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胡家村,此刻是灯火通明,所有村民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逃亡的物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不安。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从食物到衣物,从生活用品到农具,无一不在为即将到来的逃亡做准备。
孩子们的哭声和大人们的催促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紧迫感。
胡苗己经将所有吃的东西放到空间里面,只在背篓里面放了十几个红糖饼子和咸饼子,还有两个竹筒水壶。
这些食物足够他在逃亡的路上支撑几天,不至于饿肚子。
除了吃的喝的,背篓里面还有一件衣服和一双布鞋。
在板车上面,胡苗放了五十斤粮食、一口小铁锅和草席、被褥。
粮食是生存的基础,锅则是做饭的必需品,草席和被褥则是为了在夜晚能够有个休息之地。
这些物品虽然简单,但对于逃亡路上的生活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板车和背篓,就是胡苗逃难的所有家当了。
虽然看起来简陋,但每一件物品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在逃亡的路上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然,家里的家具,比如床、桌子、椅子、柜子等,全部被胡苗悄无声息地收进了空间。
胡苗不忍心将它们丢弃,或许有一天,她能找到一处安定平和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还有农具,比如锄头、镰刀、犁铧,也都一一收入空间。
围着菜园子的篱笆也被迅速拆除,木棍摆放在地上;窗户也被拆除,只剩下空洞的窗框。
这些木棍和窗框虽然看起来无用,但胡苗知道,在逃亡的路上,它们可以当做柴火烧。
经过胡苗的一通拆解,整个家似乎在一瞬间变成了毛坯房。
胡苗站在家门口,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她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心中有一丝不舍。
胡苗深吸一口气,稳住内心的紧张,转身推起那辆沉重的板车,背起装满家当的背篓,缓缓地向村口的集合点走去。
一路上,她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气氛,仿佛连风都变得沉重起来。
在村口,十几支火把被点燃,火光摇曳中,己经有十几户村民聚集在此。
他们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彼此间偶尔低声交谈,声音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离别的无奈。
孩子们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老人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眼神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不舍。
所有人家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有的甚至还牵着自家的牲口,这些牲口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异样,不安地嘶鸣着。
胡苗找了一个角落,小心翼翼地将背篓放到板车上面,尽量不让任何东西掉落。
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出发的号令。
时间缓缓流逝,亥时到来。
村里人己经来得差不多了,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安。
村长秦义拿着火把,神情严肃,匆匆地走来。
他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定,仿佛是这个村子的守护神。
村民们都知道,秦村长是村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他的努力,胡家村就不会得到逃荒的路引。
秦义在官府中有着一定的关系,他利用这些关系为村民们争取到了逃荒的机会。
当然,这都是村民们胡乱传的,秦义从未亲口证实过。
如果没有秦义事先让村里人准备逃荒,他们也不会早早地把逃荒的东西都准备妥当,从粮食到衣物,从工具到家畜,每一样都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秦义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大家注意,出门在外比不上家里,务必团结互助,互相照应。”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给村民们带来了一丝温暖。
“外面的世界,肯定会存在诸多危险和未知,为了更好的应对危险,咱们必须组建防卫队,由村里的青壮年担任,负责沿途警戒和应对突发状况。”
秦义的话音刚落,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胡家村,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村长秦义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
他们明白,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只有秦义能够带领他们摆脱困境,找到一条通往安全地带的道路。
秦义的安排井井有条,村民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和依赖。
秦义站在村口的大石头上上,面对着聚集起来的村民,他严肃地说道:
“我们全村共有45户人家,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原则上每户人家需要出一个青年男丁,加入我们的防卫队。”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回荡,村民们静静地听着,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不多时,西十来个男丁站了出来,他们的眼神坚定,肩负着保护家人的重任,每个人都显得义不容辞。
考虑到村里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秦义最终决定从这西十多个男丁中选出40人组成防卫队。
胡苗家的情况特殊,由于胡苗的家人己经不在,她自然不需要再加入防卫队。
秦义对胡苗说:“苗丫头,你家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你就不用加入防卫队了,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防卫队组建完成后,秦义开始给每个人分配任务。
他详细地解释道:“我们需要4个人负责前哨探路,这4个人分成两组,轮流前行探查前方的路况与潜在危险,确保我们整个队伍的安全。”
这4个人里面,有两个是村里的猎人,他们对各种地形了如指掌,能够迅速发现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其余的36人则被分为两组,每组18人,轮流值守。
在值守的18个人里面,又进一步分为三组,每组6人,分别负责队伍的前、中、后三个方向的警戒。
这样的安排确保了队伍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防范潜在的威胁,无论是来自前方的未知危险,还是来自后方的追击。
秦义还特别叮嘱道:“每两个时辰轮换一次,务必保持警惕,不得有丝毫懈怠。”
夜色愈发浓重,星光稀疏地洒在村口。
各家各户在出发前又重新盘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一个人。
老人们被搀扶着,孩子们被紧紧牵着手,村民们带着各种行李,有的是衣物,有的是食物,有的是珍贵的家传之物。
子时时分,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不舍,村民们缓缓地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村庄,踏上逃荒之路。
(http://www.u9xsw.com/book/g0eahe-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