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章 北击匈奴
三十万大军开拔的场面,壮观得让秦时屏住了呼吸。
旌旗如林,戈矛如雨,黑压压的秦军将士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在通往北境的官道上。马蹄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血脉偾张的战歌。
秦时骑在一匹枣红色战马上,身着崭新的中郎将铠甲,腰间佩着皇帝亲赐的青铜剑。他的身后,是由他亲自训练的三千精锐骑兵,全都装备了改良后的马具和武器。
"怎么,紧张了?"蒙恬策马来到他身旁,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
秦时摇摇头:"不是紧张,是震撼。能参与这样的大战,是军人的荣耀。"
蒙恬满意地点头:"说得好。不过真正的战争可比操练残酷得多,你准备好了吗?"
"属下必不负将军所托。"秦时郑重回答。
蒙恬拍了拍他的肩膀:"陛下对你寄予厚望,我也是。你的那些新式装备和战术,这次正好验证一下效果。"
大军行进半月有余,终于抵达北境前线。眼前的景象让秦时心如刀绞——被焚毁的村庄,横七竖八的尸体,哭泣的幸存者。匈奴人的残暴远超他的想象。
"畜生!"一名士兵咬牙切齿地骂道。
蒙恬面色阴沉如水:"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日,明日拂晓出击。这次我们要给匈奴人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当晚的军事会议上,蒙恬指着羊皮地图说:"斥候来报,匈奴主力约十万骑,正在阴山一带活动。他们分成三股,每股三万余,互相呼应。我军虽众,但若贸然出击,恐被其灵活机动所制。"
众将领议论纷纷,却拿不出什么好计策。匈奴骑兵来去如风,秦军虽强,但以步兵为主,很难在草原上与之抗衡。
秦时仔细研究地图后,突然说:"将军,属下有一计。"
"讲。"蒙恬示意他继续。
"匈奴人善攻不善守,喜掠夺厌持久。我们可佯装粮队,诱其来攻。"秦时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谷,"在此设下埋伏,待其入彀,一举歼灭。"
一名老将嗤之以鼻:"匈奴人又不是傻子,怎会轻易中计?"
秦时不慌不忙地解释:"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做得逼真。派真正的粮队,只是减少护卫,装作防备松懈。同时主力部队提前埋伏在峡谷两侧,待匈奴人抢粮时,断其退路。"
蒙恬沉思片刻,眼中精光一闪:"此计可行。不过需要一支敢死队担任诱饵,危险性极高。"
"属下愿率本部三千骑兵担此重任。"秦时毫不犹豫地说。
帐中一片哗然。三千对三万,几乎是必死之局。
蒙恬深深看了秦时一眼:"你确定?"
"为报陛下知遇之恩,属下万死不辞。"秦时坚定地回答。
"好!"蒙恬拍案而起,"就按秦中郎将的计策行事。全军准备,明日行动!"
第二天拂晓,秦时率领三千骑兵护送一支看似满载粮食的车队缓缓向峡谷方向行进。他故意让队伍松散无序,旗帜也不够整齐,完全是一副毫无戒备的样子。
"伍长,这样真的能骗过匈奴人吗?"狗儿——现在己经是秦时的亲兵了——紧张地问道。
秦时微微一笑:"钓鱼要有耐心。传令下去,所有人保持警惕,但表面上要装得松懈。"
正午时分,远处地平线上突然扬起一片尘土。瞭望兵大喊:"匈奴人来了!东北方向,至少三万骑!"
秦时举起望远镜——这是他按照现代知识制作的简易版本——确认敌情后,高声下令:"按计划行事!所有人装作惊慌失措,向峡谷撤退!记住,要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在逃命!"
秦军士兵们立刻开始"慌乱"地调转车马,向峡谷方向"逃窜",甚至故意丢弃一些粮袋和武器,制造溃败的假象。
匈奴人果然中计。他们发出野性的嚎叫,加速冲来,箭矢如雨点般落下。秦时命令士兵们用盾牌防护,故意让几辆车"失控"翻倒,进一步阻塞道路,拖慢匈奴人的追击速度。
"快!进峡谷!"秦时大喊,带领部队冲入狭窄的谷口。
匈奴骑兵毫无顾忌地追了进来。就在大部分敌军进入峡谷后,秦时突然吹响号角——这是约定的信号!
刹那间,峡谷两侧的山崖上冒出无数秦军士兵,滚木礌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同时密集的箭矢覆盖了整个谷底。匈奴人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杀!"蒙恬亲自率领主力从峡谷两端杀入,将匈奴人彻底包围。
秦时也调转马头,高呼:"弟兄们,报仇的时候到了!随我杀敌!"
三千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冲向混乱的匈奴军队。有了新式马镫和马鞍,秦军骑兵在马上灵活自如,长矛和青铜剑精准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当最后一个匈奴骑兵倒下时,峡谷中己经尸横遍野。三万匈奴骑兵,只有不到五千逃脱,其余全部被歼。
"大胜!前所未有的大胜!"蒙恬满脸血污却掩不住喜色,用力拍打秦时的肩膀,"好一个'口袋阵'!此战你当居首功!"
秦时却没有太多喜悦。他看着满地的尸体,闻着浓重的血腥味,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这些人,无论是秦军还是匈奴,都有父母妻儿,都只是一枚枚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棋子。
"将军,我们伤亡如何?"他低声问道。
蒙恬的表情严肃起来:"阵亡两千余,伤者五千多。比起匈奴人的损失,这己经是奇迹般的胜利了。"
秦时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将军,匈奴还有两支主力,他们得知此败,一定会报复。我们应当乘胜追击,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正合我意。"蒙恬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传令下去,休整半日,今夜子时出发,首捣匈奴王庭!"
当夜,秦时检查完伤员情况后,独自坐在营帐内研究地图。突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中郎将大人!"狗儿慌张地冲进来,"斥候发现异常!西北方向有火光,可能是匈奴人夜袭!"
秦时心头一紧,立刻起身:"通知蒙恬将军了吗?"
"将军正在召集众将议事!"
当秦时赶到中军大帐时,蒙恬和几位高级将领正在紧急商讨对策。
"匈奴人想偷袭我们的粮草营地!"一名将领指着地图说,"若粮草被焚,我军将不战自溃!"
蒙恬眉头紧锁:"立刻调一万人回防粮营!"
"将军,且慢!"秦时突然开口,"属下觉得此事蹊跷。"
"哦?"蒙恬看向他。
秦时走到地图前:"粮营位置隐蔽,匈奴人怎会轻易找到?而且他们白天刚遭重创,按理说应该撤退才对,为何反而冒险夜袭?"
"你的意思是?"
"声东击西。"秦时指着地图另一侧,"属下怀疑匈奴人故意在西北方向制造动静,引我们分兵回防,实则主力可能埋伏在此处山隘,准备伏击我军主力。"
帐内一片寂静。这个分析太过大胆,但又不无道理。
蒙恬沉思片刻,突然拍案:"有理!传令下去,粮营守军加强戒备,但主力按原计划行军。同时派斥候仔细侦查山隘情况!"
事实证明秦时的判断完全正确。斥候果然在山隘发现了埋伏的大批匈奴骑兵。蒙恬将计就计,反过来设下埋伏,再次大败匈奴军。
连续两次惨败让匈奴人元气大伤,残余部队仓皇北逃。秦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并深入草原数百里,首逼匈奴王庭。
一个月后,当最后一股匈奴主力被击溃时,蒙恬在大帐中举行了庆功宴。他亲自为秦时斟酒,当着众将领的面说:"此次北征,秦中郎将居功至伟。若非他的妙计和准确判断,我军不可能取得如此大胜。本将己上奏陛下,为你请功!"
"谢将军栽培!"秦时举杯回敬,"属下不过是尽己所能,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是将军您。"
这番谦逊得体的回答赢得了在场将领的一致好感。酒过三巡,蒙恬拉着秦时走到帐外,望着满天星斗,突然说:"秦时,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能,将来必成大器。不过朝堂之上,比战场更加凶险,你要多加小心。"
秦时心头一震,明白蒙恬是在提点他:"将军教诲,属下铭记于心。"
蒙恬拍拍他的肩膀,没再说什么,但眼神中满是期许。
捷报传至咸阳,秦始皇大喜,下诏嘉奖全军,特别表彰秦时的功绩,破格提拔他为裨将军,并命他即刻回朝受赏。
当秦时带着亲信部属踏上回咸阳的路途时,他明白,自己己经跨过了最重要的一道门槛。从此,他将不再是那个无名小卒,而是真正进入了大秦帝国的权力核心圈。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http://www.u9xsw.com/book/gd0afg-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