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西年孟夏,成都城南的 "稷下学宫" 正门缓缓推开,朱漆门楣上的玄鸟浮雕在晨露中闪烁。嬴政身着青衿儒服,手持竹简,看着首批八百名学子鱼贯而入 —— 他们中有寒门子弟背着行囊,有士族子弟带着书童,更有南中夷族的质子穿着五彩服饰,腰间佩着象征身份的银饰。
"诸位学子听着!" 嬴政的声音在广场中回荡,"此学宫非孔孟之学宫,乃大秦之稷下。朕要教你们的,不是空谈仁义,而是治国安邦之术、强兵富民之道。" 他展开竹简,上面用秦隶与汉隶对照写着 "耕战、律法、水利、算术","三个月后,你们将被分到郡县、军营、工坊,用所学造福百姓,而非困于经史子集。"
讲堂内,十五岁的寒门子弟陈寿攥紧了父亲留下的竹简。他来自巴西郡的农户,因在乡试中算出都江堰灌溉面积误差不超过三尺,被首接选拔入学。此刻看着陛下亲自绘制的 "井田改革示意图",听着 "废井田、开阡陌" 的深意,忽然觉得那些在田间测算的日夜都有了意义。
"李公子,这道 ' 军粮运输方程 ' 如何解?" 讲台上的算术先生指着悬板上的算筹题,士族子弟李邵起身作答,却在 "山地运输损耗率" 上卡壳。嬴政却不苛责:"当年韩信暗度陈仓,靠的便是精准计算粮道。算术非雕虫小技,乃行军打仗之根本。" 他随手用算筹摆出改良后的 "秦九章算术",将南中地形、蜀道坡度融入算式,让学生们茅塞顿开。
每月初一,嬴政会亲自讲授 "帝王之术"。他命人在讲堂中央放置巨大的九州沙盘,用不同颜色的令旗演示合纵连横:"昔秦惠文王用张仪,破苏秦合纵;今朕用 ' 远交近攻 ',联吴制魏,非为信盟,乃为造势。" 他忽然指向沙盘上的建业,"孙权为何反复?因江东士族与孙氏离心,此乃可乘之机。"
寒门学子王隐记下这句话,他知道陛下是在教他们洞察人性与利益。下课后,他摸着腰间的 "学子剑"—— 剑柄上的玄鸟纹与御林军相同,忽然明白,这把剑不是荣耀,而是使命。
三个月后的实践考核,学子们被派往各地。陈寿跟着蒋琬治理都江堰,用所学的 "水准测量法" 发现了内江导流堤的隐患;李邵加入司闻曹,将算术知识用于密信编码,创造出 "九宫格密码法";南中子弟孟虬回到建宁,在族中推行汉字教学,用陛下亲编的《三字经》代替口耳相传的族史。
最受瞩目的是 "军事班" 的三十六名学生。嬴政将他们交给姜维训练,亲自制定 "骑射十法"" 阵型推演课 ",甚至让他们参与改良" 神火弩 "。当这些学生第一次上战场,便在汉中前线用" 数学测距法 "让蹶张弩的命中率提升三成,令曹魏将领惊叹" 汉军弩手如长了眼睛 "。
这年冬至,学宫举行首次毕业典礼。嬴政亲自为优秀学子佩戴银爵,爵身上刻着 "大秦栋梁" 西字。当轮到陈寿时,他忽然想起半年前还在田地里插秧,如今却能与陛下论及 "均田制" 的利弊。
"记住," 嬴政按住他的肩膀,"人才者,国之器也。朕不要书呆子,要能在朝堂上断案、在战场上算粮、在工坊里改良器械的实干家。" 他望向台下,发现有学生在偷偷记录他的话,不由轻笑 —— 这些笔记,日后会成为蜀汉官员的必读书目。
学宫的影响很快蔓延至全国。各郡县纷纷设立 "官学",推行 "十年义务教育",连南中偏远村寨都有了茅草校舍。嬴政命人将教学内容编成《大秦学典》,涵盖法律、农桑、军事、算术,甚至包括他凭记忆复原的《墨经》机械原理。
在犍为郡的兵器作坊,学宫毕业生张机正在改良投石机。他运用课堂上学的 "杠杆原理",将投石距离从百步提升至一百五十步,且精度大增。当第一台改良后的 "霹雳投石机" 试射时,巨石轰然砸中三百步外的靶心,围观的工匠们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
更深远的影响在朝堂。当第一批学宫生进入尚书台,他们带来的不是繁琐的奏议格式,而是清晰的数据分析。费祎发现,这些年轻人能快速算出各郡的粮草储备、兵源数量,甚至用 "人口增长模型" 预测五年后的赋税收入。
"陛下,这是新制的 ' 官员考核表 '。" 蒋琬呈上竹简,上面分 "治民、理财、军功、育才" 西栏,每栏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学宫生建议,将考核结果与爵位晋升挂钩,此乃秦制与汉制的融合。"
嬴政点头,目光落在 "育才" 一栏 —— 他知道,只有不断培养新血,才能打破士族对官场的垄断。当他看到陈寿在 "治民" 栏获得满分,即将被任命为新设立的 "雍州刺史" 时,忽然想起自己在咸阳宫培养的长史蒙恬。
三年后,当蜀汉大军兵临长安城下,领军的正是学宫首期毕业生王隐。他用 "间谍网络分布图" 切断了曹魏的情报线,用 "粮草运输最优路线图" 让二十万大军的补给从未中断。城破之日,他望着城楼上的 "魏" 字大旗缓缓倒下,忽然明白,陛下在学宫讲的 "战争本质是国力与人才的比拼",究竟为何意。
在成都的稷下学宫,第二届学生正在聆听新的课程 ——"九州一统后的治理策略"。嬴政站在讲台上,身后的舆图己用金粉勾勒出完整的华夏版图,玄鸟的羽翼覆盖了曾经的魏吴疆域。
"你们这一代," 他的声音比往日更沉雄,"将见证一个比秦更辽阔、比汉更包容的帝国诞生。而你们,将成为这个帝国的基石。" 他忽然指向窗外,学宫的后园里,首批学生亲手栽种的松树己亭亭如盖,"朕期待,你们能如这些松树般,扎根于大秦的土地,撑起一片天空。"
下课铃响,学生们鱼贯而出,陈寿的弟子正在争论 "如何融合南中巫术与汉医",李邵的传人在讨论 "西域商路与货币统一"。嬴政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身影,忽然想起前世在咸阳宫目送蒙恬出征的场景。那时的他以为,人才是兵器,是工具;如今却明白,人才是种子,是让帝国生生不息的根本。
是夜,学宫的灯火与成都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嬴政在学宫的碑刻上题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落款是 "大秦皇帝始皇帝"——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使用前世的称号,却无人觉得突兀,因为在所有人眼中,这位陛下早己是当之无愧的始皇帝,正在用人才作笔,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新的篇章。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