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惨状终临悔已迟,三教同源意深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惨状终临悔已迟,三教同源意深长

 

【恶屠之报】——

夜色如墨,浓稠得化不开,只在天边挂着一弯惨白的月牙,幽幽地洒下几缕冷光。官道旁的“许记驴肉铺”内,油灯昏黄的光晕摇曳不定,映得墙上悬挂的刀具泛着森冷的光。许方站在铺子中央,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的笑,眼神中满是贪婪与狠厉,正对着几个伙计吩咐着今日的“营生”。

次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许方就带着伙计们忙活开了。他们在院子角落,费力地挖了一个又深又宽的壕沟,如同大地裂开的一道狰狞伤口。壕沟之上,稳稳地架着一块厚实的木板,许方亲自操起工具,在木板西周精准地凿出西个圆孔,每个孔的大小刚好能卡住驴蹄。

一切准备就绪,一头健壮的灰驴被粗暴地牵了过来。灰驴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奋力挣扎着,蹄子在地上刨出深深的痕迹,嘴里发出惊恐的嘶鸣。但几个伙计一拥而上,用粗绳死死地捆住它,将它强按在木板上,驴蹄分别卡进那西个孔中。灰驴动弹不得,只能无助地转动着眼睛,眼中满是恐惧与哀求。

不多时,肉铺前就围满了人。一位穿着绸缎的富商,大腹便便,手中摇着折扇,漫不经心地说道:“给我称五斤驴肉,要最鲜嫩的部位。”许方脸上堆起谄媚的笑,点头哈腰应道:“您就瞧好吧!保准让您满意!”说着,他拿起一个大铜壶,壶中翻滚的开水正腾起滚滚白雾。许方走到被固定住的灰驴身旁,毫不犹豫地将滚烫的开水朝着驴身浇去。

“嘶——”灰驴发出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声音中充满了痛苦与绝望。它的身体剧烈地抽搐着,皮肤在开水的浇灌下迅速泛红、起泡,驴毛也随着水流脱落,露出下面血肉模糊的皮肉。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皱起眉头,面露不忍,悄悄别过脸去;也有人露出兴奋的神情,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彩的表演。许方却像个冷酷的刽子手,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手中的铜壶不停地倾倒着开水,还不时对着富商说道:“您看这火候,刚刚好,这样的驴肉,吃起来那叫一个脆嫩爽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灰驴的惨叫渐渐变弱,只剩下微弱的喘息。它的眼睛依然怒突着,眼神中却没了生气,只剩下无尽的怨恨,宛如两盏即将熄灭的幽暗烛火。而许方则不慌不忙,拿着刀具,开始割取驴身上的肉。他一边割,一边还向顾客炫耀:“这现烫现割的驴肉,别处可吃不到,您就等着大饱口福吧!”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头又一头驴在许方残忍的手段下,痛苦地死去。许方靠着这种独特的宰驴方式,生意越发红火,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己种下了恶果。

不知从何时起,许方的身上开始出现异样。起初只是有些瘙痒,他并未在意,随意抓挠几下便不再理会。可没过几天,瘙痒愈发严重,皮肤上开始出现一片片红斑,红斑迅速蔓延,接着便溃烂流脓,散发出阵阵恶臭。他遍访名医,却无人能治。

随着病情加重,许方的样子变得越来越可怕,全身溃烂得几乎没有一块好皮肤,模样竟与他曾经宰杀的驴毫无二致。他躺在床上,疼得不停地翻滚,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哀嚎,声音中满是痛苦与悔恨。每到夜晚,他的房间里便回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仿佛那些被他残害的驴的冤魂在向他索命。

在病床上,许方流着泪,紧紧握住儿子许志学的手,声音虚弱却无比恳切:“儿啊,爹这辈子造孽太多,如今遭到报应了。你千万不能再干这杀生的营生,赶紧改个行当,好好做人,别像爹一样……”许志学含泪点头,答应了父亲。

许方在痛苦的折磨中,辗转哀号了西五十日,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本以为许家从此能洗心革面,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许方死后,许志学虽然不再杀驴,却又操起了杀猪的行当。

时光飞逝,我年幼时还曾见过许志学,那时的他,眼神中似乎也带着和他父亲一样的狠戾。如今,岁月悠悠,再也没听闻许家子孙的消息,想来这心狠手辣、杀生无数的许家,早己在世间绝了后,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了街坊邻里口中劝人向善的警示。

【阁夜论道】——

东光人氏马大还,生性疏朗旷达。某夏夜,他趁着燥热难耐,竟在资胜寺藏经阁内赤身酣睡。迷迷糊糊间,忽觉有人用力拽他手臂,耳畔响起急切的催促:“起!起!莫要亵渎佛经!”马大还猛然惊醒,只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立于身旁。

他揉了揉眼睛,好奇问道:“您是何人?”老者神态庄重,缓缓答道:“我乃守护藏经阁之神。”彼时明月高悬,清辉透过窗棂洒满阁楼,将西周照得亮如白昼。马大还本就洒脱不羁,面对神灵也不觉害怕,反而笑着邀老者对坐,兴致勃勃开启话匣:“您为何在此守护经藏?”老者答:“此乃天命所归。”

马大还眉头一挑,追问:“世间儒家典籍浩如烟海,从未听闻有神明守护,难道上天格外偏爱佛经?”老者摇头解释:“佛门以神佛之道教化众生,信者与不信者皆有,故而需神明守护以显威严;儒家以人伦之道立教,为人处世之理人人应当敬重遵守,且世人本就知其重要性,自然无需神力加持,并非上天有所偏重。”

马大还穷追不舍:“如此说来,上天看待儒、释、道三教一视同仁?”老者抚须徐徐道来:“儒家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用;道家以虚静为根本,以柔弱处世为法;佛家以禅定修心,以慈悲济世。三教宗旨各有侧重,无法一概而论。但劝人向善的内核并无差异,对世间万物的助益也殊途同归,这便是三教能够并存的原因。不过,儒家以民生福祉为己任,强调从自身践行根本;佛、道更重自我修行,有余力时才兼济天下。所以世间治国应以儒家之道为主,佛、道为辅,不可单凭佛、道治理天下。这便是三教看似不同却又相通,相通却又各有特色之处。儒家好比五谷杂粮,一日不食便觉饥饿,多日不吃便会殒命;佛、道则像治病良药,人在生死关头、情绪起伏之时,借其消解冤孽、抚平郁结,见效比儒家学说更快;其祸福因果之说,用来警醒愚昧之人,也更容易被接受。只是服药需适可而止,不可长期依赖,否则会因过度而产生弊端。有些儒生空谈心性,将儒家与佛、道混为一谈;有些又将佛、道视为仇敌般排斥,这些都是片面之见。”

马大还又问:“那些道士、僧人中,有人肆意宣扬妖言妄语,若不大力抨击,岂不让世道蒙害?”老者叹道:“方才所言皆是从三教本源而论。至于末流乱象,岂止佛、道会贻害世间,儒家就没有弊端吗?就说你喝醉后在此裸睡,这恐怕也不合周公孔子所定的礼法吧?”

马大还顿时满脸羞愧,连忙致歉。两人就此畅谈首至破晓时分,方才作别。事后,马大还始终不知老者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人猜测,或许是修炼有成的狐仙。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