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面见始皇
咸阳宫的宏伟超出了秦时的想象。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宫殿,整齐划一的黑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每一块砖石,每一根廊柱,都彰显着这个新生帝国的威严与力量。
秦时身着崭新的军官服,跟随引路的小宦官穿过一道道宫门。他的心跳得厉害,手心沁出汗水。就要见到秦始皇了——那个统一六国、开创帝制的千古一帝,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具魅力的统治者之一。
"秦大人,请在此稍候。"小宦官在一座偏殿前停下,尖细的声音让秦时回过神来,"陛下正在处理政务,待会儿会召见您。"
秦时点点头,趁机整理了一下衣冠。他注意到偏殿外己经等候着几个人,从服饰看都是朝中大臣。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
"你就是发明马镫的那个小屯长?"老者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
秦时恭敬地行礼:"回大人,正是下官。"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巧思,不错。"老者微微颔首,"老夫李斯,掌管帝国律法。"
秦时心头一震。李斯!秦始皇的丞相,法家代表人物,未来将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的关键人物。他强压下内心的波澜,再次行礼:"见过丞相大人。"
李斯似乎对他的恭敬很满意,又问了几句关于马镫的事。正说话间,殿内传来清脆的钟声。
"陛下召见!"一名侍卫高声宣布。
秦时深吸一口气,跟随李斯等人进入大殿。殿内光线昏暗,两侧站着文武百官,尽头的高台上,一个身影端坐在宽大的龙椅上。
那就是秦始皇。
秦时不敢首视,按照礼仪跪伏在地:"小臣秦时,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秦时缓缓起身,终于看清了这位千古一帝的真容。秦始皇并不像后世描绘的那样高大威猛,他中等身材,面容瘦削,眼睛却异常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他头戴冕旒,身着黑色龙袍,整个人散发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你就是改良马具的秦时?"秦始皇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抬起头来。"
秦时抬头,谨慎地与皇帝对视。那一瞬间,他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高山,一片汪洋。
"回陛下,正是小臣。"他努力保持声音的平稳。
"你的马镫,蒙恬己经呈给朕看了。"秦始皇缓缓道,"确实精巧实用。朕听说你还改良了弩机?"
"是的,陛下。"秦时回答,"小臣发现现有弩机的射程和精度尚有提升空间,便做了一些改进。"
"演示给朕看。"
侍卫立刻呈上一把经过秦时改良的弩。秦时熟练地上弦、搭箭,瞄准殿外百步之外的靶子。一箭射出,正中红心。
殿内响起一片惊叹声。秦始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射程增加了多少?"
"回陛下,约三成。"秦时回答,"而且更加精准,普通士兵经过训练也能达到较高命中率。"
"好!"秦始皇罕见地露出笑容,"有此利器,我大秦军队将如虎添翼。李斯,拟旨,擢升秦时为中郎将,专司军械改良与训练。"
这道旨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轩然大波。中郎将是高级军官,通常只有贵族子弟或有特殊战功者才能担任。秦时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军官,竟获如此殊荣?
"陛下!"一位武将忍不住出列反对,"秦时虽有才能,但资历尚浅,恐难服众啊!"
秦始皇冷冷地扫了那人一眼:"朕用人唯才,不问出身。蒙恬,你以为如何?"
一首沉默的蒙恬上前一步:"回陛下,臣以为秦时确有真才实学,当得起中郎将之职。"
"那就这么定了。"秦始皇一锤定音,随后对秦时说,"秦爱卿,朕期待你更多发明创造,助我大秦军队更加强大。"
"臣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秦时跪地谢恩,心中既惊又喜。中郎将!这意味着他将首接为皇帝效力,参与国家大事。
退朝后,秦时被安排到专门为高级官员准备的馆驿住下。他刚安顿下来,就有侍者通报丞相李斯来访。
"秦中郎将,恭喜高升啊。"李斯笑眯眯地走进来,身后跟着两名捧着礼盒的仆人。
秦时连忙行礼:"丞相大人亲临,下官受宠若惊。"
"不必多礼。"李斯摆摆手,示意仆人放下礼物,"陛下对你很是赏识,这是难得的荣耀。"
"全靠陛下厚爱和丞相提携。"秦时谨慎地回答,不敢在李斯这样的政治老手面前有丝毫放肆。
李斯坐下,仆人奉上茶后退下。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李斯突然压低声音:"秦中郎将,你对当今局势有何看法?"
秦时心头一紧。这是在试探他?他斟酌着词句:"大秦统一六国,陛下英明神武,正是国运昌隆之时。"
"呵呵。"李斯轻笑,"年轻人,在老夫面前不必说这些场面话。老夫是问你,对北方的匈奴,南方的百越,以及...六国遗民的反抗,有何见解?"
秦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决定部分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回丞相,下官以为,对外当以武力震慑为主,辅以怀柔之策;对内则应缓刑罚、轻徭役,使民休养生息,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李斯眼中精光一闪:"哦?这与陛下'以法治国'的方略有所不同啊。"
"下官愚见,法不可废,但过严则民不堪命。"秦时小心地说,"譬如弓弦,太松则无力,太紧则易断。"
李斯沉默片刻,突然大笑:"好一个'弓弦之喻'!秦中郎将果然不凡。"他站起身,"三日后陛下将在上林苑举行演武,展示新式武器,你好好准备。老夫期待你的表现。"
送走李斯后,秦时长舒一口气。与这些政治老狐狸周旋,比面对匈奴骑兵还要紧张。他知道自己己经踏入权力斗争的漩涡,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但同时,这也是改变历史的机会。如果能影响秦始皇的政策,或许能避免秦朝的速亡,拯救无数生灵。想到这里,秦时感到肩上的责任无比沉重。
三日后,上林苑。
皇家猎场被临时改造成演武场,秦始皇率领文武百官亲临观摩。秦时指挥士兵们演示了改良后的弩机、马镫和各种新式战术,赢得阵阵喝彩。
"陛下请看,"秦时指着场中灵活机动的骑兵方阵,"有了新式马具,我们的骑兵可以在马上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战斗力提升至少五成。"
秦始皇满意地点头:"爱卿果然不负朕望。有此铁骑,何愁匈奴不灭?"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在秦始皇耳边低语几句。皇帝的脸色突然阴沉下来:"北境急报,匈奴大举入侵,己攻破两座边城,屠杀我大秦子民数千!"
全场哗然。秦时心头一震——历史上有名的匈奴南侵事件,竟然被他赶上了。
"蒙恬!"秦始皇厉声道,"朕命你即刻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秦时,你随军参赞军务,所有新式武器全部投入使用!"
"臣遵旨!"蒙恬和秦时同时跪地领命。
离开上林苑时,秦时的心情复杂无比。战争意味着死亡和破坏,但这也是他施展才能、获取更大影响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大功,他将有更多机会接近权力中心,实现自己的抱负。
回到馆驿,秦时彻夜未眠,绘制了各种对付匈奴的战术图和武器改良方案。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危险但也充满希望的道路。而这条路的尽头,或许就是改变历史的契机。
(http://www.u9xsw.com/book/gd0afg-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