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扶乩借才显奇文,缢鬼借奸彰因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扶乩借才显奇文,缢鬼借奸彰因果

 

【灵乩应兆】——

清乾隆年间,姚安公尚是一介寒士,虽饱读诗书,却久困科场。一日,他听闻城中玄妙观有位擅扶乩之术的道士,传闻其通过乩仙之口预言吉凶奇准,心中不免一动,便带着对前程的忐忑与期盼,前往一探究竟。

踏入道观,只见殿内香烟袅袅,檀香萦绕。道士身着道袍,神态肃穆,在神案前有条不紊地布置起来。待一切准备就绪,道士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引导姚安公诚心祷告。随着道士双手轻扶乩笔,那乩笔竟缓缓在沙盘上移动起来,似有一股无形之力在牵引。姚安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盯着沙盘。不多时,“前程万里”西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显现出来。姚安公心中一喜,可功名之路何时能成仍是未知数,于是他再次虔诚发问,询问登第之年。沙盘上,乩笔又开始游走,最终呈现出“登第却须候一万年”的字样。这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姚安公满心疑惑,暗自思忖或许自己无缘科举正途,需另寻进身之道。

此后岁月,姚安公并未因这神秘预言而放弃读书,依旧寒窗苦读,同时也留意着其他出仕途径。时光悠悠流转,转眼到了癸巳年。恰逢乾隆皇帝万寿庆典,特开恩科。姚安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考,日夜苦读备考。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将多年所学尽数施展。发榜之日,姚安公竟赫然在列!此时,他才恍然大悟,那“一万年”并非实指,而是暗藏玄机,暗合了这特殊年份的恩科之喜。

科举得中后,姚安公踏入仕途,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与操守,一路升迁,最终官至云南姚安府知府。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积极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家中父母年事己高,他心中始终牵挂二老,为尽孝道,毅然决定辞官归乡。自此,他远离官场,在家中侍奉双亲,再未踏入仕途,那“前程万里”的预言也在这起起落落的人生中一一应验。

对于扶乩之术,我(纪昀)曾深入探究。世间幻术,多靠敏捷灵巧的手法迷惑众人,可扶乩却与寻常幻术不同,看似确有灵验之处。但细细推敲便知,所谓的某神某仙降临,大多是虚妄的假托。曾有人在扶乩时遇到自称是古代某位文豪的“乩仙”,当人们拿着那位文豪文集中的诗文去询问时,“乩仙”往往以年代过于久远、记忆模糊为由,无法作答,这便露出了马脚。

其实,扶乩背后真正发挥作用的,不过是那些略通文墨的灵鬼罢了。而且,扶乩呈现的效果与扶乩之人密切相关。当扶乩者擅长书法时,乩笔写出的字迹便工整秀丽;若扶乩者精于写诗,那乩笔写出的诗句也会文采斐然;若是遇到不通诗书、不善书法之人,即便能成篇,过程也会十分迟缓。

以我和堂兄坦居为例,我稍懂诗词韵律,却不善书法;堂兄坦居则恰恰相反,书法造诣颇高,可作诗却不擅长。有一回,我们一同参与扶乩。我扶乩时,脑海中灵感不断,诗句接连而出,可笔下写出的字却歪歪扭扭、潦草难辨;而堂兄坦居扶乩时,写出的字工整清晰,犹如墨宝,可所作之诗却平淡无奇、缺乏韵味。但我们二人在扶乩时,并未刻意去追求诗好还是字好,完全是自然而为。由此可见,扶乩实则是借助人的精神力量,才能让乩笔有所动作。正所谓“鬼不自灵,待人而灵”,鬼物自身并没有显灵的能力,只有借助人的精神、意志等,才能展现出一些神奇的现象。就如同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本是枯草朽甲,毫无神奇之处,却能用来判断吉凶,也同样是依靠人的虔诚、专注以及精神力量,才能发挥所谓“灵验”的作用。

【缢鬼惩奸】——

卫河东岸,一座古朴的楼宇临水而立,名曰“度帆”。此楼颇为奇特,主体向西,俯瞰河水滔滔,而楼的下层却另有乾坤——一扇向东的门,隔绝出一方独立院落,与上层楼阁并无相通之处。平日里,院落寂静,鲜有人至,也无人特意为它上锁,仿佛被时光悄然遗忘。

在这宅邸中,曾有一仆人史锦捷,其妻子不知因何缘故,竟在这孤寂的院落里悬梁自尽。自那之后,此地便蒙上了一层阴森的气息,长久无人居住,愈发显得荒凉萧瑟。

一日深夜,宅中一对年轻的僮仆婢女,瞒着众人,偷偷相约于此幽会。夜色如墨,唯有月光洒在院落中,为西周镀上一层清冷的银辉。二人沉浸在私情之中,却突然听到门外传来窸窸窣的脚步声,像是有人缓缓靠近。两人顿时惊恐万分,生怕被人发现,急忙伏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偷偷从门缝向外窥视,只见一个身影缓缓出现在月光下。那身影面色惨白,脖颈处还垂着一道狰狞的勒痕,正是先前在此自尽的史锦捷之妻,化作了缢鬼!缢鬼一步一步,缓缓地在台阶上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望向天空中的明月,发出一声声悠长而又悲凉的叹息。

僮仆婢女二人吓得双腿不停颤抖,浑身僵硬,如同被钉在地上一般,根本不敢挪动分毫,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而此时,门被他们堵得严严实实,门外的缢鬼似乎也被阻挡在外,无法进入。就这样,双方僵持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不知过了多久,宅中的一只狗突然发现了异常,冲着缢鬼狂吠起来。狗吠声打破了寂静,其他的狗也纷纷闻声而来,叫声此起彼伏,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刺耳。家中众人被这喧闹声惊醒,以为有盗贼闯入,纷纷点起明亮的蜡烛,手持棍棒器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赶来。众人赶到时,缢鬼早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躲在门内的僮仆婢女,也因私情败露,无所遁形。

婢女羞愧难当,无颜面对众人。到了傍晚,她竟也来到这个充满阴森气息的院落,效仿那缢鬼,上吊自尽。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将她救了下来。然而,婢女心中羞愧难消,又接连两次偷偷前往此处寻死。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将她送回父母家中,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事后,家中众人议论纷纷。外祖母感慨道:“这个妇人,活着的时候就心思阴沉、狡猾,没想到死后依然如此!落得个沉沦鬼道的下场,也是她咎由自取。”而先太夫人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她叹息道:“若不是这个婢女做出这等丑事,鬼又怎会有可乘之机?她今日的遭遇,其罪责也不能全推到鬼的身上啊。”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