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人展映前一周,苏悦几乎住在了电影学院的剪辑室。Luc导演特意为她申请了通宵权限,让她能全心投入最终剪辑。
凌晨三点,剪辑室里只剩下苏悦一个人。屏幕上同时开着三个窗口:林宇在德国的训练视频,弄堂的老素材,以及她在巴黎拍摄的新镜头。咖啡杯己经空了,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决定最后检查一遍街头素材就休息。
这段素材拍摄于三天前的蒙马特高地,当时她正在捕捉黄昏时分的街头艺人表演。快进到第37分钟时,一个模糊的身影突然引起了她的注意——人群中,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正举着长焦镜头,方向明显对着她。
"奇怪..."苏悦放慢速度,一帧一帧地看。那个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中,但那一瞬间的侧脸轮廓让她后背一凉。
她立刻打开之前在国内拍的素材,找到刘教练在省队医务室外面的画面。两个图像并列对比——同样的鸭舌帽,同样的拍摄姿势,甚至连耳朵的形状都惊人地相似!
"不可能..."苏悦的手指微微发抖。刘教练明明被省队开除了,怎么会出现在巴黎?而且为什么要跟踪她?
她迅速给林宇发了条消息:"你最近有刘教练的消息吗?"
德国那边是凌晨西点,自然没有回复。苏悦坐立不安,干脆把这两段素材发给徐导,附上简要说明。不到十分钟,徐导的电话就打来了:
"悦悦,你确定没看错?"
"我对比了十几遍,"苏悦咬着嘴唇,"就是他。徐导,他为什么要跟踪我?"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可能不是冲你来的。Luc告诉我,李莉教授最近在筹备一个关于中国体育史的纪录片..."
挂断电话,苏悦恍然大悟。如果这个"刘教练"真是陈副局长儿子派来的,那么李莉教授收集的那些证据,无疑对他们家族是巨大威胁。
窗外,巴黎的夜空开始泛白。苏悦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李莉教授的电话。
***
第二天清晨,苏悦顶着黑眼圈来到李莉教授的办公室。桌上己经摆好了咖啡和牛角包,李莉教授的脸色异常严肃。
"我查过了,"她递给苏悦一份文件,"陈明——也就是刘教练的'养父'——上个月确实申请了法国签证,理由是商务考察。"
苏悦倒吸一口冷气:"所以他真的来巴黎了!那昨天那个人..."
"很可能就是他派来的。"李莉教授打开电脑,调出一段监控录像,"看,昨晚有人试图闯入我的公寓。保安把他吓跑了,但没抓住。"
画面中,一个戴鸭舌帽的身影正在撬李莉教授的门锁。虽然看不清脸,但那鬼祟的姿态与苏悦素材里的人如出一辙。
"我们得报警!"苏悦焦急地说。
"己经报了。"李莉教授安抚地拍拍她的手,"但证据不足,警方只能加强巡逻。Luc建议我们暂时搬去学院宿舍住。"
她拉开抽屉,取出一个U盘:"这里面是所有关于当年事件的证据,包括我父亲没公开的日记。你复制一份,分开保管。"
苏悦接过U盘,突然想起什么:"李阿姨,您说...他们会不会也盯着林宇?"
李莉教授的表情变得凝重:"我给施密特教练发了邮件,提醒他注意安全。但林宇那边...暂时别告诉他,免得影响比赛状态。"
这个决定让苏悦如坐针毡。她习惯性地着手腕上的铃铛,想起林宇阳光般的笑容和毫无防备的性格。如果那些人伤害他...
"悦悦,"李莉教授轻声打断她的思绪,"相信林宇。他现在有施密特教练和整个国家队保护,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苏悦勉强点点头,但心里己经埋下了担忧的种子。下午的剪辑课上,她心不在焉,几次把镜头顺序搞错。Luc导演不得不暂停课程,把她叫到走廊。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Luc的蓝眼睛里满是理解,"但最好的保护就是完成这部作品。真相曝光,那些人才会真正收手。"
这番话点醒了苏悦。她回到剪辑室,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那些担忧和恐惧,反而让她对"等待"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等待不仅是期盼,也是一种坚守和抗争。
***
德国这边,林宇正为友谊赛做最后准备。施密特教练突然调整了训练计划,增加了不少安保措施,还特意安排陈哥全程陪同林宇外出。
"怎么回事?"林宇不解地问,"突然把我当大熊猫保护?"
陈哥笑了笑:"施密特老毛病了,大赛前总紧张。别多想,专心训练。"
但林宇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晚上整理物品时,他发现自己的训练笔记被人翻动过——他习惯把笔夹在特定页码,现在却出现在了别处。
更奇怪的是,第二天早餐时,施密特教练递给他一部新手机:"用这个,你原来的...暂时收起来。"
"为什么?"
"安全考虑。"教练含糊其辞,"友谊赛有媒体关注,要防止战术泄露。"
这些异常让林宇警觉起来。他想起苏悦昨天那条关于刘教练的奇怪消息,立刻借陈哥的手机给她发了加密邮件:"出什么事了?"
回信很快来了,但内容让他更加困惑:"巴黎这边有些小状况,李阿姨说你们那边也有防范措施了。专心比赛,别担心。PS:每天检查铃铛在不在。"
铃铛?林宇摸了摸手腕上的小铃铛。这是他们小时候约定的暗号——如果一方说"检查铃铛",意味着可能有危险,要随时保持联系。
友谊赛前一天,林宇在训练馆更衣室发现了一张字条,塞在他的运动鞋里:"别多管闲事,否则你朋友在巴黎会有麻烦。"
字条背面是张模糊的照片,隐约能看出苏悦在电影学院门口的轮廓。林宇的血瞬间凝固了。
他本想立刻告诉教练,但转念一想,这样可能会打草惊蛇。于是他把字条藏进贴身的护腕里,装作无事发生继续训练。
晚上回到宿舍,林宇用新手机给苏悦发了条加密信息:"铃铛很安全,你也小心。"这是他们约定的危险信号。
几乎同时,苏悦的回复就来了:"铃铛系紧了,巴黎下雨记得带伞。"意思是她己经有所防备。
这一夜,两个城市,两个孩子都辗转难眠。林宇躺在床上,一遍遍回放父亲当年"梦幻之跃"的录像,试图从中找出线索;苏悦则反复查看街头素材,寻找鸭舌帽男人的蛛丝马迹。
凌晨时分,苏悦突然有了惊人发现——当她把鸭舌帽男人的画面放到最大,调整对比度后,那人手腕上隐约露出一个纹身:CS两个字母,正是"陈松"的缩写,也就是陈副局长儿子的名字!
她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李莉教授和Luc。三人连夜联系了巴黎警方,提供了新证据。
"还不够,"Luc揉着太阳穴,"我们需要决定性证据,证明他就是当年事件的幕后黑手,以及现在仍在威胁证人。"
苏悦突然想起什么:"李阿姨,您父亲日记里提到过陈松有什么特征吗?"
李莉教授翻出电子版日记,搜索关键词。突然,她停在一页上:"这里!父亲写道,陈松左耳后有一块红色胎记,形状像枫叶..."
这正是他们需要的!苏悦立刻检查所有拍到鸭舌帽男人的素材,终于在一个侧角镜头中,捕捉到他撩头发时露出的左耳——那里赫然有一块枫叶状红印!
"就是他!"苏悦激动得声音发抖,"我们找到他了!"
***
第二天是友谊赛,也是巴黎青年电影人展映的日子。林宇站在跳板上,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观众席上座无虚席,但他总觉得有一双恶意的眼睛在盯着自己。
"别往下看,只管跳。"他默念着这句话,完成了第一个规定动作——干净利落,水花很小。掌声响起,但林宇的注意力在看台上搜寻可疑人物。
第二轮是自选动作。林宇原本计划做一个高难度但保险的动作组合,但就在准备时,他瞥见看台角落有个戴鸭舌帽的身影正对着苏悦的座位方向拍照——苏悦明明在巴黎,那人拍的是空座位!
一股怒火涌上心头。林宇突然改变主意,转向裁判席:"我想更改动作,申请'梦幻之跃'基础版。"
裁判们交头接耳。这个动作虽然不在禁名单上,但极少有选手尝试。施密特教练冲到池边:"林!你还没准备好!"
"我准备好了。"林宇平静地说,目光却锁定那个鸭舌帽男人,"为了该守护的人。"
站上跳台的那一刻,林宇感觉时间变慢了。他想起父亲录像中的样子,想起建国叔叔的指导,想起苏悦说的"别往下看"...深吸一口气,他纵身跃起。
起跳,转体,翻腾...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入水时,他刻意控制角度,将水花降到最小。浮出水面时,全场掌声雷动,连一向严肃的施密特教练都露出了笑容。
但林宇的注意力全在那个鸭舌帽男人身上。只见那人匆匆收起相机,正欲离开,却被两个便衣警察拦住了——原来施密特教练早就通知了警方!
赛后记者会上,林宇被问及为何临时更改动作。他对着话筒说:"这是献给我的父亲,和所有坚持真相的人。"
同一时刻,巴黎的电影院正放映着苏悦的《等待》。片尾字幕升起时,观众席中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突然起身离场,被埋伏的警方当场抓获——正是陈松本人。
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有记者问苏悦:"为什么选择'等待'这个主题?"
苏悦看了看坐在前排的李莉教授和Luc,轻声回答:"因为有些等待,是为了守护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相,比如...重要的人。"
她悄悄摸了摸手腕上的铃铛,仿佛能透过它感受到远在德国的那个男孩的心跳。两座城市,两个战场,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同样的信念。
(http://www.u9xsw.com/book/gdeiad-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