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的羊皮地图上,朱砂标记的追击路线己延伸至天山北麓。萧夜放下程瑜送来的战报,指尖在沙盘上量算距离——年轻将领的轻骑兵三日奔袭六百里,这个速度甚至超过了赵桓《骑兵操典》的最高标准。
"楚参谋。"萧夜头也不抬地唤道,"依你看,耶律大石会走哪条道?"
帐帘轻动,身着男装的楚清淮捧着星象仪走进来。这位出身寒门的女参谋是去年通过赵桓特设的"女子科举"脱颖而出的,她分析战局的视角总让人想起年轻时的帝王。
"禀总督,按《西域星图》推算..."她将星象仪倾斜三度,铜制指针在沙盘投下细长的影子,"西辽王必走阴山古道。"
萧夜眉梢微动。这个结论与赵桓密信中预言的完全一致。他接过星象仪,发现底座刻着行小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正是帝王笔迹。
"理由?"
"三日后的月相将导致黑水河改道。"楚清淮指向沙盘某处,袖口露出腕间铜链——那是赵桓赐给优秀学子的"星链",与萧夜年轻时获得的同款,"届时唯有阴山古道能通骑兵。"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亲兵送上的鎏金信筒还带着血渍,封泥却是完整的——这是程瑜与萧夜约定的安全标记。拆开筒盖,里面除了军报,还有片烧焦的羊皮纸残角,上面几个契丹文字让萧夜瞳孔骤缩:"...东宫许诺的燕云十六州..."
"传令程瑜。"萧夜的声音陡然冷峻,"放弃追击,按陛下《戍边策》驻守轮台。"他转向楚清淮,"你带一队人伪装商旅,查清这个的来历。"
当女参谋领命离去后,萧夜从怀中取出玉扣。这枚信物今日格外温热,仿佛在呼应千里之外的某种不安。他将玉扣按在羊皮纸焦痕上,竟严丝合缝——残片显然来自某份更大的密约,而玉扣曾是封印的一部分。
临安城的细雨沾湿了《西域捷报》。赵桓立在檐下,看雨水在"程瑜"二字上晕开墨迹。太子少傅李岩正在殿内高谈阔论,提议重赏这位年轻将领。
"程都统确该嘉奖。"赵桓突然打断,"着晋安西副都护,赐紫金鱼袋。"这个破格提拔让群臣哗然,而帝王接下来的话更如惊雷,"另,今后西域军务,由李爱卿总领。"
老将军们交换着困惑的眼神。唯有新任兵部侍郎沉舟注意到,陛下说这话时,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叩了三下——正是当年萧夜与赵桓约定的"虚实之计"暗号。
退朝后,赵桓独自在梅林漫步。这个季节本不该有梅,但御花园的暖房永远为帝王保留着反季的花枝。他停在一株白梅前,指尖抚过花瓣——二十年前,少年萧夜曾为他折过这样一枝野梅,说"寒梅最堪配明君"。
暗卫无声呈上铁盒。里面是刚从西域送回的完整密约:东宫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西辽出兵牵制萧夜主力。羊皮纸角落的"琰"字印鉴,与太子周岁时先帝赐的玉佩纹样分毫不差。
"查。"赵桓将密约焚毁,"我要知道经手这份文书的所有人。"
当灰烬飘散时,帝王从梅枝上取下个铜管。这是萧夜用信鸽送来的真正军报,用星图密码写成:「西辽王遁入波斯,密约己毁。程瑜可托付西域。臣一切安好,勿念。」
"勿念..."赵桓咳嗽起来,帕子上沾着蓝色粉末。他从袖中取出半片皲裂的皮水囊——二十年前穿越戈壁时,他与萧夜轮流用它饮水的记忆犹新。如今残片上绣着"山河依旧"西字,是留给那个人的最后承诺。
虎思斡耳朵的月色洗净了战火痕迹。萧夜在总督府旧址召开军议,特意让楚清淮坐在程瑜身旁。两位年轻人分析敌情时的默契,让他想起多年前与赵桓在御书房推演战局的时光。
"最新情报。"萧夜推开西域全图,"耶律大石己越过葱岭,但..."他指尖停在某个山口,"东宫派出的使者却往这个方向去了。"
程瑜猛地站起:"这是去波斯湾的捷径!若让他们联络上阿拉伯舰队..."
"所以你需要这个。"萧夜取出鎏金令牌,"从今日起,安西三万铁骑归你节制。"令牌背面的船锚纹样在烛光下闪烁,与赵桓赐予萧夜的玉佩图案一模一样。
当将领们告退后,亲兵捧上个蒙尘的铁箱。锁孔形状与玉扣完全吻合,开启后是整套波斯湾海图,以及...半块粗陶碗的碎片。萧夜手指微颤——这是二十年前在破庙里,他与赵桓分食赈灾粥用的碗。
陶片背面新刻着经纬坐标,对照地图正是波斯湾入口。而更细微的针孔组成了只有对着星光才能看清的字样:「待卿同舟」。
玉扣突然剧烈发烫。萧夜冲到院中,看见东南方的夜空升起蓝色焰火——不是约定的三朵,而是九朵,排列成完整的北斗九星。这是赵桓教他的最高级警示:「大变将至」。
"备马。"萧夜攥紧陶片,"我要去轮台见程瑜。"
夜风掠过城墙,带着远方的沙尘。他不知道,此刻的临安城内,赵桓正将一枚相似的陶片放入锦囊,系在即将出发的极地探险队信鸽腿上。陶片上刻着同样的坐标,只是末尾多了个"桓"字。
就像二十年前那个雪夜,两个少年在破庙里互相推让最后半碗热粥时,留在粗陶碗底的,也是这样一个简朴的约定。
(http://www.u9xsw.com/book/jdgfaf-1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