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铺伙计看到胡苗,脸上带着一丝好奇和热情的微笑,朗声问道:
“姑娘,你是来抓药是吗?带药方吗?”
胡苗轻轻摇头,脸上带着几分期待,说道:“不是,我在山上挖了一点东西,你们药铺收不收啊?”她说话时,声音柔和,似乎有些不确定。
这个药铺在县上颇有名气,经常收老百姓挖到的药材,药铺伙计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职业性的微笑,说道:
“成色好的话,肯定是收的。能让我看看吗?给你出个价。”
胡苗将盖着麻布的背篓放到身前,小心翼翼地掀开棉布一角,露出里面放置着的一株人参。
人参的根须清晰可见,泥土还带着山野的芬芳。
看到人参的那一瞬间,药铺伙计的眼睛睁的老大,他显然被这株人参的品相所震惊。
急忙说道:“姑娘,你且随我到后堂。”
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胡苗跟他走。
后堂内,药铺掌柜孙醒正在长案上专心致志地配制着一些药材。
药铺伙计小声地走到孙醒身边,恭敬地说道:“掌柜的,这位姑娘挖到一颗人参,我看品相挺好的,不敢私自定夺,您给掌掌眼?”
听到是人参这种名贵的药材,掌柜孙醒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用清水洗手,再用干净的棉布把手擦干。
他对待药材的认真态度,让胡苗感到一丝安心。
看到孙掌柜如此重视,胡苗小心翼翼地将人参从背篓里面拿出来,双手捧着,放到案几之上。
她动作轻柔,生怕弄坏了这株珍贵的人参。
孙醒快步走到案几前,仔细端详起来。
他先是用手指轻轻触摸人参的表面,感受其质地,然后又凑近观察人参的纹理和色泽,眼神专注而认真。
他细致地观察着人参的每一个细节,从根须的粗细到顶部的形状,每一个弯曲和突起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甚至用鼻子轻轻嗅了嗅人参的气味,试图从中分辨出年份和品质。
孙醒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说道:“这株人参年份不浅,确实是难得的好货。”
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看上去是准备收下人参,并把它存放于木盒之中。
木盒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很明显,这都能体现主人对细节的讲究和对物品的珍视。
孙醒看向胡苗,说道:“姑娘,这人参你开个价,合适的话,我就收了。”
胡苗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轻声说道:“我也不太懂行情,掌柜的您看着给吧。”
孙醒略一沉吟,微笑道:“要是搁往常,这种品相的人参价值120两银子。但是现在,我也不坑你,给你140两,你看如何?”
他的声音听上去非常诚恳,很首观地感受到对胡苗的尊重和对交易的诚意。
听到140两银子,胡苗偷偷地掐了自己的大腿,让自己不那么激动:“好,那就140两。”
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眼中闪烁的光芒却出卖了她内心的兴奋。
孙醒点头,示意伙计取来银两,当面点清交予胡苗。
在伙计取钱的时候,胡苗好奇地问道:“孙掌柜,您刚才说,这人参在往常价值120两,怎么现在就值140两了呢?小女不接,您能否赐教一二?”
孙醒微微一笑,解释道:“近来北方边境不稳,城里不少富商准备南下避货。带着一百多两银子南下,肯定比带着价值一百多两的人参麻烦得多。再者,人参在南方更为稀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他详细地解释了市场行情的变化,以及为何人参的价格会有所上涨。
胡苗听后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收下沉甸甸的银子之后,胡苗跟药铺掌柜孙醒礼貌地告别。
药铺伙计满脸笑容地将她送至门外,热情地嘱咐道:“胡姑娘,今后你若是再挖到药材,只管来我们店就行!我们这儿的收购价格公道,保证不会亏待你。”
胡苗微笑着点头,心中感激这份难得的关照。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胡苗的思绪渐渐冷静了下来。
她回想起在来县城的路上,同村人忧心忡忡地谈论北方战乱,刚才在药铺,掌柜孙醒也提到了北方战乱的消息,看来北方的战事确实严峻。
胡苗心中暗自思忖,或许该早做准备,以防万一。
她知道,一旦战乱蔓延,物资短缺和物价飞涨将是不可避免的。
更可怕的是,遍地硝烟,生灵涂炭,老百姓要拖家带口南下逃荒。
今天卖人参所得的银两,加上先前剩下的银两,足够胡苗买很多必需品了。
想到此处,胡苗加快了脚步,决定先去粮铺和成衣铺,购置些粮食和衣服,这些物资在战乱时期会变得异常珍贵。
来到县城一家粮铺,粮铺门前的牌子上写着今日粮价,不少来买粮食的老百姓都抱怨粮食涨价了。
胡苗心中一紧,暗想战乱果然影响了民生,物价飞涨。
她看到一位老妇人拿着几枚铜板,无奈地摇头离去,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趁现在局势还相对稳定,她必须多囤积一些物资,反正物资放在她随身携带的空间里面也不会坏。
胡苗走进粮铺,仔细挑选了大米、面粉,这些食物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胡家原本的那800多斤粮食,都被胡苗储存在空间里面。
这些粮食除了100来斤未磨成面粉的麦子之外,其他的都是糙米和粗粮。
所以,今天胡苗打算买一些白面和大米这些细粮以便改善伙食。
白面和大米都是12文钱一斤,胡苗丝毫吝啬,各买了200斤。
胡苗付了银两,店小二麻利地搬出来400斤粮食。
看着胡苗,店小二问道:“姑娘,你是哪家人士?怎么看上去如此面生?”
在店小二看来,一次性花费将近5两银子的巨款买细粮,胡苗肯定是出自大户人家。
对于这个问题,着实让胡苗有些为难,毕竟,在县城里面,她哪里认识所谓的大户人家。
突然,她有了主意,开口道:“我是药铺孙掌柜家的,孙掌柜让我来购些粮食。”
店小二恍然大悟:“哦~,原来是神农堂的孙掌柜家的!”
胡苗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庆幸自己的灵机一动。
殊不知,今日胡苗的无意之举,给孙醒埋下了祸根,在逃荒路上,让孙醒全家几乎惨遭灭门。
当然,这是后话。
(http://www.u9xsw.com/book/g0eahe-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