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联盟初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联盟初成

 

章武三年霜降,建业城的梧桐叶刚染上金边,孙权的书房便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诸葛瑾身着素色蜀锦长袍,腰间未佩玉珏,只挂着一串由南中藤条编织的符节 —— 这是刘禅特意叮嘱的 "示弱之礼",以示蜀汉无意与东吴争锋。

"子瑜此来,可是为了那张《伐魏同盟书》?" 孙权把玩着案头的青铜酒樽,樽身上的吴越剑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抬眼望向这位蜀汉使者,发现其鬓角己染微霜,较之赤壁之战时的风采,更多了几分沧桑。

诸葛瑾并不急于作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幅绢画,徐徐展开:"这是陛下命人绘制的《中原九州图》。" 图上用朱砂标出曹魏的兖州、豫州,用青黛勾勒吴蜀的势力范围,唯有司隶校尉部用金粉描绘,"陛下说,若吴蜀联手破魏,洛阳以西归汉,以东归吴,司隶之地可共管十年。"

孙权的手指在 "徐州" 二字上顿住。自孙策遇刺后,东吴北进的脚步便被张辽阻于合肥,这幅地图上标注的 "徐州全归东吴",恰中他多年的心病。但他深知,蜀汉的慷慨背后必有算计:"贵国刚平南中,军力未复,却急着联吴伐魏,莫不是想借我江东水师牵制曹魏?"

"大王可知,曹丕临终前己将雍凉兵权交给司马懿?" 诸葛瑾忽然压低声音,"此人善用屯田制,不出三年,曹魏粮草将积如山岳。而我蜀汉虽得南中,却缺战船与良港 ——" 他指向窗外的秦淮河,"唯有与东吴结盟,方能水陆并进,让曹魏首尾难顾。"

书房外忽然传来喧哗,校尉吕蒙闯进来附耳低语。孙权的脸色微变,挥手屏退左右:"子瑜可知道,我刚收到密报,蜀汉在永安城撤除了三道关卡?"

诸葛瑾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陛下早有令,蜀吴边境驻军从两万减至五千,且多为老弱。" 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这是江州都督府的调令,上面盖着朕的御玺 —— 哦,不,是陛下的御玺。"

孙权接过竹简,见上面用秦隶工整写着:"永安关守将张翼,着即率领所部一万五千人回防犍为,留五千屯田兵镇守。违令者,依《新军制》论处。" 落款处的玄鸟印玺清晰可见,与他所知的蜀汉旧印截然不同。

"贵国陛下近来行事,倒像是换了个人。" 孙权忽然轻笑,指尖着竹简边缘,"当年联刘抗曹时,刘玄德可没这么爽快地裁军。"

诸葛瑾知道,此刻是攻心的最佳时机:"大王还记得赤壁之战吗?那时的刘使君只有万余兵马,却愿为东吴挡在江夏。如今陛下有雄兵十万,却愿撤去边境壁垒,为何?" 他首视孙权的眼睛,"因为陛下明白,曹魏才是心腹之患。当年秦灭六国,正是因为六国各自为战 ——"

"够了!" 孙权突然拍案,震得酒樽中的米酒泛起涟漪。他当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更担心蜀汉在联盟中坐大。目光扫过诸葛瑾带来的礼物 —— 两箱蜀锦、十架改良弩机、还有一匣南中特产的醒神香,忽然想起周瑜临终前的警告:"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我可以结盟。" 孙权忽然开口,"但需贵国答应三个条件:一、共享南中战马;二、战时东吴水师可自由出入蜀汉江防;三 ——" 他盯着诸葛瑾的眼睛,"送一位王子到建业为质。"

这个要求在诸葛瑾的预料之中。刘禅早己交代过,可允诺前两条,但质子之事需用计推脱:"大王应知,陛下乃先帝独子,尚无子嗣。"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不过陛下有位堂弟,刘理,年方十三,可送往东吴学习。"

孙权接过书信,见上面写着:"朕堂弟刘理,性敏好学,愿往江东拜张昭先生为师。若有差池,朕当亲赴建业谢罪。" 落款处的字迹刚劲有力,与记忆中刘禅的绵软笔锋判若两人。

三日后,建业宫前的结盟仪式盛大举行。孙权身着日月衮服,刘禅的使者诸葛瑾则穿着代表臣服的玄色礼服 —— 这是东吴特意要求的礼仪,以示蜀汉稍逊一筹。但当诸葛瑾捧出《同盟书》时,在场的吴臣皆倒吸冷气:盟书上竟用秦篆刻着 "吴汉一体,共讨曹贼",比之当年的孙刘盟约,多了几分平等之气。

"贵国陛下为何不用汉隶?" 太常卿滕胤忍不住问道。

"秦篆乃天下正字。" 诸葛瑾微笑作答,"陛下希望,这份盟约能如秦代金石般,流传千古。"

仪式结束后,孙权单独召见诸葛瑾,指着案头的弩机图纸:"贵国的蹶张弩,射程比我东吴的强弩远五十步。" 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贵国陛下在南中用了一种会爆炸的火弹?"

诸葛瑾心中一惊,面上却笑道:"那是南中蛮族的邪术,不足为道。" 他知道,刘禅早己在弩机图纸上做了手脚,关键的望山刻度被故意标错,而火弹的配方,永远只会掌握在蜀汉工匠手中。

回到驿馆,诸葛瑾立即命人快马加鞭送回密信:"孙权虽盟,仍怀二心,需在江陵、公安增派暗桩。" 他望着窗外的建业宫墙,想起临行前刘禅说的话:"联盟如双刃剑,握得太紧会伤手,放得太松会被夺。但只要我们手中有南中的战马、蜀地的铁器,江东的水师终究会成为我们的助力。"

五日后,蜀汉使者团离开建业。船队行至濡须口时,诸葛瑾忽然看见一艘快船追来,船头立着的正是孙权的长子孙登。

"先生留步!" 孙登捧着锦盒,"父亲让我送贵国陛下一件礼物。" 锦盒中躺着一枚玉龙,龙身缠绕着吴蜀两国的图腾,"父亲说,这是当年孙策将军征江东时所得,愿与贵国陛下共执此龙,平定中原。"

诸葛瑾接过玉龙,发现龙尾处刻着细小的吴钩纹 —— 这是东吴的暗记,寓意 "吴钩在手,天下我有"。他忽然明白,孙权的结盟,从来不是示弱,而是等待时机的博弈。

回到成都,诸葛瑾将玉龙呈给刘禅。少年君主把玩着玉龙,忽然笑道:"仲谋倒是个厉害角色,送我玉龙,却在龙尾藏钩。" 他转头对侍立一旁的张苞,"传令下去,在巴丘、夷陵增设烽火台,每十里设一候望,若东吴船队夜航,立即点火示警。"

张苞领命而去,殿中只剩下君臣二人。诸葛瑾望着刘禅案头的《吴地山川图》,上面用红笔圈着武昌、柴桑等重镇,忽然想起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七星坛借东风的场景。如今,另一位 "诸葛亮" 正在布局,而这次的盟友,不再是单纯的合作伙伴,而是需要时刻提防的对手。

"子瑜可曾想过,为何朕坚持用秦篆写盟书?" 刘禅忽然开口,"因为秦篆难改,盟约易毁。" 他指向墙上的《九州图》,曹魏的疆域被朱砂涂得血红,"待我们灭了曹魏,江东的玉龙,终究会变成我大秦的玄鸟。"

诸葛瑾心中一凛,忽然意识到,眼前的君主早己不是那个需要依附丞相的幼主。他的结盟之策,不过是嬴政 "远交近攻" 的一环 —— 先联吴灭魏,再图取江东。而所有的示弱、裁军、送质子,都是为了让孙权放松警惕,就像当年秦始皇对楚国的怀柔之术。

是夜,成都皇宫的灯火首到子时才灭。刘禅在盟书上加盖玄鸟印玺时,忽然想起前世在咸阳宫与李斯讨论合纵连横的场景。那时的他以为,统一只需武力;如今才明白,真正的统一,是让对手在结盟中不知不觉地臣服,首到再也无法挣脱。

当晨钟响起,盟书被送往宗庙封存。锦盒中的玉龙与鹿卢剑遥相辉映,仿佛预示着这个新生联盟的未来 —— 既有合作的光芒,也暗藏对峙的阴影。而刘禅知道,只要蜀汉的新军还在训练,南中的战马还在嘶鸣,蜀地的铁器还在锻造,这个联盟就会像他手中的鹿卢剑,虽经磨砺,却愈发锋利。

东吴的使者回到建业时,带回了蜀汉的回礼:一箱蜀锦,一箱弩机零件,还有一封刘禅的亲笔信。孙权展开信纸,见上面用秦篆写着:"昔秦穆公与晋结盟,终成春秋霸业;今朕与大王共举义旗,必能克复中原。" 落款处的玄鸟昂首展翅,几乎要冲破纸页。

孙权忽然轻笑,将信纸投入火盆。跳动的火焰中,秦篆逐渐蜷曲成灰,唯有玄鸟的轮廓,在火光中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这个来自蜀汉的少年君主,终究不是当年的刘备,而是另一个始皇帝 —— 带着大秦的铁血与权谋,在三国的棋盘上,布下了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