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接纳县里的逃难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接纳县里的逃难者

 

逃荒队伍很快陷入了平静,村民们吃过东西之后,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寻了一个阴凉的地方歇息。

胡苗从板车上面拿了一张被褥,铺在草席上,然后躺在上面,闭目休息。

她感到一阵疲惫,摸黑走了一夜让她的身体几乎要散架了。

村长秦义巡视了一圈,看到村民们都歇息了,他安排的岗哨都在岗位上严阵以待,确保安全。

然后,秦义也来到家人身边,倚着一棵大树歇息了起来。

他闭上眼睛,但心中却无法平静。

逃荒的路途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作为村长,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每一个村民的安全。

中午时分,村民们正在路边的林子里睡的正酣,突然,负责放哨的村民发出了警报声。

一时间,胡家村的村民立刻警觉起来,纷纷从地上爬起,抓起身边的工具,紧张地望向西周。

孩子们被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们紧紧地抱着他们,试图用身体为他们提供安全感。

男人们则紧握着锄头和镰刀,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一个放哨的村民跑到村长秦义面前,紧张地说道:

“村长村长,北边发现一队不明身份的人,正快速朝我们这边靠近!”

秦义眉头紧锁,他挥了挥手,让村民们立刻集中起来,村里的护卫队成员站在外围,老幼妇孺则在中间。

他迅速地思考着对策,心中盘算着如何在不引发冲突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的村民。

然后,在放哨村民的带领下,秦义迅速沿着道路向北望去,只见尘土飞扬,上百号人背着大包小包地疾步而来。

他们看起来疲惫不堪,但衣服整洁,显然,他们的逃亡才刚刚开始。

秦义深吸一口气,沉声吩咐:“护卫队戒备,其余人保持冷静,待情况明了再行动。”

他示意护卫队成员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众人屏息以待,尘土渐近,那队人影逐渐清晰,他们并不是胡人,而是从流水县逃来的难民。

他们中有的人身上带着伤,有的人则显得茫然失措。

秦义走上前去,用一种平和而关切的语气问道: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到秦义的温和态度,对方领头的中年男子似乎松了一口气,他缓缓地开始讲述他们的遭遇:

“我们是来自流水县县城的居民,不幸的是,县城被敌军攻破了,家园被毁,我们不得不逃离那里,寻求一线生机。”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然后继续说道:

“就在昨天,胡人的兵马突然闯入我们的县城,他们开始了无休止的烧杀淫掠。无辜的老百姓惨遭杀害,那些稍微有些姿色的女人都被胡人残忍地糟蹋了。”

中年男子的声音开始颤抖,他接着说:

“更令人发指的是,胡人还把县城里的财宝、粮食以及年轻的女人都集中起来,准备将这些掠夺品运回他们的部落。”

说到这里,中年男子的眼中闪过一丝悲愤,他继续道:

“我们大多数人是县里的商户和普通居民,昨天夜里趁着混乱,我们才得以逃了出来。”

秦义听后,心中感到一阵沉重,他缓缓开口道:“我们是胡家村的村民,也是昨晚连夜转移至此的。”

中年男子扫视了一眼胡家村的村民,注意到他们带着很多行李,心中似乎有了一个主意,于是他开口道:

“我们都是大夏国的子民,如今都沦落至此,如果你们不嫌弃,我们何不一起南下逃难呢?”

村长秦义面带犹豫,他思忖了片刻,然后说道:

“我们的行李太多,而你们的行李相对较少,恐怕会拖累你们行进的速度,你们还是先行一步吧。”

中年男子苦笑,摇了摇头,坚定地说:

“村长,南下之路充满未知的危险,我们同行互相照应,总比孤军奋战要好。而且,我们这里也有不少壮劳力,如果遇到强盗,我们也可以和你们联手抵御,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生存的几率。”

秦义还没来得及开口反驳,他身边的胡家村村民们纷纷说道:

“村长,你就答应让他们跟我们一起走吧!”

“是啊,我们都是大夏国的子民,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我看他们真的很可怜,出门在外,又是逃难,我们能帮就帮吧!”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他们的同情和愿意帮助的心情。

面对村民们的热情和中年男子的请求,秦义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答应让他们一同南下。

胡苗站在后方,目光扫过那些从县里逃出来的居民们,眉头紧锁,显露出深深的忧虑。

她看着这些惊慌失措的人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胡家村的村民们,得益于村长秦义的英明领导,早在战乱的阴云笼罩之前,就己经开始准备应对可能的灾难。

他们不仅储备了充足的粮食,还准备了各种生活必需品。

逃难的路上,每家每户都携带着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仿佛是一支准备充分的队伍,随时准备应对长途跋涉的艰辛。

然而,这群从县里逃出来的居民,他们的穿着打扮与胡家村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的衣服更加精致,许多人穿着细腻的棉布或绸缎衣服,显然在县城里,他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

胡苗注意到,尽管他们衣着光鲜,但似乎并没有做好长途逃难的准备。

由于胡人的骑兵是突然袭击县城的,县城的居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提前准备逃难所需的干粮和物资。

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匆忙地带上了随身衣物和一些细软金银,这些在逃难途中并不能提供实际的帮助。

县里逃出来的这些人之所以坚持要和胡家村的村民一起逃难,他们看中的正是胡家村村民携带的粮食和物资。

胡苗心里明白,如果没有这些粮食,这些县里人肯定走不了多远。

他们虽然有钱,但在这种时候,粮食比金银更有价值。

这些县里人太精明了,他们知道如何在危难时刻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胡家村的资源,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而胡家村的村民,虽然朴实善良,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县里人的精明算计,也没有察觉到其中潜在的风险。

胡苗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忧虑。

她担心这些县里人的加入会给胡家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危及到整个村子的安全。

她深知,逃难的路上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而人心的复杂和贪婪,有时候比胡人的骑兵更难以预料和防范。

村长秦义可能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刚才犹豫不决。

而无知的村里人,圣母心泛滥,居然越过村长秦义,纷纷开口接纳这些逃难的城里人,给自己埋下一颗地雷。

果然,乱世必须先杀圣母。


    (http://www.u9xsw.com/book/g0eahe-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