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镜头的证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镜头的证言

 

八月中旬,纪录片的粗剪版终于完成。徐导特意安排了一场小型试映会,地点就在弄堂居委会的活动室。消息一传开,整个弄堂都沸腾了,王奶奶提前收摊,张叔叔挂上"暂停营业"的牌子,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林爸爸也提早下了班。

活动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摆了几把椅子,留给林宇、苏悦和他们的家人。林宇特意从省队请假回来,晒黑了不少,个子似乎也蹿高了。他和苏悦并排坐着,手腕上的铃铛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紧张吗?"苏悦小声问,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

林宇点点头,脖子上的哨子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比比赛还紧张。"

灯光暗下来,银幕上首先出现的是弄堂的清晨——雾气弥漫的石板路,王奶奶磨豆浆的特写,张叔叔给剃刀消毒的娴熟手法...这些熟悉的画面引来阵阵感叹和笑声。

随着纪录片展开,镜头转向了纺织厂和林宇的训练日常。当画面切换到李芳讲述往事的片段时,活动室里鸦雀无声。她虚弱却坚定的声音在黑暗中格外清晰:"体育精神...不只是输赢..."

林宇感觉父亲在身旁微微颤抖。银幕上的光反射在林爸爸脸上,照亮了他的眼角。

最震撼的莫过于病房里的场景——老人们合唱队歌,林宇表演"强子旋",以及那个铜哨的特写。当李芳说"我等着..."时,观众席里传来几声抽泣。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活动室里静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奶奶抹着眼泪,张叔叔吹了声口哨,徐导则满意地点着头。

就在这时,后排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请...请问能再放一遍那段吗?关于李教练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这位不速之客。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您是...?"徐导问道。

"我叫王志强,是李教练的第一批学生。"老人慢慢走到前排,举起那张照片,"这是1965年我们训练班的合影。"

林爸爸猛地站起身:"王师兄?"

老人仔细打量着林爸爸,突然瞪大眼睛:"阿强?是你吗?"

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当年和李教练一起创建游泳班的元老,后来调去北京工作,最近才退休回沪。他在报纸上看到纪录片试映的消息,特意赶来。

徐导当机立断,重放了李芳讲述往事的那段。王老看着银幕,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播完后,他长叹一口气:"芳丫头说的基本都对,但有个细节..."

他举起那张老照片,指着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这才是真正的肇事者。建国那孩子,其实是替人背了黑锅。"

全场哗然。林爸爸一个箭步冲上前,夺过照片仔细查看:"不可能!明明是他亲口承认..."

"他是为了保护师弟。"王老摇摇头,"真正的肇事者是陈副局长的儿子,当时如果曝光,整个游泳班都可能被解散。建国主动扛了下来..."

这个反转让所有人震惊不己。苏悦的镜头立刻对准了这个意外场面,而林宇则呆呆地站在原地,哨子不知何时滑到了衣服外面,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那...那建国叔叔现在..."林宇结结巴巴地问。

"在杭州福利院当义工,"王老叹了口气,"一首没结婚,把所有积蓄都捐给了残疾儿童体育项目。"

林爸爸像被雷击中般僵在原地,脸色煞白。苏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悄悄拉了拉林宇的衣袖。

试映会在一片震惊和讨论中结束。王老被团团围住,讲述更多当年的故事。林爸爸则匆匆告辞,说要立刻去趟杭州。临走前,他把一个信封交给林宇:"给你芳姨看看这个。"

林宇和苏悦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路上,他们好奇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储物柜钥匙在《游泳训练大全》第217页。我们的约定依然有效。——阿强 1984"

"这是什么意思?"苏悦困惑地问。

林宇却恍然大悟:"我懂了!我爸和建国叔叔当年肯定有什么约定!"

医院里,李芳的精神比上次好了许多。看到王老的照片和林爸爸的纸条,她惊讶地捂住嘴:"天哪...阿强终于要面对这个心结了..."

她告诉两个孩子,当年林爸爸和建国情同手足,约定无论谁先取得成绩,都要帮另一个。储物柜就是他们放"战利品"的地方。

"那个铜牌..."林宇突然明白了,"是建国叔叔放进去的?"

李芳点点头:"他一首觉得亏欠阿强。那次'意外'后,他退出了选拔,但阿强也因伤没能参赛..."

离开医院时,夕阳己经西沉。林宇和苏悦并肩走在回弄堂的路上,各自沉浸在今天的惊人发现中。

"所以纪录片还要补拍,"苏悦掰着手指数,"杭州的建国叔叔,北京的陈副局长儿子,还有..."

"等等,"林宇停下脚步,"你是说我们要去北京?"

"当然!"苏悦眼睛闪闪发亮,"这是纪录片的重要转折点!真相与和解,多好的主题!"

林宇挠挠头:"可我还要训练..."

"周末!"苏悦己经掏出小本子开始计划,"我们可以周五晚上去,周日回。徐导肯定会支持的!"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林宇不忍心泼冷水。而且,内心深处,他也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完整版本。

路过小卖部时,老板娘叫住他们:"小宇,小悦,有你们的信!"

是两封一模一样的牛皮纸信封。林宇的那封来自省队总教练,通知他入选下个月的国家队青少年训练营;苏悦的则是法国导演的正式邀请函,邀请她参加九月的戛纳青少年影展。

两人站在小卖部门口,面面相觑。

"这...时间冲突了。"林宇翻看着日程表。

"嗯,完全重叠。"苏悦咬着下唇。

老板娘好奇地探头:"怎么了?好事坏事啊?"

"好事,"林宇勉强笑了笑,"都是好事。"

回弄堂的路上,两人异常沉默。铃铛声也不再清脆,变得沉闷起来。分别前,苏悦突然说:"我们可以...拍视频日记!每天录一段给对方看!"

林宇眼睛一亮:"对啊!省队允许用电子设备的!"

"那就这么定了!"苏悦晃了晃铃铛,"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能一起进步!"

林宇也晃了晃自己的铃铛,但笑容有些勉强。他心里清楚,视频和面对面终究是不一样的。但看到苏悦这么积极,他也不愿扫兴。

当晚,林宇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银线。他轻手轻脚地爬起来,从抽屉里取出日记本,在新的一页写道:

"亲爱的悦悦:

今天知道了好多事,脑子很乱。我在想,如果当年没有那个'意外',我爸和建国叔叔的人生会怎样?我会不会根本不会认识你?

有时候命运真奇怪,把坏事变成好事,又把简单的事变复杂。

PS:我还是希望我们能一起去戛纳。"

写完后,他小心地合上本子,塞到枕头底下。窗外,一只夜莺在梧桐树上轻声啼叫,仿佛在回应他的心事。

不远处,苏悦也在写日记。她的笔尖在纸上停留了很久,最后只写下简短的一段:

"亲爱的林宇:

今天徐导说我们的纪录片有可能拿奖。但我最开心的不是这个,而是看到你爸爸终于要解开那个心结了。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将来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误会?希望不会。

PS:我更希望你能去国家队。"

写完,她轻轻摸了摸手腕上的铃铛,又加了一句:"但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一起变强。"

夜深了,弄堂里只剩下路灯孤独地亮着。两扇小窗户隔着石板路遥遥相对,窗后的两个孩子怀着同样的思绪,慢慢进入梦乡。

明天,林宇将返回省队,苏悦则要开始筹备北京之行。两条不同的道路在他们面前展开,但那些交织在一起的记忆,像红绳一样紧紧绑着他们的心。


    (http://www.u9xsw.com/book/gdeiad-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