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降将攻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降将攻心

 

青龙八年冬至,牛渚口的江风裹挟着碎雪,将周泰的战袍吹得猎猎作响。他拄着断裂的画戟,望着身后燃烧的楼船,江水倒映着玄鸟旗的影子,刺痛了他的双眼。三天前他率部在此阻挡严纲的水师,却没想到汉军的猛火油柜在逆风中也能喷射三十步,二十艘楼船顷刻间化为火海,如同当年赤壁之战的倒影,只是这次被焚的是东吴水师。

"周将军,陛下有请。" 两名汉兵上前时,周泰本能地握紧断戟,却发现他们并无敌意,反而递来干净的棉巾。他这才注意到自己额角的伤口还在流血,甲胄缝隙里渗着江水,冰冷刺骨。抬眼望去,不远处的楼船甲板上,一名身着玄色龙袍的身影正凭栏而立,腰间鹿卢剑的玉穗在风雪中轻轻摇曳。

嬴政的步辇停在岸边,亲自为周泰解下被火熏黑的头盔。"久闻周将军勇武,当年在宣城为护主孙权,身中十二创仍死战不退。" 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今江东气数将尽,将军何不转投明主,为天下百姓谋福?" 周泰盯着对方眼中的坚毅神色,那不是刘禅惯有的懦弱,倒像极了传说中秦始皇的霸气,一时竟忘了挣脱。

随行的诸葛亮递过暖酒,酒壶上的玄鸟纹与周泰家传的吴钩纹奇妙地和谐。"将军可知,陛下在陈留时,曾以军功授田制让八千兖州兵倒戈?" 他羽扇轻摇,指向远处正在登陆的汉兵,"那些曾为曹魏卖命的士兵,如今在陇右都有了自己的田地,妻儿不再受屯田客之苦。" 周泰接过酒盏,温热的酒液流过喉咙,让他想起远在吴郡的妻儿,不知是否还在为军饷发愁。

当晚在汉军帅帐,周泰看着案几上的《汉魏爵位对照表》,指尖划过 "魏之校尉,汉封关内侯" 的朱批。嬴政亲自为他斟酒,酒樽是缴获的曹魏官窑,却刻着秦隶的 "耕战立国"。"将军若愿归降,不仅可保家人平安," 嬴政推开一卷帛书,"还能按斩将数目,在吴郡任选良田 —— 斩一吴将,便赐五亩,此乃朕亲批的 ' 归汉将令 '。"

周泰的目光落在帛书末尾的玄鸟玉玺上,想起孙权在濡须口战败后迁怒于降将,将朱然的族人下狱。而眼前这位汉帝,竟亲自为俘虏解缚,许诺良田爵位。帐外传来士兵操练的呼号,那是新归附的兖州兵在演练弩阵,他们的甲胄上还留着魏旗的痕迹,却己在为汉帝卖命。"陛下言出必行?" 他终于开口,声音因干涩而沙哑。

"朕统一天下之心,如这长江水不可逆转。" 嬴政将刻着 "平东将军" 的银印推到他面前,印纽是玄鸟与吴钩的结合体,"将军可先修书一封,告知江东旧部此处情形。若孙皎等将愿降,朕必按功行赏,绝不食言。" 周泰握着银印,触手生温,想起孙策当年赐他铠甲时的场景,心中百感交集,最终点头应允。

司闻曹的细作连夜将周泰的书信抄录百份,用特制的鱼鳔密信封装。信中详述汉军对待降将的宽厚:"某被俘后,陛下亲解其缚,拜为平东将军,赐田百亩。汉之军功授田制,斩敌一首赐田五亩,且子孙可袭爵。反观东吴,士族私兵横行,普通将士却连军饷都难周全......" 每封信的末尾,都附有周泰的血指印和银印拓痕。

这些密信通过三条路线传入江东:商船的货舱夹层、山越部落的采药小径、甚至东吴内部被策反的粮官。三日后,吕蒙的副将孙皎在芜湖收到密信,他摸着信上周泰的指印,又看看自己因拖欠军饷而哗变的部下,毅然斩下前来催战的东吴使者首级,率三千水兵挂起玄鸟旗。

孙权在建业宫接到孙皎叛变的急报时,正与陆逊商议迁都。案头的密信被他攥得发皱,周泰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那力透纸背的笔锋,分明带着劝降的诚意。"岂有此理!" 他砸毁了周泰送来的捷报金盘,却听见张昭在身后叹息:"陛下,汉帝的军功制,比十万大军更能瓦解军心啊。"

诸葛亮在洛阳收到司闻曹的战报,看着地图上孙皎部的蓝色标记转为红色,对嬴政笑道:"陛下这招 ' 以吴制吴 ',胜过百万雄师。" 嬴政却指着舆图上的建业:"仲达在辽东未归,正是攻心的最佳时机。告诉周泰,让他亲赴采石矶劝降,朕许他 ' 吴郡太守 ' 之职,总领归降将士。"

周泰站在采石矶的船头,望着对岸东吴水寨的灯火。他身后是归降的孙皎部,甲胄上的玄鸟纹在月光下闪烁。"弟兄们," 他的声音越过江水,"某曾为吴将,今为汉臣,非为背叛,实为家人谋生路!汉帝的良田就在吴郡等着你们,何必为孙氏陪葬?" 水寨中传来兵器落地的声响,紧接着,一面面吴旗被抛下,换上了临时绘制的玄鸟旗。

消息传到建业,孙权望着太庙的列祖列宗牌位,终于瘫坐在龙椅上。陆逊递上最新战报,孙皎之后,又有三员吴将率部归汉,长江防线己出现巨大缺口。"陛下," 陆逊的声音带着无奈,"汉军不仅有猛火油柜,更有让将士们看见希望的制度,这仗...... 难打了。"

周泰在采石矶设立归降营时,收到了嬴政的亲笔信,信中除了嘉勉,还附着他妻儿在吴郡分得良田的地契。他抚摸着地契上的司农寺印章,忽然明白嬴政的高明之处 —— 真正的攻心,不是靠言语劝说,而是让士兵们知道,跟着汉帝,他们和家人能过上好日子。

当第一缕春风吹过长江,周泰率领归降的吴军将士踏上北伐的战船。他们的甲胄统一换成了汉军制式,却在肩甲内侧刻着吴钩的暗纹。周泰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建业城,想起嬴政在牛渚口说的话:"天下百姓,不分吴蜀魏,只盼耕者有其田,战者有其爵。" 此刻他终于确信,自己归降的不仅是一位君主,更是一个能让天下安定的制度。

建业的宫墙上,孙权望着江面上远去的船队,手中紧握着周泰当年的请战书。那张泛黄的竹简上,"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的誓言还清晰可见,如今却成了最大的讽刺。他忽然想起孙策临终时的嘱托,眼眶不禁 —— 不是为失去的江山,而是为那些曾为东吴出生入死,如今却不得不另寻生路的将士们。

周泰的劝降信仍在江东流传,司闻曹的细作将其刻在竹简上,随着粮船运往各个水寨。每到一处,便有士兵偷偷撕下甲胄上的吴钩纹,换上从汉营得来的玄鸟徽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任何一场水战都更彻底地瓦解了东吴的根基,而始作俑者,正是那位来自西蜀的汉帝,和他手中那套能让人心所向的耕战制度。

在洛阳的未央宫,嬴政将周泰的劝降信副本放入金匮,旁边是陈留劝降、皖城会盟的卷宗。诸葛亮看着这些文书,羽扇轻摇:"陛下以爵制攻心,以良田固心,江东覆灭,指日可待。" 嬴政却望向窗外,玄鸟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相父,这只是开始。待收复江东,朕要让这军功授田制,遍行九州。"

牛渚口的战火早己熄灭,但周泰劝降的影响才刚刚显现。当越来越多的东吴将士带着家人的期盼归降汉军,当吴郡的良田上开始播种汉帝送来的占城稻,江东的民心便如融化的冰雪,悄然流向那个许诺给他们未来的新帝国。而周泰,这位曾经的东吴猛将,也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洪流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使命 —— 成为汉帝嬴政手中,那把瓦解旧秩序、建立新天下的攻心之剑。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