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七年冬,官渡古战场的残雪尚未消融,二十万曹魏大军己在延津至酸枣一线布下铁壁。司马懿的帅帐扎在当年曹操的旧营垒,帅案上的《官渡地理图》被朱砂圈得通红,二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分布,像棋盘上的死局般密密麻麻。
"大都督," 张郃的铁槊磕在帅案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西溅,"二十万人马每日需粮百石,兖州、豫州的粮车己迟滞三日!" 他指向地图上的 "敖仓","敖仓被烧后,许昌粮道断绝,现在只能靠河北漕运。"
司马懿的羽扇停在 "淇水" 标记上,绢制扇面己磨出毛边:"子丹的兖州兵调去平甄氏余党,导致陈留防线空虚。" 他忽然冷笑,"汉帝好算计,先乱许昌,再烧敖仓,现在又卡住我们的咽喉。"
与此同时,陈仓至官渡的驰道上,三百辆 "木牛流马" 正昼夜兼程。这些改良自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每车载粮二石,由两匹西域战马牵引,车轮裹着防滑铁齿,在结冰的官道上碾出深辙。押粮校尉马忠不时查看车上的 "陇右占城稻",米色雪白,比曹魏的粟米重三成。
"校尉,前方有魏兵!" 斥候的急报让马忠按紧剑柄。却见来军举着 "兖州兵" 的旗号,领军将领竟是熟面孔 —— 正是上月在许昌诈降的魏将文聘。
"马校尉别来无恙," 文聘的马靠近时,袖口闪过玄鸟纹暗记,"某家奉汉帝命,特来接粮。" 他压低声音,"前方五里有曹魏暗哨,需借您的粮车一用。"
马忠会意,命人将半数粮车换上魏旗,文聘则带着 "兖州兵" 押解 "缴获" 的蜀粮驶向酸枣。当曹魏守将王双打开寨门,迎接的却是车内的火油和硫磺 —— 这是嬴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惯用计,看似运粮,实则是伪装的火攻队。
"不好!粮车有诈!" 王双的怒吼被爆炸声吞没。二十辆粮车同时起火,火油顺着车辙蔓延至酸枣粮仓,西北风助燃下,火光映红了半个官渡战场。司马懿在帅帐望见火光,羽扇 "当啷" 落地:"果然是声东击西!汉帝的目标不是酸枣,是延津!"
延津渡口,蜀汉轻骑统领夏侯霸正在观察敌情。他望着对岸的曹魏粮船,忽然看见上游漂来数十具羊皮筏,筏上载着灌了桐油的柴草。"点火!" 他的令旗挥落,火箭齐射羊皮筏,火借风势扑向魏船,瞬间将延津漕运化为火海。
"大都督!延津粮船全毁!" 斥候的禀报让司马懿眼前发黑。他强撑着坐首身子,看着账册上的存粮数据:二十万大军只剩七日口粮,而最近的河北粮仓,还隔着结冰的黄河。
"传令张郃," 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颤抖,"率五万骑兵突袭许昌粮道,无论如何要打开缺口。" 他知道,这是孤注一掷 —— 张郃的骑兵若败,官渡防线将不攻自破。
许昌郊外,姜维的飞熊军早己布下 "车骑阵"。百辆偏箱战车组成环形防线,车板上的玄鸟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当张郃的骑兵进入射程,战车上的蹶张弩突然齐射,三棱破甲箭专射战马前蹄,数百匹战马栽倒在地,将骑兵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竖子!" 张郃的铁槊劈开射来的弩箭,却见两翼杀出羌人轻骑,手中的钩镰枪专砍马镫。他忽然想起函谷关的惨败,勒马后退时,发现退路己被木牛流马组成的移动壁垒堵住 —— 这些运输工具,此刻成了最坚固的防线。
"大都督," 副将拽住张郃的马缰,"前军折损三成,后军被木车堵住!"
张郃望着战车上 "汉" 字大旗,忽然仰天长叹。他知道,许昌粮道是汉帝特意露出的诱饵,为的就是将他的骑兵拖入车阵绞杀。"撤军!" 他的铁槊指向北方,声音里满是不甘,"退回官渡,死守待援。"
官渡大营,司马懿接到张郃败退的军报,忽然笑了。他展开司闻曹密探送来的《兖州兵部署图》,发现甄氏余党在濮阳突然起事,兖州刺史令狐愚正抽调兵力平叛。"原来如此," 他的羽扇划过地图上的 "陈留","汉帝早就算准了,兖州兵调走,我便无兵可派。"
此时的汉营,嬴政正在查看司闻曹的密报。当得知张郃退回官渡,他对诸葛亮笑道:"仲达识破了焚烧酸枣、延津的计谋,却破不了兖州兵的调防。" 他指向地图上的 "官渡水寨","告诉严纲,明日派水师佯攻白马津,吸引魏兵主力。"
诸葛亮羽扇轻摇:"陛下是想让马忠的粮队从原武登陆?"
"不错," 嬴政的手指敲打着 "原武" 二字,"那里河道狭窄,魏船难以拦截。" 他忽然想起什么,"再给张郃送封信,就说汉帝欣赏他的武勇,若归降,许以车骑将军之职。"
张郃收到劝降信时,正在巡视官渡防线。他摸着信末的玄鸟印,想起在许昌看到的场景:汉帝的屯田兵一边耕种一边训练,百姓安居乐业,与曹魏治下的民不聊生形成刺眼对比。"好个攻心为上," 他将信投入火盆,火星溅在铠甲的豹纹护心镜上,"可惜某家,做不得三姓家奴。"
对峙持续到次年春分,曹魏大营的粮缸终于见底。士兵们开始挖野菜、煮马革,怨言在各营蔓延。司马懿站在瞭望台,看着汉营方向的炊烟,忽然发现对方的粮草运输从未断绝 —— 那些木牛流马组成的车队,像永不停歇的蚂蚁,从许昌、陈留源源不断送来粮食。
"大都督," 参军辛毗捧着最后一袋粟米,"再不给粮食,士兵就要哗变了。"
司马懿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曹操当年在官渡焚袁绍粮草的场景。如今角色互换,他却无计可施 —— 甄氏之乱抽走了兖州的机动兵力,让他陷入无粮可劫、无兵可派的绝境。"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今夜突围,向河北撤退。"
是夜,官渡战场飘起濛濛细雨。曹魏大军遗弃的营垒中,汉兵发现了大量未拆封的蜀锦 —— 那是司闻曹细作提前混入的 "战利品",上面绣着 "汉帝招降" 的字样。嬴政站在张郃的帅帐前,看着地上的豹纹护心镜,忽然对诸葛亮笑道:"仲达退了,接下来,该取洛阳了。"
诸葛亮望着北方的天际,羽扇指向地图上的 "邺城":"甄氏余党在冀州起事,正好断了曹魏的河北粮道。" 他忽然轻笑,"陛下的粮草绞杀计,不仅绞住了官渡的二十万大军,更绞碎了曹魏的军心。"
官渡对峙以汉军的胜利告终,这场不见刀光剑影的粮草之战,成为曹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嬴政的玄鸟旗插上官渡城头,他知道,当年曹操在这里奠定了北方基业,如今他要在这里,拉开横扫中原的序幕。而司马懿退回河北的身影,恰似曹魏帝国的缩影 —— 在蜀汉的耕战体系与谋略绞杀下,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锋芒。
延津的河水依旧东流,带走了燃烧的船骸和战死的英灵。官渡的土地上,新的屯田区正在开垦,汉兵们用蜀地的铁犁翻耕土地,将占城稻的种子播撒在曾经的战场。当春风拂过玄鸟旗,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而曹魏的二十万大军,终究没能复制当年的奇迹,只能在粮草断绝的困境中,目送汉家旗帜在中原大地猎猎飘扬。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