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镜如何也想不到,她不过太过疲乏扶几小憩片刻,竟然在梦里还梦到了跟章柏玉那么长一段的故事。怪异屋子里的黄昏、灯束、书籍,还有……
她狠狠地甩了甩头。
梦中人岂是章柏玉?
她认识的章柏玉分明是个冷心冷面的无耻之徒!
元镜初次与这个朝堂重臣有所接触,还是经由一封秘密传入宫中的密信。
随密信而来的,还有一整颗象牙雕制而成的“蓬莱仙境”雕像,内坠珍奇珠玉,置于架上,莹白尊贵。
元镜小门小户出身,从未见过这么好的东西,不免惊奇,反复把玩之后,才去看密信内容——
“微臣顾念天下之要务,斗胆恳请皇后殿下垂助!”
此时此刻,看着架上稀奇漂亮的象牙雕,元镜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贿赂。
事情说来不复杂。
章柏玉此人,五岁成诗,少年神童。十六岁中举人,三年后以进士出身值翰林院庶吉士。
这人说来也奇,明明五岁时便以诗文名动随州府,可自十岁考中童生入府学以后,便再不在诗词书法上下功夫,一心只读西书五经、国政策论。
故而,当时在翰林院一众文采飞扬的才子文士之间,章柏玉是个格格不入的另类。他不仅不善作诗成赋,甚至连字也写得不怎么样。每每上疏陈事,他那毫无风骨的一篇字总要叫大家笑话一番。
但这人从来不恼,每见此状只是略略笑过,大手一挥毫不放在心上。
他说,诗词书法、美文骈赋,都是文人书生的风花雪月。
但他不是文人,他是臣子。
当时,掌管翰林院的大学士就是江存望。江存望与章柏玉同乡,只是年长他十几岁,也是进士出身。
江存望当时十分欣赏章柏玉这个后辈,时常提携一二。及至庆和帝邵炳文登基,江存望任内阁首辅,章柏玉也随之仕途畅通。不过一二年间,便由兵部侍郎任上特许入阁。再一二年,便己是次辅之位。
他能升迁这么快,江存望的功劳少不了。江存望当政之时,朝堂上几乎是他的一言堂。满朝廷放眼一望都是他的党羽同乡,无不听他的号令。
但内阁之中总有德高望重者不服他的霸道。
江存望仗着庆和帝邵炳文的宠信,从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对于这些与他作对的人,他毫不犹豫地将之除去。
因而,首至今时今日,内阁之中,竟然只剩下了江存望与章柏玉两人。
异己倒是都除尽了,但身边还剩下一个年轻能干,八面玲珑,胸怀大志又未必甘心屈居人下的次辅才俊。于是,高处不胜寒的江存望将审视的目光放在了章柏玉身上。
章柏玉从此如履薄冰。
内阁说来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大学士尽管实际上权力膨胀,但论官阶,其实也不过是个五品官。官阶虽低,但阁老们可都不是只有“内阁大学士”这一个头衔的,他们往往在六部之中有本职官位,顺带兼任大学士而己。
章柏玉即是兵部左侍郎兼任武英殿大学士。
本朝历经百年,然从未有过安宁太平的日子,北方蛮族,南方倭寇,多方夹击,战乱从未停止。
南方倭寇人数较少,多为海上作乱,且只为掠夺民间物用,并无统一的政权领导也并无入主中原的企图。故而还算可以应对。
但北方蛮族不同。
北方蛮族南下夺权在前朝不是没有发生过,各游牧部族对于京城这把椅子可是虎视眈眈。偏偏我朝开国之时,并未能将北方边境山脉险要之处攻打下来。没有山脉这样天然的保卫屏障,位于北方的京畿一带,几乎是赤裸裸地面对着北方土蛮的铁骑。
这样一来,驻守京城北方蓟州一带险要之地的总兵大将,便至关重要了。
去年土蛮一族曾在边境作乱,章柏玉作为兵部左侍郎便全力举荐了一位勇猛的黑马小将任蓟州总兵。但这位小将资历不够,江存望便又派兵部右侍郎兼任北方三重镇的三边总督,作为这位小将的长官,约束其行事。
这小将当真有勇有谋,顷刻间便逼退土蛮,镇守边疆名声大噪,甚至于遭到他的长官三边总督的嫉恨。平日里兵马粮草,没少背地里为难小将。
就在数月前,土蛮一部族再次南下犯乱。小将欲击之而长官在后左右掣肘,最后兵败。
兵败的消息传回京师,言官立即上书弹劾小将“贻误军机”,顺带弹劾举荐他的章柏玉“用人唯亲,结党误国”。
三边总督是江存望的人,言官是江存望的人,皇上不理这些事,代替皇上批奏票拟的司礼监太监也是江存望的人。
是以,章柏玉可谓是西面楚歌。
重重危机之中,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寄希望于沉迷修道不理政事的皇上能在此刻站出来为他把控全局。
然而,如何能请得动皇上呢?
为臣之道无所不用其极的章柏玉便想到了深宫里的皇后。
(http://www.u9xsw.com/book/dh0iee-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