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朝堂分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朝堂分裂

 

青龙五年腊月,建业皇宫的太极殿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殿中刺骨的寒意。孙权盯着殿下分列的文臣武将,目光在陆抗腰间的玉珏上停留 —— 那是陆氏宗主的信物,此刻正随着主人的呼吸轻轻晃动,像一枚随时会引爆的火雷。

"诸位," 孙权的声音带着不耐,"蜀汉水师己占洞庭,严纲的巴渝兵随时可能顺江东下。朕要征发吴郡、会稽二郡的私兵三万,由陆抗将军统领,三日内开拔。"

殿中哗然。顾氏宗主顾雍咳嗽一声,朝陆抗使眼色。后者上前半步,衣袂带起的风扑灭了案头烛火:"陛下,吴郡子弟向来守护桑梓。" 他的声音像浸透寒霜的吴钩,"若将他们远戍武昌,请问谁来守护江东父老?谁来看管祖宗祠堂?"

吕蒙按捺不住,甲叶相撞发出脆响:"陆将军难道不知,前线将士正在饿肚子?" 他指向殿外,"我的水师己断粮两日,士兵们靠啃芦苇充饥!"

"水军缺粮,难道是士族的错?" 陆抗骤然转身,袍袖扫过案上的军粮账册,"司农寺的账本清楚写着,今冬吴郡输送的粮米,比去年少了七成!"

"住口!" 孙权拍案而起,玉珏在掌心留下红痕,"朕现在要的是出兵,不是吵架!陆抗,你身为奋威将军,难道要抗旨不成?"

陆抗突然跪地,额头撞在青砖上:"陛下若信不过吴郡子弟," 他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请先看看这份《江东士族屯田图》。" 竹简展开,吴郡、会稽的良田分布一目了然,"这些土地养活了江东半数人口,若征走青壮,来春谁去耕种?"

张承趁机上前,手中捧着泛黄的族谱:"陛下难道忘了,当年孙策将军平定江东,靠的是我等士族的私兵?" 他故意忽略族谱中被司闻曹篡改的几页,"如今要让子弟们远离故土,怕是寒了忠臣的心。"

殿中陷入僵局。陆逊站在阴影里,羽扇许久未动。作为陆家的族长、东吴的大都督,他清楚地看见孙权握紧又松开的拳头,也看见陆抗藏在袖口的蜀锦边角 —— 那是司闻曹细作惯用的标记。

"陛下," 他终于开口,声音像老竹折断般沙哑,"不如先解燃眉之急。" 他指向吕蒙,"让我的陆家私兵先拨五千人,护送粮队突破洞庭湖封锁。"

"伯言!" 孙权的语气里有惊喜,更有警惕,"你可知私兵调遣需经宗正府备案?"

"国事当前,何须陈规?" 陆逊转身面对陆抗,"抗儿,你若担心吴郡空虚," 他故意加重语气,"便亲自率军护送粮船,也好让陛下放心。"

陆抗抬头,与叔父目光相撞。那眼神里有哀求,有警告,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他忽然想起昨夜收到的密信,司闻曹在信中说:"陆逊若肯让渡私兵,陛下必疑其心。"

"叔父厚爱,抗不敢辞。" 陆抗叩首时,指尖掐进掌心,"但吴郡私兵若动," 他望向孙权,"请陛下同时下诏,三年内不征吴郡赋税,不调士族子弟远戍。"

孙权盯着陆逊,后者的羽扇终于轻轻挥动,像在默许什么。他忽然明白,这是士族在逼宫,而陆逊,这个他倚为柱石的大都督,此刻正站在天平中央,随时可能倒向另一边。

"好!" 孙权猛地坐下,"朕准了!但粮船必须十日之内抵达江陵,否则......" 他没有说完,目光扫过殿中悬挂的 "江东六郡" 舆图,"否则吕蒙的水师,就要喝长江水打仗了。"

散会后,陆逊独自留在殿中。吕蒙的脚步声在回廊响起,这位寒门出身的将军抱拳便拜:"大都督,您真要让陆抗掌握粮道?他分明是在拖延战机!"

"子明啊," 陆逊拍拍他的肩膀,"你以为士族真的在乎江陵?" 他望向殿外的飘雪,"他们在乎的,是孙权的手,会不会伸进吴郡的粮仓。"

吕蒙皱眉:"可前线......"

"前线的事,我自有安排。" 陆逊从袖中取出司农寺的密报,"我己让凌统的部曲伪装成商队,从皖城走私粮食。" 他压低声音,"记住,莫让孙权知道。"

与此同时,陆抗在顾氏庄园与西大家族密会。顾雍展开刚收到的 "蜀汉密信",上面用隐墨写着:"若士族出兵,陛下承诺战后割让武陵、长沙二郡。"

"这是诱饵。" 陆抗冷笑,"但我们需要的,是让孙权知道,没有我们,他连一仗都打不起。" 他指向地图上的建业,"叔父让我护送粮船,正是要坐实 ' 士族掌控粮道 ' 的印象。"

张承忽然举起一卷竹简:"刚收到消息,蜀汉的岷江舰队己下水。" 他的手指在 "犍为郡" 标记上停顿,"他们在打造楼船,比我们的更大,更快。"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侍卫闯入:"陆将军!建业西市爆发骚乱,有人散发《迁都诏书》残页!"

陆抗与顾雍对视一眼 —— 这正是司闻曹的后招。他起身整冠:"诸位,该让陛下看看,吴郡士族的怒火了。"

建业街头,数千百姓围着焚烧的 "迁都诏书",火光照红了寒冬的夜空。陆抗的族子混在人群中,高举从祠堂 "抢救" 出的族谱:"陛下要烧我们的祠堂!要夺我们的良田!"

消息传入皇宫,孙权气得摔了玉杯:"好个陆抗!好个士族!" 他看向陆逊,"伯言,你侄子这是要逼朕退位吗?"

陆逊跪在碎玉堆中:"陛下,百姓无知,皆因谣言惑众。" 他取出从陆抗处搜来的蜀锦残片,"这是蜀汉细作的信物,他们要分裂江东。"

孙权盯着残片上的玄鸟纹,忽然笑了:"伯言啊,你我都清楚,没有士族的支持,江东早就亡了。" 他伸手扶起陆逊,"去告诉陆抗,朕答应他的条件。但你要记住," 他的声音陡然冰冷,"陆家的私兵,只能姓吴,不能姓陆。"

是夜,陆逊来到陆氏庄园。陆抗正在祠堂擦拭族谱,烛火映得他面容苍白:"叔父是来兴师问罪的?"

"不," 陆逊看着族谱上被篡改的孙策封赠,"我是来告诉你,孙权同意了士族的条件。" 他顿了顿,"但他也要你交出三成私兵指挥权。"

陆抗的手在族谱上停顿:"叔父可知,蜀汉的使者就在隔壁?" 他忽然转身,"他们带来了陛下的口谕:' 若江东士族归附,吴郡可成王国,世袭罔替。'"

陆逊的羽扇 "当啷" 落地:"抗儿!你疯了?"

"不,叔父," 陆抗捡起羽扇,"是孙权疯了。他以为靠淮泗寒门就能压制我们,却忘了,江东的地,是我们的祖先一寸寸开垦的;江东的兵,是我们的子弟一个个训练的。"

陆逊忽然看见族谱夹层露出的一角 —— 那是嬴政的《告江东士族书》,上面用秦隶写着:"昔秦孝公与士族共治关中,今朕与诸君共治江东。"

"抗儿," 他忽然苍老十岁,"你可知,这是在玩火?"

"叔父," 陆抗望着祠堂外的火光,"当孙权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时,我们只能抓住蜀汉的手。" 他指向北方,"您难道忘了,当年袁术如何对待江东士族?曹操如何屠杀徐州百姓?"

陆逊沉默许久,忽然从袖中取出孙权的密旨:"三日后,随我去武昌。" 他看着侄子惊讶的眼神,"陛下要在武昌修建新的点兵场,让士族子弟轮流戍守。"

陆抗忽然明白,这是孙权的反制 —— 既同意不迁都,又要将士族子弟分散到武昌,削弱他们在吴郡的根基。他忽然冷笑:"也好,我正好去看看,蜀汉的楼船,是不是真的能破江东的水寨。"

朝堂分裂的阴云笼罩着建业,陆逊在孙氏与士族之间来回奔走,像一个走钢丝的舞者。他知道,一旦失衡,江东便会坠入深渊。而远在长安的嬴政,正通过司闻曹的密报,看着东吴朝堂的裂痕越来越深。

"陛下," 诸葛亮看着面前的《江东士族离心图》,"陆逊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嬴政却摇头:"他撑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 他指向地图上的皖城,"让严纲的水师佯攻皖城,逼孙权调回吕蒙。" 他忽然轻笑,"当孙权发现,他既离不开士族的粮,又离不开寒门的兵,就会明白,与蜀汉结盟,才是唯一的出路。"

建业的雪越下越大,陆逊站在城楼上,看着陆抗的船队缓缓驶向武昌。船上载的不是私兵,而是西大家族的质子 —— 这是孙权的妥协,也是士族的胜利。他忽然想起孙策临终前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如今,他这个大都督,要决断的,却是比外事更复杂的内事。

"大都督," 吕蒙的亲卫递上密信,"皖城告急,蜀汉水师出现!"

陆逊望着江面的迷雾,忽然轻笑。他知道,这是蜀汉的连环计 —— 逼他在士族与战事之间抉择。但此刻,他只能握紧羽扇,走向殿中,那里,孙权的紧急召见令,正在炭火上渐渐发烫。

这场困局,没有赢家。陆逊夹在孙氏的皇权与士族的利益之间,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东吴的朝堂,就像被蜀锦残片割裂的江面,看似平静,下却暗礁密布。当陆抗的船队消失在雪雾中,当孙权的诏书再次被拍在案头,江东的命运,正随着这场分裂,慢慢滑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