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西年暮春,曲女城的菩提树梢缀满嫩绿的新芽,晨雾裹挟着木樨香在街巷间流淌。陈玄策站在驻军团帐前,手中握着一卷刚刚译出的梵文密信,羊皮纸边缘用朱砂勾勒着莲花纹样。自从疫病平息后,他时常翻阅中天竺的古老典籍,试图从文化脉络中寻找迦叶宗阴谋的根源,而这封突如其来的书信,似是命运抛来的新线索。
"将军,那烂陀寺的信使己在辕门外等候。"苏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陈玄策将密信仔细收好,整了整身上的玄色锦袍——这是悉达多国王特意命人缝制的,衣摆处用金线绣着大唐云纹与天竺孔雀图腾,两种截然不同的纹样竟在针线下浑然一体。
走出营帐,晨光正斜斜地照在辕门的青铜兽首上。一位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双手合十,胸前挂着的骨制念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阿弥陀佛,陈将军。"僧人开口,汉话虽带着浓重的天竺口音,却字字清晰,"小僧玄奘,乃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师座下弟子,特奉师命,恭请将军入寺一叙。"
陈玄策微微一怔。玄奘之名他早有耳闻,这位来自大唐的求法僧人在中天竺声名远扬,据说己精通大小乘佛法,常与当地高僧辩经。"原来是玄奘法师,久仰大名。"他还礼道,"只是不知戒贤大师此番相邀,所为何事?"
玄奘法师神秘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枚贝叶经:"将军请看。"贝叶上用金粉书写着梵文与汉字,字迹工整如刻印,末尾绘着一朵九瓣莲花,每片花瓣上都刻着细小的经文。陈玄策凑近细看,发现汉字部分竟引用了《周易》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梵文则是《奥义书》中的箴言。
"大师听闻将军在疫病期间,以玉符之力守护中天竺。"玄奘法师解释道,"那烂陀寺藏经阁中藏有诸多上古密卷,或许能为将军解开玉符之谜提供线索。此外..."他压低声音,"近日寺中僧人在抄录古经时,发现了几处与玉符相关的隐晦记载,戒贤大师认为,唯有将军能参透其中深意。"
陈玄策的手不自觉地按向腰间。玉符在锦袍下微微发烫,这是它自药神谷之战后少见的反应。自罗摩消散、玉符吸收其力量后,这枚神器虽依旧能感应邪祟,却很少如此剧烈地共鸣。"请法师稍候,我与苏校尉交代几句便随你前往。"
半个时辰后,陈玄策仅带了十名玄甲军随行。队伍穿过曲女城熙熙攘攘的集市,商贩们的吆喝声、街头艺人的鼓乐声、寺庙传来的诵经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当那烂陀寺的金色塔尖出现在视野中时,玄奘法师停下脚步,指着寺院外围的十二座佛塔道:"此乃守护那烂陀寺的十二因缘塔,每座塔都藏有一部未公开的密宗典籍。"
踏入山门,檀香愈发浓郁。陈玄策注意到寺中往来的僧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沙弥,他们或捧着经卷低声讨论,或在佛塔下打坐冥想。红砂石砌成的回廊上,随处可见精美的壁画,描绘着佛陀的生平与天竺的神话传说。
在一座八角形的禅房前,玄奘法师停下脚步:"将军,戒贤大师正在此处恭候。"推开雕花木门,室内弥漫着龙脑香,一位白发白须的老僧盘坐在蒲团上,身旁的铜香炉中正升起袅袅青烟。"陈将军远来,老衲有失远迎。"戒贤大师的声音虽苍老,却带着令人心安的力量,"请坐。"
宾主落座后,小沙弥奉上了酥油茶。戒贤大师端详着陈玄策,目光最后落在他腰间微微发光的玉符上:"老衲曾听先师说过,每隔五百年,玉符便会现世,而每次现世,都伴随着一场足以改变天竺命运的浩劫或机缘。将军能携玉符平定乱世,绝非偶然。"
陈玄策放下茶盏,正色道:"大师所言极是。自得到玉符以来,我虽用它击退了迦叶宗,但对其来历与真正的力量,始终未能完全参透。听闻贵寺藏经阁有诸多上古秘卷,不知能否..."
"自然可以。"戒贤大师抬手打断,"不过在查阅典籍之前,老衲有个不情之请。"他示意玄奘法师取出一卷经轴,展开后竟是一幅《辩经图》,画中数位高僧围坐,中间留有一个空位,"三日后,那烂陀寺将举办一年一度的辩经大会。老衲想请将军以玉符之道为题,与寺中高僧论法。"
陈玄策一愣。他虽熟读经史,但佛法造诣远不及这些修行多年的高僧。看出他的犹豫,戒贤大师笑道:"将军不必拘泥于佛法教义。玉符源自上古,超越教派,其蕴含的智慧,或许正是打破天竺与大唐文化隔阂的钥匙。"
玉符突然发出一声清鸣,光芒透过锦袍照亮室内。戒贤大师与玄奘法师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之色。"此乃吉兆。"戒贤大师双手合十,"三日后,那烂陀寺将敞开藏经阁最深处的密阁,望将军能从中找到玉符的真相。"
离开禅房时,夕阳己将佛塔染成琥珀色。陈玄策望着漫天晚霞,心中既有期待,又隐隐不安。这场突如其来的辩经邀约,究竟是解开玉符之谜的契机,还是迦叶宗设下的新圈套?而那神秘的藏经阁密阁中,又藏着怎样颠覆认知的秘密?玉符在腰间轻轻震动,仿佛在回应他心中的疑问,却又引出更多谜团。
(http://www.u9xsw.com/book/jbgjbi-1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