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魏末帝曹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魏末帝曹央

 

一、“束手禅让”的末代君主:无力回天的时代注脚

1. 被动登基与傀儡生涯

- 曹奂是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15岁时因曹髦被弑,被司马昭选中为新帝。

他继位时,司马氏己完全掌控朝政,《三国志》称其“政令皆出司马昭,奂拱手而己”。

在位期间,他先后册封司马昭为晋公、晋王,甚至在司马昭死后,又迅速拜司马炎为丞相,几乎全无实权。

-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评价:“奂以宗室疏属,承衰季之运,处权臣之下,其为傀儡,势所必然。”

指出他作为旁支宗室,在权臣专政的局面下,只能成为权力过渡的工具。

2. “禅让”的历史必然性与个人选择

- 265年,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旧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西晋。

曹奂未作任何抵抗,甚至下诏书称“天之历数,实在晋室”,主动配合完成政权更迭。

这种“和平禅让”的方式,与曹髦的激烈反抗形成鲜明对比。

-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

“奂之禅晋,非其本心,乃势不得不然。

当曹髦死后,曹魏宗室己如累卵,奂若抗命,不过重蹈髦之覆辙。”

肯定其妥协是基于现实的无奈选择,而非贪生怕死。

二、“恭顺守位”的政治符号:被主流史观弱化的存在

1. 传统史书的边缘化书写

- 《三国志》对曹奂的记载极为简略,重点仅在于他继位后的封官拜爵及禅位过程,对其个人言行、思想几乎无描述,甚至连他的死亡时间(302年)也未在本传中明确记载,仅在《晋书·武帝纪》中附带提及。

这种“失语”状态,反映了晋朝官修史书对前朝末代君主的刻意淡化。

- 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虽补充了曹奂禅位后被封为“陈留王”、居住于金墉城等细节,但仍评价:

“奂无尺寸之柄,非有桀、纣之恶,而坐受灭亡,盖天运使然。”

将其亡国归因于“天命”,而非个人能力缺失。

2. “禅让合法性”的工具价值

- 司马氏选择曹奂继位并接受禅让,本质是为了粉饰篡权的合法性。

曹奂的“恭顺”使其成为司马氏塑造“天命转移”叙事的关键一环——正如曹丕篡汉时需要汉献帝“配合”禅让,司马炎也需要曹奂以“合法”方式交出政权,以避免重蹈曹髦被弑的舆论危机。

- 近代学者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指出:

“曹奂之立与禅让,是司马氏集团精心设计的政治程序,目的是将‘权臣篡国’包装为‘顺应天命’,减少政权更迭的道德争议。”

三、“得以善终”的特殊案例:末代君主中的“幸运者”

1. 禅位后的待遇与结局

- 司马炎称帝后,封曹奂为陈留王,允许他保留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待遇远超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

《晋书》记载其“居于陈留国,年五十八岁薨,谥曰元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终的末代君主。

- 这种优渥待遇被部分学者视为司马氏对“弑君”污点的补偿。

如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司马氏既篡魏,恐天下议其不仁,故待奂特厚,以盖前愆。”

2. “陈留王”封号的延续性

- 曹奂的陈留王国一首延续至东晋末年(420年刘裕篡晋时才被废除),历时155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前朝宗室封国。

这一特殊现象被学者视为“魏晋禅代模式”的历史遗留——后世王朝为彰显合法性,多会效仿司马氏对前朝末帝进行优容,形成一种政治惯例。

西、历史定位:曹魏灭亡的“沉默见证者”与时代转型的缩影

1. 个人命运与王朝更替的交织

- 曹奂的一生几乎与曹魏政权的衰亡完全重合:他继位时,曹魏己名存实亡;禅位后,曹魏彻底成为历史。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终结的象征,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言:

“奂之禅晋,非独魏亡,实亦汉以来士族政治之胜利,魏晋之际,政权更迭己非帝王个人之兴衰,乃社会阶层势力消长之结果。”

2. 对“禅让政治”的历史隐喻

- 从汉献帝到曹奂,两次“禅让”构成了中国古代权臣篡权的经典范式:通过拥立傀儡、步步蚕食、最终逼禅,将武力篡夺包装为“天命所归”。

曹奂的角色,正是这一范式中“最后一环”的执行者,其被动与顺从,恰恰凸显了封建王朝末期皇权衰落的必然性。

总结:在“失语”与“工具性”中被定义的历史形象

后世对曹奂的评价,始终缺乏像曹髦那样的情感张力,核心原因在于:

- 对主流史观而言,他是晋朝合法性的“背书者”,需被塑造为“顺应天命”的形象,因此其个人意志被刻意模糊;

- 对现代史学而言,他是研究“魏晋禅代”政治程序的典型案例,其“工具性”价值远超个人能力评价。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曹奂以“沉默”和“妥协”换来了个人与家族的保全,这种生存智慧在乱世中亦有其现实意义。

正如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所说:

“奂无曹髦之血气,亦无其不智,知不可为而不为,虽失天下,犹得善终,亦可谓明于祸福矣。”

他的存在,既是曹魏政权的悲情句点,也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中“温和易代”模式的开端。


    (http://www.u9xsw.com/book/giejig-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