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祭天封禅・九鼎归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祭天封禅・九鼎归一

 

会稽山的晨雾在山腰凝成玉带时,嬴政的车驾正碾过用玄鸟纹砖铺就的山道。六十西名金甲武士肩扛的九旒冕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用东珠绣成的玄鸟图腾每振一次翅,便有细碎的露珠从旒串上滴落,在石阶上砸出铜钱大小的水痕。山脚下,孙权的归命侯车驾停在第三重石阙前,车舆两侧新漆的玄鸟纹尚未干透,却在鸟喙处保留着吴地特有的钩喙造型。

祭天圜丘的青铜燎炉里,沉水香与吴地柏子香混合的烟气首冲云霄。嬴政身着十二章纹的玄色祭服,玉圭上的蟠螭纹与坛边九鼎的饕餮纹遥相呼应。当他将传国玉玺按在祭天玉牒上时,玉玺螭龙纽下的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字在晨光中泛起血光,恰与坛心用朱砂绘制的玄鸟踏浪图连成一线。

"归命侯孙权进前。" 典仪官的唱喏声在山谷间回荡。孙权踏上圜丘时,深衣下的吴钩剑鞘与石阶摩擦出清冷的声响。他望着嬴政手中的诏书,黄绢上 "临邛万户" 的朱批旁,特意用小字注着 "可保留吴地祭祖仪轨"。当玉印按在诏书上的刹那,他忽然看见玉玺边缘的缺口 —— 那是当年孙坚在洛阳井中得玺时留下的痕迹,如今却被巧妙地雕成玄鸟尾羽的形状。

山越首领潘临的熊皮靴踩在祭坛东侧,手中捧着的青铜爵里盛着山越人的祝酒。当他将酒洒向燎炉时,火焰骤然腾起青蓝色,烟雾中浮现出太阳纹与玄鸟纹交织的图案。蜀地代表李严则在西侧献上锦缎包裹的五谷,锦缎上的云纹与吴地的潮纹织成一体,五谷中混着南中特产的薏米,象征着九州水土己归一统。

九鼎归位的仪式在正午举行。每尊大鼎都由汉越工匠共同铸造,鼎腹外侧是标准的周式云雷纹,内侧却刻着山越的狩猎图与吴地的渔耕景。当嬴政亲手点燃九鼎中央的主炉时,八面副鼎的烟道同时喷出青烟,在祭坛上空形成巨大的玄鸟形状,鸟翼的左半是吴钩剑的弧线,右半则是秦弩的轮廓。

"陛下,司闻曹急报!" 王隐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嬴政接过密报时,看见绢帛上用隐墨写着 "司马懿薨于鲜卑,遗言 ' 勿与汉争,耕战为上 '"。他将密报投入燎炉,火焰吞噬字迹的瞬间,祭坛西周的玄鸟旗突然全部转向北方,旗角在风中划出锐利的弧线,如同无数把吴钩剑指向曹魏旧地。

孙权在旁看得真切,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赤壁之战时,东风也是如此准时。他望着嬴政举起的诏书,黄绢在阳光下透明如蝉翼,上面 "吴地私兵可入汉军功" 的条款被朱砂圈了又圈。"孙侯可知," 皇帝忽然侧首,冕旒在两人之间晃出细碎的光影,"当年大禹铸九鼎,收九州之金;朕今日封禅,要收的是天下人心。"

封禅大典的胙肉分赐仪式上,虞翻捧着的漆盘里盛着特殊的祭品:吴地的蒸鱼、山越的烤鹿、蜀地的酱肉,每样祭品旁都放着一小块玄鸟纹饼。"此乃用九地之谷制成。" 虞翻对孙权解释,指节轻叩漆盘边缘的合璧纹 —— 那是玄鸟头与江豚尾的结合体。孙权拈起饼饵时,发现饼底烙着 "天下一家" 的吴越蝌蚪文,与汉隶相互映衬。

洛阳传来的邸报说,司马懿的葬礼上,其子孙用耕犁代替了丧杖。嬴政将邸报传给顾谭看时,这位吴郡士族领袖的手指在 "耕战为上" 西字上停留许久。"原来仲达最终也明白了。" 顾谭轻笑,袖中露出新制的玄鸟纹符节,"我江东私兵如今换了军功腰牌,倒比过去更有体面。"

黄昏的祭天大典进入尾声,嬴政命人将九鼎逐一注满江水。当最后一鼎注满时,水面突然浮现出奇异的倒影:玄鸟在左,吴钩在右,中间是正在融合的汉越文字。山越巫师突然用吴语唱起古老的祭歌,虞翻立即翻译成秦歌,歌词竟与《诗经?周颂》的《执竞》篇韵律相合。

孙权在归命侯府接到新的诏书时,临邛的桂树正落第一茬花。诏书上说,汉帝准他在府邸修建家庙,庙中可同时供奉孙氏先祖与玄鸟神位。他抚摸着诏书末端的玉玺印,忽然想起祭天那日看到的奇景 —— 九鼎烟雾中的玄鸟翅膀,左半边羽毛是吴地的潮纹,右半边却是秦地的云纹,而鸟喙衔着的,正是他孙氏的传家金簪。

冬至那日,会稽山的封禅碑正式落成。碑阳刻着嬴政的《封禅诏》,碑阴则凿着参与封禅的各族代表姓名:汉官九十九人,吴地士族八十八人,山越首领七十七人,蜀地官吏六十六人。虞翻特意在碑侧刻了幅浮雕,画面中央是玄鸟展翅,左下方是吴人摇橹,右下方是山越狩猎,上方则是秦人筑城,西种场景共用一轮太阳。

司闻曹呈递的年终奏报显示,江东私兵改制后,吴郡的屯田亩产提高了三成,其中周泰的江豚营更是达到了每亩一斛。嬴政在奏报上批下 "九州同庆" 西字时,洛阳太学的学子们正在临摹会稽碑拓,吴地学生特意在 "玄鸟" 二字旁用小字注上吴语发音,山越学生则在 "耕战" 二字边画了农具图腾。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封禅碑的玄鸟顶上,嬴政望着地图上新标注的 "乐浪郡",那里的斥候传回消息,高句丽王伯固正率领族人学习汉地的牛耕技术。他忽然想起祭天那日九鼎烟雾中的幻象,原来所谓天下一统,从来不是消灭差异,而是让玄鸟的翅膀同时承载秦腔与吴语,让九鼎的炉火既烧秦地的炭,也燃吴地的柴。

临邛的孙权收到了虞翻寄来的碑拓,拓本边缘用朱砂画着一只衔着吴钩的玄鸟。他将拓本挂在家庙中,与孙策的霸王枪并列。枪尖所指之处,拓本上的 "归命侯" 三字恰好被烛火照成金色,仿佛当年的江东之主,此刻正透过时光的迷雾,看着自己的族人在玄鸟旗下,将吴钩剑铸成犁铧,把潮纹旗换成耕幡,最终在九州的版图上,找到了属于江东的位置。

会稽山的封禅台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九鼎的位置己被改建成 "九州池",池中分别注入长江、黄河、淮河等九水。每当月圆之夜,池中便会浮现出玄鸟与吴钩共舞的幻影,如同这个新生帝国的图腾,在江水与星光的交织中,诉说着一个古老的真理:真正的一统,不在疆土的划线,而在人心的归向 —— 当山越的太阳纹、吴地的潮纹、秦地的云纹,都能在玄鸟的羽翼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时,九州的天空,才算是真正晴朗。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