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兄弟的力量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4章 兄弟的力量1

 

在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可见,兄弟的分量,在我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父老乡亲的心中眼里,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我在《历史忒不靠谱儿》先秦和春秋篇中,分别都有一篇叫“兄弟”的小文。也可见,兄弟,在我的作品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先秦中,我就告诉过大家:在我中华民族的所有族群里,兄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种类。在我们农耕文化为依托的古代,生产力还极为低下,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上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

西周的那个时代,奴隶社会正在朝着封建社会转变,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就是这一时期的特有产物。一个家族兄弟的多寡,将对这一家族的兴旺与衰竭,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内,由于兄弟的相互协作与共同努力,将是对家族收益的极大回报;对外,众多的兄弟,齐心协力,面对野兽的入侵,自然灾害的侵蚀,以及其他家族的欺辱,都是坚不可摧的有生力量。

一个家族,会因为兄弟的多少,决定着这个家族,在农耕时代的相关的社会地位。

在春秋篇中,我为大家讲过一个叫田恒的故事。

他为了能够彻底掌控齐国,在自家的后院,招纳了上百名美女,并允许甚至鼓励他圈养的门客侠士,随意出入这些女子的房间。

如此,这些女子,为他生下了七十多个儿子。加上女儿,总计应有一百多名子女。

司马老师如是“曰”: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後宫,後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後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

为避讳汉文帝刘恒,所以,司马老师将“田恒”改为“田常”。

那么,问题来了。这老田是为了什么,甘愿有戴着绿帽子的耻辱之嫌,也要拥有如此众多的子女?

道理很简单,他其实是在为他的嫡子田襄子最终控制齐国,并使其子孙取代姜氏而最终占有齐国,做最强劲有力的准备。他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美女的健康肚子,和他的门客侠士们的优良基因,为田襄子生出了众多的优秀的兄弟姊妹。

他知道,他的嫡子田襄子[1]要彻底控制齐国,不可或缺的就是,田襄子必须得拥有,足够可信的、强悍实力者的坚定不移的支持。而他众多的兄弟,自是足够可信之人。

同时,在这些众多兄弟的自身努力,与田恒的帮助之下,他们很快即渗入,并逐渐掌控了齐国上下的各个领域,形成庞大的势力;田襄子的众多姐妹,又与齐国朝堂的各卿大夫家族联姻,又形成了一个

巨大的姻亲网络。

田氏代齐,最终挤进史册。

也为我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这其实就是兄弟的力量。

由此可见,田恒为壮大宗族势力,广纳齐国女子入后宫,并允许门客自由出入。这些女子诞下七十余子,成为田氏掌控齐国的政治资本。

我们反推回去。传说周文王姬昌有九十九个儿子,虽《史记》等正史未载具体数目,但民间演绎多强调其子嗣繁盛。女儿几多?没有记载,但若按男女正比计算,其子女也差不多在百名上下。

不难想象,拥有如此众多的儿子女儿,他老人家又利用了几多美女的健康的肚子,和几多门客侠士的优良的基因?

周武王一举灭商。表面上看,是周武王领导有方,是姜太公辅佐得力。但是,谁能知道,在他们的背后,他的众多优秀而又勇猛的兄弟,起到了什么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公旦有“牧誓”。

那么,他的那些其他的兄弟呢?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他得有为他保障后勤供给的得力的兄弟;战必胜,攻必克,他得有冲锋陷阵英勇无敌的兄弟;烽烟西起,战火纷飞,他得有安抚百姓、稳固社会局面的兄弟;打烂一个旧社会,创建一个新世界,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他得有安邦定国的好兄弟。

而这一系列的兄弟,在他父亲周文王的培育教养下,己经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团结协作的团队。

这,也是兄弟的力量。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但是,当同心协力的兄弟们,将所有的目标都完成了,并需要正常分配的时候,基本上百分之一万,问题就出来了。也就是说,革命成功了,兄弟倒还不对付了。

甚至,还不对付成了死敌。

毕竟,无论古代现代,外国还是中国,这世界,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

西周之初,就出现了这样的不公平。或者,也可以说是貌似的不公平。要么分配不公,要么心里不平衡。兄弟阋墙,就不可避免地显现了契机。

说明一下,西周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天然埋藏了权力分配的隐患。当“兄终弟及”的传统,与“父死子继”的新制冲突时,即便没有“不公”,兄弟阋墙亦难所避免。

这,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只是与上面说的那个力量,正好相反,是一种破坏的力量。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负能量。

三监之乱,就是这种负能量的典型表现。

我在《历史忒不靠谱儿》(中国画报出版社)先秦和春秋篇里,都讲到过“三监之乱[2]”。在这里,因为情节的需要,我不得不再次讲一下下:三监之乱。

在春秋篇中,有一篇小文叫做:饿死事小。这篇小文,讲到了有一对可爱的老头儿伯益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活活饿死,并因此引来一场动乱的风波。这风波不是太大,但也不容小觑。一旦解决不好,足可以动摇刚刚建立的“周”社稷的根基。

当时周王朝中,如同现代社会政治局常委一样的举足轻重的三公(周公旦、召公奭各姜太公),各给出了一条建议。

姜太公的建议是,把商朝原住民通通“咔嚓”掉,一条血腥而惨无人道的建议;召公奭的建议是,“咔嚓”掉一半,把原商朝的贵族和公务员通通给“咔嚓”了,留下老百姓,这个建议同样血腥,而且还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唯有周公旦给出了一条人性化的建议:商人治商。

那么,周武王将采纳谁的建议呢?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田襄子:齐国田氏第九位宗主。田盘,周朝齐国相。生卒年不详,谥襄子。田恒之子,田白之父。田恒死后,田盘代立,继续担任齐宣公相。齐宣公三年,韩、赵、魏三晋杀智伯,并瓜分其地。此时,田盘派其兄弟宗族担任齐国各重要城邑的大夫,并与三晋互通使节,使田氏几乎拥有整个齐国。田襄子为相时也是田氏夺权的重要一步。

[2]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


    (http://www.u9xsw.com/book/dbgaaf-1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