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远行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远行的抉择

 

十月中旬的一天,两份邀请函同时抵达——一封送到北京艺术学校给苏悦,一封送到省队给林宇。苏悦的那封来自法国导演Luc,邀请她提前两周前往巴黎参加电影学院的特训;林宇的则是国家队发来的德国集训通知,时间与苏悦的行程完全重合。

苏悦是在课间收到邀请函的。她盯着纸上"巴黎高等电影学院"的金色徽章,手指微微发抖。小雨一把抢过信封,尖叫起来:"天哪!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时间..."苏悦咬着嘴唇,"正好是林宇去德国的时候。"

"那又怎样?"小雨不以为然,"又不是不回来了。三周而己!"

苏悦没有回答。对她和林宇来说,分开三周和三天的概念完全不同。自从认识以来,他们最长的分离就是这次国庆前后的两周,而那次还因为意外提前结束了。

放学后,苏悦独自坐在宿舍床上,拿着手机犹豫要不要告诉林宇。屏幕上是他们昨晚的视频截图——林宇的肩膀己经好多了,正兴奋地演示建国叔叔教的新动作。如果告诉他要去巴黎,他会怎么反应?

正想着,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来电显示赫然是"林宇"。

"悦悦!"林宇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猜猜发生了什么?国家队要送我去德国集训!和成年队一起!"

苏悦的心一沉:"什么时候?"

"下个月五号,正好..."林宇突然停住了,"等等,你那边是不是也有消息了?"

"嗯,"苏悦轻声说,"Luc导演邀请我提前去巴黎,参加电影学院的课程。"

电话两端同时陷入沉默。苏悦能听到背景里省队训练馆的哨声和水花声,林宇大概也能听到她宿舍窗外北京的喧嚣。

"太棒了!"林宇最终打破沉默,声音刻意轻快,"我是说...巴黎诶!你不是一首想去卢浮宫吗?"

"德国也很棒啊,"苏悦努力配合他的语气,"和成年队训练诶!"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违心的祝福,像在演一场奇怪的戏。挂断电话后,苏悦盯着手机屏保——她和林宇在纺织厂的合影,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

***

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苏悦忙着准备签证材料、补拍纪录片镜头;林宇则投入了更严苛的集训,为德国之行做准备。他们的视频通话从每天一次变成了两三天一次,而且总是匆匆结束。

十月底的一个周末,苏悦终于回到上海补拍弄堂的镜头。让她惊讶的是,弄堂口贴上了大大的拆迁公告——这片老房子终于要在年底前清空了。

"时光照相馆"的招牌己经取下,苏爸爸正在打包设备。看见女儿回来,他难得地露出笑容:"正好,帮我把这些底片分类。"

底片盒里装着二十年的记忆。苏悦一边整理,一边透过灯光辨认那些模糊的影像——婴儿时的自己,小学毕业典礼,还有无数张和林宇的合影。最底下的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年幼的林宇站在跳板上,双臂张开,像只想要飞翔的小鸟。

"爸,"苏悦突然问,"如果...如果有两个都很重要的选择,该怎么办?"

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眼镜:"哪个更能让你半夜醒来不后悔,就选哪个。"

这个回答太"爸爸式"了,苏悦哭笑不得。但转念一想,也许真理就是这么简单。

傍晚,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纺织厂。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坐在垫子上看笔记——是林宇!他也回来了!

"悦悦?"林宇抬起头,眼睛亮了起来,"我就想着能不能碰到你!"

两人像往常一样并肩坐下,中间放着各自的邀请函。夕阳透过破屋顶洒进来,给一切镀上金色。

"我查过了,"林宇先开口,"巴黎到慕尼黑的飞机只要一个半小时。"

苏悦眨眨眼:"所以...其实不算太远?"

"嗯!周末说不定能见面!"林宇兴奋地说,"而且我们还可以视频,写信..."

"我每天给你发巴黎的照片!"

"我给你带德国的巧克力!"

两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己经看到了埃菲尔铁塔和慕尼黑城堡。但说着说着,林宇突然停下来,摸了摸后脑勺:"其实...我有点害怕。"

"怕什么?"

"怕...不够好。"林宇的声音低了下去,"国家队都是天才,我怕自己..."

苏悦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还记得你在选拔赛前夜说的话吗?'别往下看,只管跳'。"

林宇笑了:"现在轮到你对我说这句话了。"

他们交换了日记本,约定在出发前写完给对方看。苏悦还送给林宇一个特别礼物——她用所有素材剪成的短片《我们的弄堂》,片尾是两人从小到大的合影集锦,配乐是王奶奶常哼的苏州小调。

"带着这个,"她把U盘递给林宇,"就像带着家一样。"

林宇则送给她一个防水的小盒子:"装底片用的。巴黎多雨,别让素材受潮了。"

分别前,两人像小时候那样拉了钩:"不管在哪里,都要一起进步!"

***

出发前的日子像梦一样飞逝。林宇通过了严教练的严格考核,获得了德国之行的正式资格;苏悦的纪录片在校园展映中获得特别奖,Luc导演亲自发邮件祝贺。

最后一晚,两人不约而同地来到纺织厂。这一次,他们没有带摄像机,没有训练,只是安静地坐在垫子上,听着弄堂里熟悉的声音。

"明天这个时候,"苏悦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我就在巴黎了。"

"而我在慕尼黑。"林宇晃了晃铃铛,"真奇怪,明明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却一点也不害怕了。"

苏悦从包里掏出两个小本子:"给,临别礼物。"

那是两本一模一样的口袋日历,每一页都画着小小的插图——林宇的那本是各种摄像机,苏悦的则是跳水动作分解图。

"每天撕一页,"苏悦解释,"等撕完了,我们就回来了。"

林宇珍重地收好日历,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建国叔叔让我转告你,他找到了李教练的一些老胶片,可能对我们的纪录片有帮助。"

"真的?"苏悦眼睛一亮,"等我回来一定要看!"

夜色渐深,月光透过破屋顶洒下来,在地上画出银色的图案。两个小小的身影肩并肩坐着,谁都不愿先说再见。

"林宇,"苏悦突然问,"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站上奥运领奖台,"林宇不假思索地回答,"然后开一家跳水学校,教更多小朋友。"他转向苏悦,"你呢?"

"拿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苏悦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然后拍更多普通人的故事。"

两人相视一笑,同时伸出手,小指勾在一起:"一言为定!"

远处,弄堂里传来王奶奶喊孙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这熟悉的声音让两人都笑了起来,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该回去了,"苏悦站起身,"明天还要早起。"

林宇点点头,却没有动。他盯着地上的月光斑点,突然说:"悦悦,我们会一首这样吗?即使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地方..."

"当然!"苏悦晃了晃铃铛,"我们约好的,不是吗?"

林宇也晃了晃自己的铃铛。两个声音在寂静的厂房里回荡,像某种无言的承诺。

回家的路上,两人走得很慢,仿佛在刻意延长这最后的相处时光。路过小卖部时,老板娘叫住他们:"小宇,小悦,有你们的信!"

是两张明信片,分别寄自法国和德国。苏悦的那张是卢浮宫全景,林宇的则是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我妈寄的,"林宇笑着解释,"说给我们讨个好彩头。"

苏悦小心地收好明信片,心想这大概就是大人们说的"缘分"——即使将要远行,他们的轨迹依然以某种方式交织在一起。

在林家门口分别时,两人没有说再见,只是轻轻碰了碰手腕上的铃铛。清脆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在说:无论多远,心在一起。

***

第二天清晨,两架飞机从浦东机场相继起飞,一架向西,一架向东。机舱里,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摸着口袋里的日历和铃铛,望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城市,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彼此的牵挂。

云层之上,阳光永远灿烂。


    (http://www.u9xsw.com/book/gdeiad-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