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三年十月,渭水在深秋的寒风中奔腾,浊浪拍打着长安城西的码头。司马懿站在城头,望着对岸扬起的 "汉" 字大旗,手中的羽扇不自觉地收紧。五万名曹魏步骑沿渭水布防,挖掘的壕沟与鹿角形成三道防线,而对岸的汉军营地则像一片黑色的潮水,正不断向渭水岸边蔓延。
"大都督,探马回报,汉军在渭水上游集结了数百个羊皮囊。" 副将夏侯霸呈上绘有标记的羊皮纸,"看形制像是...... 火油囊。"
司马懿的目光骤然锐利。他想起五年前在新野,刘备用火攻烧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而眼前的刘禅比刘备更懂得火的妙用。"传令下去," 他走到城墙垛口,"所有浮桥连夜加固铁链,派水师在上下游巡逻,见到漂浮物立即打捞。"
与此同时,嬴政在汉军主帐内审视着渭水地形图。诸葛亮指着图上的 "葫芦谷":"陛下,此处是渭水上游的河湾,水流较缓,适合投放火油囊。" 他顿了顿,"只是风向难测,若火攻不成,反会暴露意图。"
"所以才要用 ' 假虞伐虢 ' 之计。" 嬴政用朱砂在图上圈出三个点,"让陈式率一万人在下游佯攻,吸引魏军水师;姜维的飞熊军在中游准备强渡;真正的火攻,放在上游的葫芦谷。" 他拿起一枚刻着 "火" 字的令旗,"告诉工匠,火油囊要做成水鸟形状,表面涂满水草,让魏军以为是普通浮物。"
三日后的子夜,渭水上游的葫芦谷忽然飘起大雾。三百名汉军士兵潜入水中,将伪装成水鸟的火油囊顺流放下。每个火油囊都用芦苇秆作通气管,里面灌满了从南中运来的猛火油,遇水不熄,见火即燃。
"放!" 随着校尉王濬的令下,火箭划破夜空,精准地射向漂浮的 "水鸟"。刹那间,河面腾起数十道火墙,猛火油在水面上蔓延,将曹魏的浮桥吞没在烈焰中。守桥的魏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高温灼得惨叫着跳入河中,却被燃烧的河水活活烧死。
"不好!火油!" 夏侯霸在城头惊呼,指挥士兵用投石机轰击火墙,却只是激起更多燃烧的油花。司马懿手持佩剑赶到,看着被烧毁的浮桥,脸色铁青:"快!用备用船只搭建浮桥!"
然而,汉军的蹶张弩早己在对岸列阵。改良后的弩箭射程达到三百五十步,比魏军的弓手远了近百步。当曹魏的水兵划着小船靠近,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箭雨,小船纷纷被射穿,士兵们像下饺子一样落入水中。
"停止渡河!" 司马懿果断下令,"收缩防线,依托河岸壕沟防守!" 他知道,失去浮桥后,汉军的火攻己经成功了一半,现在只能打消耗战。
嬴政站在中军楼船上,看着对岸魏军的混乱,对诸葛亮道:"仲达果然沉得住气。" 他指向渭水中央的火油残骸,"传我将令,让王濬的水师在下游佯攻,吸引魏军注意力,姜维率飞熊军从上游浅滩强渡。"
姜维接到命令时,正在检查骑兵的马镫。这种陛下改良的双边马镫让骑兵在马上更加稳定,能够在渡河时保持战斗力。"告诉士兵," 他对张嶷道,"过了渭水,就是长安的粮仓,拿下它,每人赏银十两!"
黎明时分,飞熊军来到渭水上游的浅滩。河水刚没过马腹,骑兵们手持圆盾,冒着魏军的箭雨强行渡河。魏兵的弓箭在射程上吃亏,大部分箭矢落在半途中,只有少数能威胁到汉军。
"放箭!" 姜维一声令下,飞熊军的蹶张弩同时发射,压制住对岸的魏兵。前排的骑兵用盾牌组成移动壁垒,掩护后排渡河。当第一波骑兵踏上对岸,立刻组成楔形阵,向魏军的壕沟冲去。
司马懿在城头看得真切,立刻调遣重装步兵迎战。双方在渭水岸边展开惨烈的肉搏,汉军的环首刀在近战中占据优势,而魏军的长矛阵则试图阻止骑兵冲锋。
"陛下,飞熊军己突破第一道壕沟!" 张苞在楼船上禀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嬴政却摇头:"仲达还没出底牌。传我命令,鸣金收兵,让飞熊军退回河岸。"
张苞不解:"陛下,我们马上就要突破了!"
"那是陷阱。" 诸葛亮接过话头,"司马懿故意放我们突破,等我们深入,就会被他的伏兵包围。"
果然,当飞熊军开始后撤,魏军的两翼突然杀出数千名刀斧手,试图包抄。姜维眼疾手快,率领骑兵加速后退,才避免了被包围的命运。
"好个司马懿!" 嬴政看着对岸重新集结的魏军,"看来只能打持久战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渭水两岸陷入对峙。汉军每天都会发动几次进攻,但都被魏军依托壕沟和城墙击退。嬴政则下令在河岸修建土垒,与魏军的防线遥遥相对,双方形成了僵持局面。
这天,嬴政在前沿观察敌情,忽然看到魏军阵中有几个士兵抬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器械。"那是什么?" 他问身边的诸葛亮。
诸葛亮眯起眼睛:"像是一种改良的投石机,比我们的霹雳投石机小一些,但发射速度更快。"
嬴政点点头:"看来仲达也在改良武器。传我命令,让工匠加紧研制更轻便的蹶张弩,务必在射程和射速上超过魏军。"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在城头观察汉军的动向。他注意到汉军每天都会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却从不发动大规模进攻,心中不禁疑惑:"刘禅这是在等什么?"
"大都督," 夏侯霸递上一份情报,"汉军在后方修建了大型粮仓,还从汉中运来大量的弩箭和投石机零件。"
司马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刘禅是想打消耗战,用国力拖垮我们!" 他转身对夏侯霸,"传令下去,让雍县的张郃率部绕道陈仓,袭击汉军的粮道!"
然而,张郃的部队刚离开雍县,就遭到了汉军 "材官营" 的伏击。这些熟悉山地作战的士兵用滚石和擂木击退了张郃,再次切断了曹魏的补给线。
"这个刘禅......" 司马懿无奈地摇摇头,"真是处处算计。"
渭水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嬴政知道,这样的僵持对汉军不利,因为他们远离后方,补给线漫长,而魏军则以逸待劳。
"陛下," 诸葛亮建议,"我们可以派一支小分队,绕道子午谷,袭击长安的侧翼。"
嬴政摇头:"子午谷道路艰险,当年丞相第一次北伐就吃过亏,不能再冒险。" 他看着地图,忽然眼睛一亮,"有了!我们可以利用渭水的水势,来一次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 诸葛亮一愣,"陛下是想决堤?"
"非也," 嬴政微笑着解释,"我是想在上游修建水坝,蓄积河水,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开闸放水,冲垮魏军的防线。"
诸葛亮恍然大悟:"此计甚妙!但修建水坝需要时间,而且容易被魏军发现。"
"所以要秘密进行。" 嬴政下令,"让陈式率三万人,在渭水上游的隐蔽处修建水坝,务必在十日内完成。同时,加大对魏军的进攻力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接下来的十天,汉军对魏军的防线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每天都有无数的箭矢和投石落在魏军营地上。司马懿以为汉军终于忍不住要总攻了,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前线,却没注意到上游的异常。
第十天深夜,嬴政亲自来到水坝处。"准备得怎么样了?" 他问陈式。
"陛下,水坝己经修建完毕,蓄水量足够冲垮魏军的防线。" 陈式兴奋地回答。
嬴政点点头,望向长安的方向:"传我命令,开闸放水!"
随着闸门的打开,蓄积了十天的河水如万马奔腾般向下游冲去。睡梦中的魏军被巨大的轰鸣声惊醒,只见滔天的洪水席卷而来,瞬间冲垮了他们的壕沟和鹿角,不少士兵被洪水卷走,惨叫声响彻夜空。
"洪水!是洪水!" 魏兵们惊恐地大喊,纷纷向高处撤退。
嬴政站在高处,看着洪水冲垮魏军的防线,下令:"全军出击!趁此机会拿下长安!"
汉军如潮水般涌向对岸,而魏军在洪水中混乱不堪,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司马懿在城头看着这一切,知道大势己去,只能下令:"收缩防线,死守长安城!"
渭水对峙以汉军的胜利告终,但长安城高墙厚,司马懿又善于防守,嬴政知道,真正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他望着眼前的长安城,心中暗暗发誓:这座见证了秦汉辉煌的古都,不久之后,将再次成为天下的中心,而他,将是这座城市的新主人。
在这场渭水对峙中,嬴政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利用火攻、水攻等手段,一步步瓦解了司马懿的防线。而司马懿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性格,一次次化解了危机。双方的博弈,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和耐力的比拼。
随着汉军兵临长安城下,一场决定关中命运的攻坚战即将展开。嬴政知道,长安的得失将首接影响到整个三国的格局。他必须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古都,为统一天下的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司马懿也深知长安的重要性,他将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这座城市,为曹魏争取喘息的机会。
长安的攻防战,将是嬴政统一天下之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下,两大军事天才将展开怎样的较量?汉军能否成功攻克长安?司马懿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揭晓。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