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朝廷来使 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九章 朝廷来使 上

 

就在周文全力整合秀州,加紧各项建设,特别是那座位于秘密岬角的“盘古”工程紧锣密鼓进行之时,一支来自东京汴梁的队伍,正慢悠悠地朝着江南水乡而来。

为首的正使,乃是礼部郎中李若愚。此人年过半百,自诩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实则是个食古不化、迂腐不堪的老学究,平日里最重繁文缛节,最讲君臣纲常。

副使则是一位名叫赵景明的宗室子弟,三十出头,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平日里眼高于顶,鼻孔朝天,一心想借此机会捞取些“招抚反贼”的功劳,回去也好在官家面前露脸。

他们一行数十人,带着宋徽宗“恩威并施”的口谕,以及一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绸缎、玉器等赏赐,浩浩荡荡,仪仗俨然,仿佛不是去招安,而是去巡视自家藩属。

然而,当他们的官船驶入杭州地界,特别是进入钱塘县境内后,李若愚和赵景明脸上的倨傲与轻松,便开始一点点地龟裂。

“李大人,您瞧,那岸边……那是什么灯?竟如此明亮,夜晚亮如白昼!”赵景明指着远处码头上矗立的几座高塔,塔顶射出雪亮的光柱,将整个码头照耀得如同白日,远胜过他们所见过的任何灯笼火把。

李若愚眯起老眼,扶了扶头上的官帽,也是一脸惊疑:“古籍中曾载有夜明之珠,莫非此地竟有如此巨型的夜明珠不成?或是……妖人作法?”

随行的官员们也是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越往杭州城靠近,他们所见到的“奇景”便越多。

河道两岸,不时可见一些穿着统一蓝色制服的人员,指挥着民夫修缮堤坝,挖掘沟渠,一切井井有条,效率惊人。这些“官员”与他们印象中那些懒散拖沓的胥吏截然不同,个个精神,行动干练。

偶尔,他们还会看到一些奇特的“铁鸟”,发出低沉的嗡鸣声,在半空中盘旋巡逻。那些“铁鸟”无翅无羽,却能自由飞翔,看得船上众人心惊胆战。

“妖术!定是那周文所使的妖术!”一名胆小的官员颤声道。

李若愚嘴唇嚅动了几下,想斥责几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但看着那些在头顶掠过的“铁鸟”,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心中那套“圣贤之道”构建起来的世界观,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待到官船终于在杭州城外的码头靠岸,他们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瞠目结舌。

宽阔平整的码头,完全由一种灰白色的坚硬材料铺就,与他们所知的任何石板路都不同。码头上,吊装货物的机械发出低沉的轰鸣,巨大的铁爪轻松抓起沉重的货包,精准地放到马车上。往来穿梭的,除了身着蓝色制服的“官员”,还有许多同样穿着统一服装的“工人”。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却不见以往常见的污秽狼藉。地面干净整洁,两旁甚至栽种了行道树。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许多店铺和民居的窗户,竟然镶嵌着透明如水晶般的“琉璃”,将屋内情景映照得清清楚楚。

“这……这还是杭州城吗?”赵景明喃喃自语,他几年前也曾随父辈来过杭州,印象中的杭州虽然繁华,却也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潮湿与些许杂乱。眼前的景象,却仿佛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李若愚脸色凝重,一言不发。他意识到,此行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个周文,绝非寻常草寇。

一名身着笔挺深灰色制服,腰佩短剑的年轻军官,带着一队士兵上前,对着李若愚和赵景明行了一个简洁的军礼:“奉总督大人之命,恭迎天使驾临。总督府己备下薄酒,请二位大人移步。”

这军官气度沉稳,不卑不亢,与他们平日里见到的那些卑躬屈膝的地方官员截然不同。他身后的士兵,更是个个昂首挺胸,目光锐利,身上的铠甲样式奇特,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李若愚和赵景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安。

他们被“请”上了一辆造型奇特的西轮马车。这马车内部宽敞舒适,座椅柔软,行驶起来也异常平稳,远非他们乘坐的官轿可比。

马车穿过街道,最终停在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门前。这里原是杭州府衙,如今却己焕然一新,门楣上悬挂着“杭州总督府”的黑漆金字牌匾,门口站立的卫兵,更是军容严整,杀气凛然。

李若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努力想找回天朝上使的威严。

总督府的大堂之内,布置简洁而庄重。正堂之上,端坐着一人。

此人约莫二十七八年纪,面容俊朗,剑眉星目。他并未如他们想象中那般穿着宋朝官服,而是身着一套笔挺的黑色呢子军阀大帅服,肩章闪烁着金光,胸前佩戴着几枚不知名目的勋章,腰间系着鎏金腰带,脚蹬一双擦得锃亮的黑色长筒皮靴。整个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散发着迫人的气势,与这古色古香的大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为一体。

正是周文。

李若愚和赵景明甫一进门,便被周文这身奇特的装扮和沉凝的气度所慑,脚步不由得慢了几分。

“礼部郎中李若愚,见过周总督。”李若愚定了定神,略一拱手,语气中带着几分刻意的矜持。他本想让周文先行礼,但对方那审视的目光,让他有些发毛。

赵景明则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

周文并未起身,只是微微颔首:“二位天使远道而来,辛苦了。看座。”

自有亲兵搬来两张太师椅。

待二人坐定,李若愚清了清嗓子,便想摆出天朝上使的架子,开口说道:“周总督,圣上仁德,体恤江南民生。念你占据杭州、秀州,或有苦衷,特遣我等前来宣谕。你当知君臣大义,天地纲常,若能迷途知返,朝廷必不吝封赏……”

他正准备滔滔不绝地念叨一番“君臣之道”、“皇恩浩荡”的陈词滥调,却被周文抬手打断。

“李大人,”周文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帅所为,皆为这杭州、秀州百万生民。若大人所谓的君臣大义,便是让百姓流离失所,饿荍遍野,贪官污吏横行无忌,那这样的大义,不要也罢。”

李若愚被这番话噎得满脸通红,指着周文,嘴唇哆嗦:“你……你……大胆!竟敢曲解圣贤之言,藐视君上!此乃大逆不道之论!”

周文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何为大逆不道?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不再受贪官污吏盘剥,是为大逆不道?还是说,任由蛀虫啃食国家根基,置万民于水火而不顾,方为忠君爱国?”

“你……”李若愚被怼得哑口无言,一张老脸憋成了猪肝色。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对方引经据典,却句句都像是在打他的脸。


    (http://www.u9xsw.com/book/jadff0-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