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允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却维持着“你居然不记得了”的小小不满,嘟囔道:“看吧,我就说嘛!沈公子肯定说了!这石头好着呢!”
他赶紧把话题拉回“石头”本身,试图转移爹娘对自己过度关注。
杨永旺看着儿子那带着点委屈的嘟囔,再想想他刚才解释的理由,回想这几天一系列的行为举动,虽然总觉得哪里还有点说不出的怪异,但似乎也能解释得通。
允哥儿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机灵,记性好,胆子也大,敢上街叫卖,还赚了五百两回来……
或许,真是自己多心了?这孩子就是天生比别人看得远、想得多?
罢了,或许允哥儿真就是老天爷送来报恩的。他认!
杨永旺脸上的凝重慢慢化开,最终化作一声带着释然和无奈的叹息,粗糙的大手再次落在杨知允的头顶,力道轻和,带着一种认命般的宠溺。
“你这孩子……胆子也太大了,什么都敢问!不过……你说得对,这石头,是宝贝。”
他站起身,看向姜凤英:“凤英,允哥儿说得在理。方子的事,大大方方说了也好,省得别人瞎猜。至于以后……”
又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咱家,还有这石头山的营生,就真得指着允哥儿这‘小脑袋瓜’了。他说咋办,咱就咋办!全听他的!”
姜凤英也缓过神来了,看着丈夫对儿子那副全然信服的样子,再想想儿子说能赚到银子那就是能赚到银子。
“对!听允哥儿的!咱允哥儿有本事!以后就是咱家的主心骨了。”
杨知允被便宜爹娘这突如其来的高度信任弄得有些手足无措。
虽然这关总算糊弄过去了,但忽然被推到了主心骨的位置,成为家人仰望的焦点。
这份信任和依赖,陌生得让他心尖发颤。
这感觉,让杨知允又想起爷爷。
“咕噜噜……”一阵响亮的腹鸣突兀地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
杨知允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肚子,小脸腾地一下红了。
“噗嗤……”
姜凤英第一个忍不住笑出声来,刚才那点沉重的气氛瞬间被咕噜声打破了。
看着儿子那副窘迫又强装镇定的模样,只觉得一阵好笑。
“哎哟,看把咱允哥儿饿的!”
姜凤英连忙弯腰,用指头轻轻点了点杨知允的小鼻尖,语气恢复了往日的宠溺:“再大的事,也得先填饱肚子!金花,柴呢?!”
“荣哥儿,腊肉怎么还没拿来啊”
“哎!娘!来了来了”
杨知荣献宝似的把腊肉到姜凤英面前。
家里又继续忙碌起来。
杨永旺伸手,粗糙的大掌在杨知允头顶用力揉了揉:“对,先吃饭!天塌下来也得吃饭!允哥儿,晚上跟爹去趟你阿爷阿奶那儿,把买山和卖方子的事,也跟他们二老通个气。省得他们从别人嘴里听说,再瞎担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也省得咱家里人,说话还得藏着掖着,不自在。”
杨知允感受着头顶那带着厚茧的温热触感,紧绷的心弦奇异地松弛了一点点。
点点头,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亮:“嗯,听爹的。”
暮色更浓了,晚风吹过院墙,带来远处田野里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灶房里,锅碗瓢盆重新叮当作响起来,水汽蒸腾,食物的香气弥漫开来,带着人间烟火特有的安稳力量。
杨永旺走到墙角,蹲下身,借着灶房透出的微光,重新审视那堆灰扑扑的板岩碎片。
他粗糙的手指抚过石面,指尖传来一阵凉意。这次,眼里饱含期待。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吆喝声:“永旺兄弟在家不?族长让我过来瞅瞅!”
是村西李胜路,李瘸子的声音。
“在呢!李叔快请进!”
杨永旺连忙高声应道,快步迎了出去。
李瘸子李胜路拄着那根磨得油亮的拐杖,刚跨进杨永旺家低矮的院门,还没来得及多打量两眼,就听见身后又传来脚步声。
回头一瞧,正是泥瓦匠杨志宏,杨永旺的大伯。
“志宏哥,你也来了?”
李胜路咧开嘴,露出一口黄牙。
“族长发话,哪敢怠慢。”
杨志宏应着,他是个敦实汉子,常年和泥水打交道,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红黑,身上沾着洗不净的泥点子。
他朝杨永旺点点头:“永旺,凤英。”
“哎,大伯!李叔!”杨永旺连忙将两人往院里让,“快请进!刚还说你们该到了!”
姜凤英在灶房门口探了探头,笑着招呼:“大伯,李叔,屋里坐!先喝口水!饭一会儿就得!”
她手里还拿着锅铲,又缩回去忙活了。
杨金花机灵地搬来两个小木凳,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杨志宏和李胜路也不客气,就在木凳上坐了。
杨知荣和杨知允乖巧地去灶房端了两碗晾着的温水出来。
“大伯喝水。”
“李爷爷喝水。”
“哎,好孩子!”
杨志宏接过碗,看着两孩子,眼神温和。
李胜路也笑着夸了两句。
杨永旺搓了搓手,开门见山:“大伯,李叔,劳烦你们跑一趟。是这么回事,我家那房子,您二位也都知道,前些日子梅雨漏得实在没法住人了。
我就想着,请二位帮忙给拾掇拾掇。主要是加固墙根、换屋顶茅草,还有灶房顶快塌了,得重新搭架子,再就是猪圈鸡圈的篱笆朽得不成样子,也得重新夹一遍。”
杨志宏端着碗,沉吟着点头:“嗯,你那房子是得好好拾掇了。墙根糊泥加固,茅草顶全换新的,灶房架子……问题不大。篱笆夹起来也快。
料的话,土坯自家打,石头河滩有,茅草芦苇自家地里有,不够再去割点。就是檩条椽子……”
他看向李胜路:“李老弟,得麻烦你给寻摸点结实的小树,后山就有,砍回来修整一下。”
李胜路拍着胸脯:“放心!包在我身上!檩条椽子好说,灶房架子也简单!”
杨永旺脸上露出笑容:“那太好了!工钱就按村里的老规矩,一天二十五文,管一顿晌午饭,糙米饭管饱,一筷子咸菜。您二位看,后天能开工不?我想着早点弄好,省得再下雨抓瞎。”
“后天?”杨志宏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行!后天一早,我先带俩徒弟过来挖土打坯,备料。李老弟那边……”
“没问题!后天我也带家伙过来!”李胜路爽快应道。
眼看事情就要这么定下来,杨知允不动声色地挪到杨永旺身边,伸出小手,轻轻扯了扯杨永旺的衣角。
杨永旺正点着头说“好”,感觉衣角被扯,下意识低头。
只见小儿子仰着小脸,朝他飞快地眨了眨眼,又努了努嘴,示意他借一步说话。
“呃……大伯,李叔,你们先坐会儿,喝口水,我去……去拿点东西。”
杨永旺心领神会,找了个借口,跟着杨知允走到灶房旁边的柴火垛后面。
“咋了允哥儿?”杨永旺压低声音,蹲下身问。
杨知允凑到他爹耳边,小声音说着:“爹!咱家现在有钱了!就修修墙根,换换茅草?太小家子气了。西百两银票还没动呢!干嘛不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杨永旺有点懵。
“对!”杨知允的眼睛亮得惊人,“推倒!全推倒!重建!”
“啥?”杨永旺差点叫出声。
杨知允小手用力一挥,仿佛在指点江山:“把现在这两间破土坯房,还有那猪圈鸡窝,统统拆了!地方腾出来!咱要建新房子!要建就建大的!建好的!”
他踮起脚,小手努力比划着:“爹,你看!咱家院子这么大,后面还有空地!咱们建个三进的大院子!前面是门房、倒座房,放农具杂物,还能待客!
中间是正院,爹娘住正房,我和二哥住东西厢房!大姐以后回来也有地方住!后面再带个小后院,种点菜,养鸡养鸭!再起个高高的青石地基!院墙也要用石头砌!又结实又气派!比族长家的还阔气!”
杨永旺被儿子这一连串的“三进”、“厢房”、“青石地基”砸得晕头转向,三进的大院子?青石地基?这……这得花多少钱?他简首不敢想!
“允哥儿……这……这得花多少银子啊?西百两……够吗?”
“够!肯定够!”
杨知允斩钉截铁:“咱又不是建城里那种雕梁画栋的,就是乡下结实宽敞的大院子!用咱自己的板岩做地基、铺院子、砌墙根!省一大笔青石钱!木头檩条瓦片这些,该花的花!工钱该给的给!顶了天就二百两!”
然后顿了顿,又继续道:“爹!明天!明天一早,您去找村长叔伯!趁着还没盖红契,把石头岗旁边挨着咱家院子的那几亩荒地,也一起买下来!这样地方才够大!省得以后想扩建都没地儿!”
杨永旺只觉得一股热血首冲脑门!推倒重建!三进大院子!买旁边荒地!儿子也太过大胆了!
“那整这个花那么多钱,别人问起来咋整?”
“害~这等小事,交给我!”
他张着嘴,看着儿子兴奋的眼睛,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一个念头:听允哥儿的!他说能行,就一定能行!
“好!推倒重建!买地!建大房子!”
杨永旺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哽:“爹听你的!就按你说的办!”
父子俩从柴火垛后面钻出来,脸上都带着一种豁出去的亢奋红光。
杨志宏和李胜路看着去而复返、神色大变的杨永旺,都有些疑惑。
杨永旺深吸一口气,走到两位匠人面前,尴尬的轻咳一声:“大伯,李叔!刚才说的不算了!”
“啊?”杨志宏和李胜路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我家这房子,不修了!”
杨永旺大手一挥,指向那两间低矮破败的土坯房和旁边摇摇欲坠的棚子,“这些房子全拆了推倒!我们要重建。建个三进三出的大院子!”
(http://www.u9xsw.com/book/geafed-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