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怪道葫芦隐诡情,冥冥指引见天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怪道葫芦隐诡情,冥冥指引见天机

 

【葫芦谜影】——

乌鲁木齐的集市上,烈日炙烤着青石板,蒸腾的热浪中,一顶褪色青布帐篷下,白发道士正摇晃着铜铃吆喝:"包治百病的回春丹!"摊前摆着古朴瓷罐,药香混着艾草味,引得往来行人驻足。谁也没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卖药人,竟牵扯出一桩离奇公案。

入夜,城西悦来客栈的更夫敲过三更。二楼角落的窗棂后,道士卸下道冠,枯瘦手指探入贴身皮囊,摸出只拳头大的青铜葫芦。葫芦嘴一开,两道黑雾窜出,落地化作红裙绿衫的少女,眉目含春,盈盈行礼:"仙长,今夜可要听曲解乏?"隔壁房客起夜时,恍惚瞥见门缝里晃动的裙裾,揉眼再看,却只剩摇曳的烛火。

流言如野火般蔓延。有人说曾见少女晨光中化作青烟钻入葫芦,也有人赌咒发誓亲眼看见道士"采生魂"。纪晓岚听闻后,着案头的《辍耕录》,书页停在周月惜的故事——记载中采生术遇马肉即破。恰逢中营马厩突发疫病,一匹老马暴毙,他当即唤来亲信小吏,附耳叮嘱。

翌日黄昏,旅舍掌柜拎着熟马肉敲响道士房门:"道长,小店新得驴肉,您可要尝尝?"道士原本松弛的面皮骤然绷紧,枯木般的手指攥住门框:"驴肉?哼!马肉伤天和,贫道从不沾惹。"转身重重甩上房门,惊得窗纸簌簌作响。暗处窥视的小吏瞳孔骤缩——分明是此地口音的"马肉",道士却一口道破!

消息传回衙署,争论随即爆发。陈题桥拍案而起:"仅凭传闻就抓人,万一屈打成招,这冤案谁来担?"纪晓岚沉吟不语,着腰间玉佩。恰在此时,将军温福大步踏入,铠甲上的铜钉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二位莫争。"他展开边疆舆图,指尖划过星罗棋布的关隘,"明日起,各卡哨严查道士行囊。若搜出葫芦妖物,立即锁拿;若无实证,就押解回原籍,沿途驿站加盖火漆印,看他还能兴什么风浪!"

三日后,道士在嘉峪关被拦下。当戍卒劈开葫芦的刹那,围观百姓齐声惊呼——漆黑内壁上,赫然嵌着两具孩童模样的玉雕,眉眼栩栩如生,泪痕却蜿蜒如血。这桩轰动边城的奇案,最终以道士流放宁古塔告终,而那神秘葫芦里的秘密,连同马肉破法的传说,至今仍在塞外驼铃声中流。

【命数天定】——

乾隆年间的某个仲夏夜,扬子江畔薄雾氤氲。庄书石先生的乌篷船静静系在码头,舱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伏案读书的少年庄本淳。更鼓过三,少年揉着酸涩的双眼起身透气,不料木阶湿滑,脚下一崴,整个人坠入漆黑江水中。

刺骨江水瞬间灌入口鼻,庄本淳奋力挣扎,意识却渐渐模糊。朦胧间,他似听见江面传来低语:"可救起福建学院,此有关系,勿草草。"冰冷的江水突然变得轻柔,托着他的身体漂向船尾,首到衣角挂住舵尾铁钉。剧烈的晃动惊醒了船家,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拽上船时,少年浑身湿透,眼中却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二十年后,庄本淳果真获任福建学政。离京那日,他在饯行宴上对纪晓岚说起这段往事,望着杯中游移的月影,长叹道:"当年救我者言及'福建学院',如今赴任,怕是凶多吉少。"纪晓岚笑着举起酒杯:"《中庸》有云'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兄台只管勤勉任事便是。"

然而一语成谶。庄本淳到任未满半载,便因操劳过度卒于官署。消息传回京城,同僚们扼腕叹息,不禁又想起他生前那段奇遇。

而庄本淳的兄长庄方耕,早在雍正年间便经历过生死一线。那年京城突发地震,正在书房批注典籍的庄方耕被剧烈晃动掀翻在地,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坍塌的砖墙掩埋。当众人扒开废墟时,却惊讶地发现,两面倒塌的砖墙竟相互支撑,在断壁残垣间架起一个狭窄的"人"字形空间。被困其中的庄方耕靠着墙缝透入的微光,熬过了整整二十西个小时。

多年后,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这两件事。每当夜读至此,望着窗外高悬的明月,他总会想起庄氏兄弟的故事。江水中的神秘指引,地震时的奇异庇护,究竟是冥冥中的天意,还是人力难测的巧合?或许正如古人所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每个人的命运,早在岁月长河中织就了独特的纹路。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