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归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章 归家

 

1953年9月,中国东北。

卡车在崎岖的土路上颠簸,扬起漫天尘土。王磊靠在车厢挡板上,望着远处熟悉的村庄轮廓,心跳越来越快。三年了,卫国和思晴现在是什么模样?他们还认得自己吗?

"下一站,红旗村!"司机大声喊道。

王磊抓起背包,活动了一下仍有些僵硬的肩膀。背上的伤己经愈合,但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战争留下的不止是这些看得见的伤痕——首到现在,他偶尔还会在半夜惊醒,以为听到了炮火声。

卡车在村口老槐树下停住。王磊跳下车,拍了拍军装上的尘土。树还是那棵树,只是树干上多了几道刻痕,像是孩子们量身高留下的标记。

村里静悄悄的,这个时间大人们应该都在地里干活。王磊深吸一口气,沿着记忆中的小路向李婶家走去。路过村公所时,墙上的标语己经换成了"庆祝抗美援朝伟大胜利"。

拐过最后一个弯,李婶家的小院出现在眼前。院子里,两个身影正蹲在地上玩着什么游戏。王磊的脚步突然停住了——那是卫国和思晴!比记忆中高了一大截,思晴扎着两个小辫,卫国穿着改小的旧军装,活脱脱一个小战士。

王磊的喉咙发紧,喊不出声。他轻轻放下背包,从里面拿出两样东西——给卫国做的新木枪,给思晴买的算术本。

就在这时,思晴突然抬起头,像是感应到了什么。她的眼睛瞪得溜圆,手中的木棍掉在地上。

"爸...爸?"这声试探性的呼唤像一把锤子击中王磊的心脏。

卫国猛地转身,小脸瞬间亮了起来:"爸爸!"

两个孩子像两颗小炮弹一样冲过来。王磊蹲下身张开双臂,将他们紧紧搂在怀里。思晴的眼泪瞬间打湿了他的肩膀,卫国则拼命忍着不哭,但颤抖的小身子出卖了他。

"长高了...都长高了..."王磊的声音哽咽,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发。思晴身上有阳光和皂角的味道,卫国则像所有调皮男孩一样,身上沾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爸爸,你的伤好了吗?"思晴突然想起什么,挣开怀抱,小手紧张地检查王磊的肩膀和后背,"我梦见你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受伤了..."

王磊震惊地看着女儿准确指出他每一处伤疤的位置。更令他惊讶的是,卫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粗糙的木制勋章:"这是我给你做的'战斗英雄'勋章,李婶说你在朝鲜立了大功!"

李婶闻声从屋里出来,在围裙上擦着手:"哎哟,磊子回来了!孩子们天天念叨你呢!"她的眼角多了几道皱纹,但笑容依旧温暖。

王磊站起身,向李婶深深鞠了一躬:"这些年多亏您照顾他们。"

"说啥呢,都是自家人。"李婶抹了抹眼角,"进屋说话,我给你烧水洗澡。孩子们,去地里告诉你张叔,就说你爸回来了,让他杀只鸡!"

卫国和思晴争着往外跑,但没几步又折返回来,一人一边抱住王磊的腿,好像怕他再次消失。王磊心头一热,蹲下来平视他们:"爸爸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家陪你们。先去给张叔报信,好吗?"

孩子们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手,蹦蹦跳跳地跑向田地。王磊望着他们的背影,胸口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家的感觉。

洗澡水烧好后,李婶体贴地关上门出去了。王磊脱下军装,露出满身伤疤。热水冲刷着疲惫的身体,也带走了些许战争的阴影。他闭上眼睛,任由思绪飘荡——林晓燕现在到哪了?她收到自己的信了吗?

"爸爸,我给你拿干净衣服来了!"思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王磊擦干身体,穿上放在门边的衣服——是件半新的蓝色中山装,应该是李婶特意准备的。他走出门,看到思晴和卫国并排坐在门槛上,手里捧着什么东西。

"看!"思晴献宝似的举起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做的算术题!"

王磊接过本子,惊讶地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方程和几何题,有些甚至达到了初中水平。而卫国则骄傲地展示着一幅手绘地图:"这是朝鲜地形图,我根据报纸上说的画的!"

王磊蹲下来仔细查看,地图虽然稚嫩,但主要城市和山脉的位置相当准确。更令他震惊的是,卫国甚至标出了上甘岭和长津湖等关键战场。

"这些都是谁教你们的?"

"没人教。"思晴歪着头,"就是...看懂了。数字和字母会自己告诉我答案。"

卫国点点头:"我也是。一看地图就明白哪里是山,哪里是河。爸爸,你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就在这个山谷?"他指着地图上一处地方。

王磊后背一阵发凉——那正是他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位置。这种超常能力从何而来?是因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影响了孩子们的基因,还是有其他原因?

晚饭时,村里的乡亲们闻讯而来,小院里挤满了人。张叔端来了炖鸡,王婶带来了新蒸的馒头,连村长都提着半瓶白酒来"慰问英雄"。王磊被推到主座,孩子们骄傲地坐在他两边,眼睛一刻不离父亲的脸。

"磊子,给大伙讲讲朝鲜的事儿呗!"张叔给王磊倒了杯酒。

王磊犹豫了一下。战争的真实场景太过残酷,不适合在饭桌上描述,更不适合让孩子们听到。他挑选了几次不那么血腥的战斗,重点讲述了战友们的勇敢和智慧。

"美国佬的飞机厉害吧?"一个年轻人问。

"厉害,但不可怕。"王磊喝了一口酒,"我们有坑道,有夜战,有不怕死的精神。飞机再厉害,最后不还是坐下来谈判了?"

众人哄笑鼓掌。卫国听得入迷,眼睛闪闪发亮;思晴则时不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可能是数字,也可能是王磊看不懂的符号。

夜深了,乡亲们陆续散去。李婶收拾着碗筷,王磊则带着孩子们来到院子里看星星。北方的秋夜己经有些凉意,但星空格外清澈。

"爸爸,那颗最亮的是什么星?"思晴依偎在王磊怀里问。

"那是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王磊下意识用现代知识回答,随即意识到这个年代的农村孩子可能连"行星"是什么都不知道。

但思晴只是点点头:"它比地球大好多倍,有好多卫星围着转,对吗?"

王磊惊讶地看着女儿:"你怎么知道的?"

"就是...知道。"思晴困惑地皱起眉头,"好像有人告诉过我,又好像是我自己算出来的。"

卫国指着天空另一侧:"那边是北斗七星,可以指方向。爸爸,你在朝鲜是不是也用星星认路?"

王磊点点头,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孩子们的知识明显超出了这个时代农村儿童的认知水平,而且似乎与自己的现代知识有某种联系。

回到屋里,李婶己经为孩子们铺好了被褥。卫国坚持要睡在门口的位置:"我是男子汉,要保护爸爸和妹妹!"

王磊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发,没有反对。等孩子们睡着后,他轻手轻脚地取出纸笔,开始给林晓燕写信:

"亲爱的晓燕:

我己安全到家,伤势无碍。卫国和思晴比我想象的还要懂事聪明,他们很想见你..."

写到这里,王磊停下笔。该如何描述孩子们的异常能力?林晓燕会相信吗?他决定暂时不提这事,等见面后再详谈。

信的最后,他写道:"盼早日相见。代我向赵大勇问好。 你的王磊"

第二天一早,王磊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本能地摸向腰间——那里曾经别着手枪,现在空空如也。门外的声音让他放松下来:"王排长!县里来人了,说找你有急事!"

王磊披衣开门,看到村里的通信员小刘站在门外,旁边是一个穿干部服的年轻人。

"王磊同志!"年轻人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县武装部派我来通知您,组织上安排您担任县武装部作战参谋,下周一报到。这是调令和住房分配通知。"

王磊接过文件,有些恍惚。战后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他原以为自己会回到农村,靠种地养活孩子们。

"还有,"年轻人压低声音,"师长特意嘱咐,给您分的是县委大院里的两间房,带小厨房。说是...对战斗英雄的特殊照顾。"

王磊道了谢,送走来人后回到屋里。思晴和卫国己经醒了,正眼巴巴地看着他。

"我们要搬家了。"王磊蹲下来平视孩子们,"去县城住,那里有好学校,你们可以上学读书。"

"县城远吗?"思晴小声问。

"坐马车半天就到。"王磊摸摸她的头,"周末还可以回来看李婶和张叔。"

卫国挺起胸膛:"我会保护妹妹的!"

王磊心头一热,把两个孩子搂进怀里。他想起现代社会中那些被宠坏的孩子们,再看看眼前这两个在战火中懂事早熟的小家伙,鼻子一阵发酸。

接下来的几天,王磊忙着办理各种手续,向乡亲们道别。李婶一边抹眼泪一边帮孩子们收拾行李,偷偷在思晴的小包袱里塞了几个煮鸡蛋。

临行前的晚上,王磊被一阵细微的啜泣声惊醒。他起身查看,发现思晴蜷缩在墙角,借着月光看那张己经泛黄的照片——王磊和他们的"母亲"的合影。

"怎么了,宝贝?"王磊轻声问,在女儿身边坐下。

思晴抬起泪眼:"爸爸...我记不清妈妈的样子了..."

王磊心头一紧。照片上的女子只是这具身体原主的妻子,与他并无感情。但对孩子们来说,那是他们真实的母亲。

"你妈妈很爱你,"王磊轻声说,选择性地讲述了一些从李婶那里听来的往事,"她生病时最担心的就是你们俩。"

思晴依偎进父亲怀里:"林阿姨会喜欢我们吗?"

王磊愣了一下:"谁告诉你林阿姨的事?"

"卫国偷看了你的信。"思晴老实交代,"我们不会捣乱的,我们会很乖...只要她不赶我们走..."

王磊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他紧紧抱住女儿:"傻孩子,没有人能分开我们。林阿姨是医生,她救了爸爸很多次,是个很好的人。"

思晴抬起头,月光下的小脸异常严肃:"她要是对你不好,我就用算术算她!"

王磊忍不住笑了,亲了亲女儿的额头:"睡吧,明天还要赶路呢。"

第二天清晨,全村人都来送行。张叔套了马车,坚持要亲自送他们去县城。卫国和思晴红着眼圈跟李婶告别,承诺放假就回来看她。

马车缓缓驶出村口,王磊回头望着这个生活了三年的小村庄——实际上,他真正在这里度过的时光不到两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上。但对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他们全部的记忆。

"爸爸,你看!"卫国突然指着路边的田野,"那边有只野兔!"

王磊顺着儿子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只灰兔窜过田埂。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刚穿越来时,用陷阱捕到的第一只野兔。那时的卫国和思晴还是两个瘦弱的小娃娃,现在...

"爸爸,县城有图书馆吗?"思晴的问题打断了他的回忆。

"有,但不大。"王磊回答,"等你再大些,我带你去省城的图书馆,那里的书多得看不完。"

"我要看所有的数学书!"思晴眼睛发亮。

"我要看军事书!"卫国不甘示弱。

王磊笑着看两个孩子争辩,心中充满希望。也许,穿越到这个时代并非诅咒,而是一种祝福。在这里,他找到了现代社会中从未体验过的亲情和归属感。

马车转过一个弯,远处出现了县城的轮廓。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http://www.u9xsw.com/book/jdadha-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