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巴黎的印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巴黎的印记

 

巴黎的秋天比想象中更加湿冷。苏悦裹紧小雨借给她的羊毛围巾,站在电影学院灰白色的古老建筑前,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消散。来到巴黎己经三天,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但Luc导演安排的特训课程己经开始了。

"苏!这边!"Luc在剪辑室门口招手,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毛衣,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来见见你的导师,林教授。"

站在Luc身边的是一位亚洲女性,约莫五十岁左右,黑色长发挽成一个简洁的发髻,眉眼间有种熟悉的温婉气质。

"你好,苏悦。"林教授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南方口音,"Luc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你的事。"

课程开始后,苏悦发现林教授的教学方式与众不同。她不讲枯燥的理论,而是带着学生们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用镜头捕捉这座城市的呼吸。

"真正的纪录片不是拍出来的,"林教授在塞纳河畔说道,"而是被发现、被感动的。"

苏悦的摄像机记录下街头艺人的手风琴演奏,老书店里泛黄的纸页,咖啡馆窗边接吻的情侣...每一个画面都让她想起上海弄堂里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当拍到一对在卢森堡公园追逐打闹的小孩时,她恍惚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林宇。

课后,林教授单独留下苏悦:"Luc给我看了你的《我们的弄堂》,很有温度的作品。"她顿了顿,"特别是那个小男孩跳水的镜头,构图很特别。"

"谢谢教授,"苏悦不好意思地笑笑,"那是我...最好的朋友。"

林教授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苏悦手腕上的铃铛:"这个饰品很别致,是家传的吗?"

"啊,不是,"苏悦晃了晃铃铛,"是小时候一个邻居阿姨给的,说是'同心铃'..."

"同心铃?"林教授突然激动起来,"能给我仔细看看吗?"

苏悦解下铃铛递过去。林教授的手指微微发抖,翻看着铃铛内侧的刻痕:"果然...这里有个小小的'L'字,是我姐姐的习惯!"

"您姐姐?"

"李芳,"林教授的眼眶了,"我们失散三十年了。文革期间我被送到国外,后来一首联系不上她..."

苏悦瞪大眼睛。世界竟然这么小!她迫不及待地讲述了李芳阿姨和林家的故事,以及正在制作的纪录片。林教授——或者说李莉阿姨——听完后泪流满面。

"明天,"她紧紧握着苏悦的手,"明天带我去见姐姐,好吗?"

当晚,苏悦辗转难眠。她打开视频通话,想立刻告诉林宇这个惊人的消息,但德国那边是深夜,林宇的手机关机了。她转而翻开日记本,把今天的奇遇详细记录下来,还画了张李莉教授的速写。

第二天一早,李莉教授就开车来接苏悦。她们先去了花店,李莉挑了一束白色的百合花——"姐姐最喜欢的花"。车上,李莉教授讲述了她如何在法国定居,如何成为电影学者,又如何每年都托人回国寻找姐姐的下落。

"这个铃铛,"她指了指挂在后视镜上的另一个铃铛,"是我按照记忆中的样子复制的。姐姐和我小时候各有一个..."

苏悦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林宇的铃铛照片:"是不是这样的?"

李莉看了一眼就哭了:"一模一样...你们怎么会有..."

"是李芳阿姨给林宇的,林宇又分了一个给我。"苏悦解释道,"她说这是她父亲做的,给最看好的两个孩子..."

仁和医院的走廊似乎比上次来时更加漫长。李莉的脚步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在拖着步子走。苏悦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到那冰凉的颤抖。

病房门推开的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李芳正靠在床头看书,抬头看见妹妹,书本"啪"地掉在地上。

"小莉...?"

"姐!"

三十年的分离在这一刻化为紧紧的拥抱和止不住的泪水。苏悦悄悄退出房间,给她们留下独处的空间。走廊的长椅上,她给林宇发了条消息:"你绝对猜不到我在哪里..."

***

德国慕尼黑的训练基地里,林宇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队的训练强度是省队的三倍,而且教练们几乎不说英语,更别说中文了。幸好队里有个华裔助教,能帮忙翻译。

"注意转体角度!"主教练施密特用德语吼道,"再来一次!"

林宇爬上十米跳台,膝盖微微发抖。这是他今天第二十次尝试新动作了,肩膀的旧伤隐隐作痛。深吸一口气,他摸了摸胸前的哨子和木牌,然后纵身跃起——

转体,翻腾,打开,入水。一气呵成。

浮出水面时,他听到稀稀拉拉的掌声。看台上,施密特教练难得地点了点头,而那位华裔助教则竖起大拇指。

"不错,"训练结束后,施密特用蹩脚的英语说,"明天加难度。"

回到宿舍,林宇才看到苏悦的消息。视频接通后,屏幕上的苏悦背景竟然是仁和医院!

"你生病了?"林宇紧张地问。

"才不是!"苏悦兴奋地把镜头转向病房,"看这是谁!"

镜头里,李芳阿姨身边坐着一个陌生女性,两人长相有七分相似。林宇瞪大眼睛:"这...这是..."

"李莉教授!李芳阿姨失散三十年的妹妹!"苏悦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而且她是我的导师!你说巧不巧?"

接下来的半小时,苏悦眉飞色舞地讲述了整个经过,时不时被李莉教授插话补充细节。林宇听得目瞪口呆,连肩膀的疼痛都忘记了。

"等等,"他突然想起什么,"那铃铛..."

"对!"苏悦把镜头对准李莉教授手腕上的铃铛,"一模一样的!她说这是她们父亲做的,给最有潜力的两个孩子..."

林宇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铃铛。这个小小的饰物,竟然连接着如此漫长的时光和情感。

视频最后,李芳阿姨凑到镜头前:"小宇,好好训练。等你们回来,我们三姐妹...不,是西姐妹,一起看你的比赛!"

"三姐妹?"林宇疑惑地问。

苏悦的脸突然红了,匆忙结束了通话:"总之...你好好训练!记得擦药膏!"

放下手机,林宇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他拿出苏悦给的日历,小心地撕下今天的一页——己经过去五天了。背面是苏悦画的小插图:一个摄像机和一个跳水小人,中间连着一条虚线。

枕头下的手机震动起来,是苏悦发来的照片:她和两位"李阿姨"在病房里的自拍,三个人都晃着手腕上的铃铛。林宇保存了照片,设置成手机壁纸。

***

接下来的日子,苏悦在巴黎的学习和林宇在德国的训练都步入正轨。他们约定每晚九点视频,但由于时差和课程安排,经常错过。于是改为视频留言,谁有空就录一段当天的见闻。

苏悦的镜头里有蒙马特高地的日出,圣礼拜教堂的彩窗,还有电影学院古老的放映厅;林宇则分享了训练基地的泳池,巴伐利亚的传统早餐,以及队友们搞怪的模仿秀。

最珍贵的是一段意外录制的视频。那天苏悦在塞纳河边拍摄素材,摄像机一首开着,忘记关闭。回来后发现录下了她自言自语的分析:

"...这个镜头的构图很像弄堂的早晨,只是这里的光线更柔和...林宇肯定会喜欢那座桥,线条多像跳水板啊..."

而林宇也有一段类似的"意外"视频。他在训练后忘记关掉运动相机,录下了他和华裔助教的对话:

"那个中国小姑娘是你女朋友?"助教问。

"不是!是...是很重要的朋友。"林宇的声音有些慌乱。

"哦~所以你喜..."

"她是个天才导演!将来要拿奥斯卡的!"林宇急匆匆地打断,"我不能拖她后腿..."

这些未经修饰的片段,成了两人最珍视的秘密收藏。

周末,李莉教授带苏悦去了她在巴黎郊区的家。书房墙上挂满了老照片,其中一张引起了苏悦的注意——年轻的李教练站在泳池边,身边是两个小女孩,每人手腕上都有个铃铛。

"这是我和姐姐最后一张合影,"李莉教授轻声说,"后来我就被送走了..."

她打开一个老旧的皮箱,里面整齐地放着几十本笔记:"父亲的教学心得。我一首想找机会送回国内..."

苏悦小心翼翼地翻看这些泛黄的纸页,突然在一本笔记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设计图——是铃铛的草图,旁边写着:"给阿强和建国,愿你们的友谊如这铃声般清亮长久。"

"这是..."

"父亲的习惯,"李莉教授解释,"给他看重的学生做铃铛。我和姐姐的是一对,你和小宇的也是一对..."

苏悦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这铃铛不仅是给我们的,也是给..."

"上一代未完成的心愿。"李莉教授点点头,"很奇妙,不是吗?有些联系,跨越时空也会延续。"

回程的地铁上,苏悦一首想着这句话。她摸了摸铃铛,决定今晚的视频要把这个发现告诉林宇。不管相隔多远,有些联系永远不会断。

就像塞纳河终将流入大海,而黄浦江也是。不同的源头,同样的归宿。


    (http://www.u9xsw.com/book/gdeiad-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