弄棒、坐没坐相的礼哥儿强太多了!”
杨知礼和杨知文突然都被自家老娘拎出来作对比,两人同时都打了一个冷颤。
杨永盛的俊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欣赏,随即走到杨知允面前蹲下,朗声笑道:“嘿!允哥儿!行啊你小子!五叔今儿算是开了眼了!服气!
你这脑袋瓜子透亮,嘴皮子利索,比你文哥儿、书哥儿、礼哥儿强八百条街!好样的!”
这话像锤在在座各位哥儿们的心上,杨知文肩膀微抖。杨知书尴尬挠头。杨知礼撅着嘴。
不是,这有他们什么事。
杨金花和杨知荣两人全程一副瓜没吃明白的感觉!
杨志显算是都听明白了,还真就是允哥儿靠嘴皮子卖出去的。
这哪里是一个五岁农家娃能有的见识和口才?分明是老天爷把文曲星塞进他老杨家这穷窝窝里来了!
“好!好!好!”杨志显猛地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洪亮。
杨志显“唰”地一下站起身,目光定格在杨知允恬静的小脸上。
杨知允身形单薄,瘦得近乎像纸片人,一副长期营养不良的模样,给人一副随时都要倒的感觉。唯有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炯炯有神。
这是杨志显第一次正眼仔细打量这孩子。
“永旺、凤英,你们养了个好儿子啊!允哥儿小小年纪就这般聪慧过人,真是咱们老杨家的福气!这样的灵性与天赋,可不能埋没在土坷垃里!”
杨永旺不好意思挠挠头:“那都是允哥儿自己争气,其实当孩儿得知时,也震惊了许久,若不是凤英亲眼目睹,我也不敢相信的”
杨志显点头:"让文哥儿去镇上私塾问问夫子是否还收人吧!束脩钱我打算让咱们几大家子合力帮你们把金箔饼的生计支撑起来,这样每户都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送孩子去读书。"
林红花是最先应声的:“我觉着这主意挺不错的”
“爷爷,奶奶,爹,娘,大伯,大娘,五叔,五婶,”
杨知允再次清晰而郑重地称呼了一圈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关于‘金箔饼’的事……”
杨知允目光坦然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杨志显脸上:“我还有话要说。”
(http://www.u9xsw.com/book/geafed-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