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棋局深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棋局深意

 

秋日的阳光透过文华殿雕花窗棂,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殿内燃着清雅的檀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朱允炆今日心情似乎颇佳,命内侍在殿内偏厅摆设了棋枰。棋枰乃是上好的紫檀木所制,打磨得光滑如镜。棋子则是温润的和田玉,黑白分明,握在手中,触感微凉。

“林伴读,请。”朱允炆含笑伸手示意,自己则率先在棋枰一侧坐下。

林渊躬身一礼,也在棋枰另一侧落座。他心中清楚,朱允炆邀他下棋,绝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棋局如战场,亦如朝堂。棋风可见人心,落子可见谋略。这盘棋,既是两人之间智力的较量,也是一次无声的试探与交流。

“殿下先请。”林渊客气道。

朱允炆也不推辞,拈起一枚黑子,沉吟片刻,轻轻落在棋盘的右上角“星”位。起手中规中矩,透着一股平和稳健之气。

林渊微微一笑,拈起一枚白子,不假思索地落在左下角的“星”位,与之遥相呼应。

棋局就此展开。

朱允炆的棋风,正如他的人一般,温文尔雅,步步为营。他落子谨慎,注重实地,不轻易冒险,但防守却也极为稳固,少有破绽。

而林渊的棋风,则显得有些……“不拘一格”。

他时而大开大合,弃子争先,追求外势的扩张;时而又会出其不意,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角落落下奇兵,暗藏杀机。他的棋路,不像这个时代常见的注重局部缠斗的风格,反而带着一丝后世围棋理论中对大局观和效率的强调。

这自然是因为林渊在前世,也算是个业余围棋爱好者,虽然水平不高,但毕竟接触过现代围棋的各种流派和定式。此刻信手拈来,便显得与众不同。

朱允炆显然也察觉到了林渊棋路的“怪异”。他时而蹙眉沉思,时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从未见过如此下棋之人,看似随心所欲,实则暗藏玄机,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

“林伴读的棋路,真是……别出心裁啊。”朱允炆在一次长考之后,缓缓落下一子,抬头看着林渊,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不知师从何人?”

林渊微微一笑,道:“回殿下,臣不过是闲暇时自行钻研,胡乱下的罢了,并无名师指点,让殿下见笑了。”

他自然不能说自己是跟“阿尔法狗”学的。

朱允炆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显然不完全相信他的说辞。但他也没有追问,只是将注意力重新放回棋盘之上。

棋局渐渐进入中盘,双方的厮杀也变得激烈起来。

朱允炆虽然开局略显被动,但他毕竟基础扎实,韧性十足。在中盘的接触战中,他凭借着精妙的计算和稳健的防守,渐渐稳住了阵脚,甚至在局部还取得了一些优势。

林渊却也不急不躁。他知道,朱允炆的棋力不弱,想要轻易取胜,绝无可能。他今日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是为了赢棋。

他一边落子,一边状似无意地开口道:“殿下棋力精湛,攻守兼备,臣佩服之至。只是……臣斗胆以为,殿下棋风,似乎过于……求稳了些。”

朱允炆闻言,手中棋子微微一顿,抬起头,饶有兴致地看着林渊:“哦?此话怎讲?”

林渊不紧不慢地说道:“棋局如人生,亦如国事。一味求稳,固然可以减少失误,但也可能因此错失良机。有时,看似冒险的一手,却可能打开全新的局面。正如兵法所云,‘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克敌制胜。”

这番话,看似在谈论棋道,实则意有所指。

朱允炆何等聪明,自然听出了林渊的弦外之音。他沉默了片刻,缓缓道:“林伴读所言,固然有理。只是,为君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一举一动,皆关乎国计民生,岂能轻易冒险?万一失手,悔之晚矣。”

这正是他一贯的行事准则。仁厚有余,魄力不足。

林渊心中暗叹一声,知道朱允炆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他还是决定再“拱卒”一次。

“殿下所虑,乃是仁君之心,臣深感敬佩。”林渊先是恭维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然则,臣以为,‘稳’与‘变’,并非绝对对立。正如棋局一般,有时看似稳健的一手,实则可能固步自封,坐失良机;而有时看似冒险的一手,若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却也可能险中求胜,开创新局。”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棋盘上,指着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空旷之处,继续道:“譬如此处,殿下若在此处落子,看似失了先手,实则却能遥相呼应,形成一片广阔的潜力。待时机成熟,便可厚积薄发,一举奠定胜局。这便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之道。”

朱允炆顺着林渊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处确实是一片看似不起眼的空地,但若在此处落子,确实能与周围的棋子形成呼应,潜力巨大。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林渊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一些作用,便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朱允炆落子。

棋盘之上,无声的硝烟弥漫。

棋盘之外,思想的碰撞也在悄然进行。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棋局也渐渐进入官子阶段。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林渊以半目之优,险胜朱允炆。

“承让了,殿下。”林渊起身拱手道。

朱允炆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林伴读棋艺高超,孤今日甘拜下风。不过,孤从你这盘棋中,倒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负手而立,目光望向窗外辽阔的天空,悠悠地说道:“你方才所言,‘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审时度势,险中求胜’,确有几分道理。治国如弈棋,有时,确实需要一些……变通和魄力。”

林渊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朱允炆虽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观点,但至少己经开始思考和反省。

“殿下圣明。”林渊恭敬地说道。

朱允炆转过身,深深地看了林渊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林渊,”朱允炆忽然开口,语气变得有些严肃,“孤知道你聪慧过人,见识不凡。只是,你要记住,有些事情,过犹不及。身为臣子,当恪守本分,不可逾越雷池。否则,只会引火烧身,害人害己。”

这番话,带着明显的警告意味。

林渊心中一凛,连忙躬身道:“殿下教诲,臣谨记在心,绝不敢忘。”

他知道,朱允炆这是在提醒他,不要试图过多地干预“国事”,更不要试图挑战皇权。

看来,自己今日的表现,还是有些……急于求成了。

“嗯。”朱允炆点了点头,神色稍缓,“今日天色己晚,你且退下吧。”

“臣告退。”林渊再次行礼,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偏厅。

走出文华殿,林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今日这盘棋,下得可真是惊心动魄。不仅仅是棋盘上的厮杀,更是言语间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

他知道,自己今日在朱允炆心中,又留下了一个更加深刻,也更加复杂的印象。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一时也难以判断。

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必须继续努力,继续积蓄力量,继续寻找机会。

因为,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他抬头望向西沉的夕阳,只见天边晚霞如血,将整个紫禁城都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他。

而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去迎接那场足以改变大明国运,也足以改变他自己命运的——靖难之役。

他回到自己的小院,青儿早己准备好了晚膳。

林渊却没什么胃口,只是简单地用了几口,便回到书房,铺开纸笔,开始复盘今日与朱允炆的棋局。

他不仅仅是在复盘棋局,更是在复盘今日的谈话,复盘朱允炆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他要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出朱允炆的弱点,也找出未来的突破口。

夜深人静,烛火摇曳。

林渊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孤单,却又透着一股不屈的坚韧。

他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孤独而又危险的道路。

但他无怨无悔。

因为,他不想再像前世那样,做一个历史的旁观者。

他想成为一个……参与者,甚至是一个……改变者。

哪怕,只有一丝微弱的希望。


    (http://www.u9xsw.com/book/jjif0a-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