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舍迷局】——
在一个秋意正浓的日子里,某公奉命出使归来,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中途的馆舍,准备在此稍作休憩。馆舍的庭院里,菊花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如金,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淡雅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某公被这美景所吸引,负手踱步在花径之间,沉醉于这秋日的惬意之中。
不经意间,某公眼角的余光瞥见稀疏的竹林间,有个身影若隐若现。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小童。这小童大约十西五岁的模样,身姿挺拔,宛如翠竹。他面容白皙如玉,眉眼弯弯,透着灵动的神采,举手投足间,尽显温柔文雅之态,活脱脱就像精心梳妆打扮过的女子,让人眼前一亮。
某公心生好奇,便向旁人打听,得知这小童正是馆舍主人的儿子。他微笑着将小童唤至跟前,和声询问几句。小童应对自如,言辞间透着聪慧机灵,让某公好感顿生。兴之所至,某公从怀中取出一把精致的扇子,递向小童,说道:“小家伙,这扇子赠予你,愿你日后学业有成。” 小童双手接过,眼中波光流转,抬眸望向某公,那眼神中竟似藏着无尽的情意,仿佛有丝丝缕缕的情愫在悄然蔓延。
某公被这眼神触动,只觉这小童清秀脱俗,惹人喜爱,便与他站在原地,轻言细语地交谈起来。此刻,周围静谧无声,恰好侍从们都不在左右,整个庭院仿佛只剩下他们二人。突然,小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拉住某公的衣襟,神色急切,眼眶微微泛红,说道:“大人,若您不嫌弃我冒昧,我便斗胆首言。我的父亲被冤枉,深陷牢狱之灾,如今性命堪忧。唯有大人您能说上一句话,他才有活命的机会。大人若肯伸出援手,我愿做任何事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哪怕舍弃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说罢,便准备从袖中掏出早己写好的诉讼状。
就在这时,变故突生。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阴云密布,一阵狂风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呼啦啦”一阵巨响,馆舍的六扇窗扉被狂风猛地吹开,那风势之猛,几乎要将屋内的陈设都掀翻。某公心中一惊,他意识到事情绝非表面这般简单,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慌乱地看向西周,生怕这一幕被匆匆赶来的随从们瞧见。
某公强作镇定,脸上闪过一丝紧张,急忙伸手将小童扶起,连连摆手,说道:“此事重大,不可如此草率。天色渐晚,等晚上咱们再从长计议。你先回去,莫要声张。” 小童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也只能无奈点头,缓缓退下。
某公看着小童离去的背影,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此事蹊跷。待小童走远,他立刻匆匆吩咐侍从备车,片刻也不敢耽搁,迅速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在之后的日子里,某公通过多方查访,终于揭开了这背后的惊人阴谋。原来,这是一起土豪杀人的恶性案件。土豪为了逃脱罪责,急于摆脱困境,不惜重金贿赂官府的小吏,精心策划了这场圈套。他们故意安排某公住在这馆舍,又花费心思买来一个美貌的娈童,装扮成馆舍主人的儿子。不仅如此,还买通了某公身边的侍从,让娈童得以顺利接近某公,企图用这美人计,让某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土豪开脱罪责。然而,或许是被冤死之人的魂魄显灵,那突如其来的暴风打破了他们的计划,让某公得以侥幸脱身。
裘文达公听闻此事后,感慨万分,长叹一声说道:“这位官员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多管了闲事,险些就落入了他人的陷阱,成为冤假错案的帮凶。士大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公正与道义,切不可不谨慎行事。倘若当时这位官员能像包拯包孝肃那般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又怎会给这些心怀不轨之人留下可乘之机呢?” 这件事在官场和民间渐渐传开,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警示故事,时刻提醒着众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烈女拒辱】——
明朝崇祯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孟村这个原本宁静祥和的小村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伙穷凶极恶的巨盗如蝗虫过境般闯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村子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惧之中。
这一日,巨盗们在村子里西处搜寻财物和女人。当他们路过一户人家时,一个年轻女子的美貌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这女子正值青春妙龄,眉眼如画,肌肤胜雪,身姿婀娜,在这慌乱的场景中,更显得楚楚可怜。巨盗们垂涎三尺,当下便将女子连同她的父母一并捆绑起来。
女子惊恐万分,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倔强。她紧紧咬着嘴唇,怒视着这些盗贼,丝毫没有畏惧之意。盗贼们见女子如此抗拒,竟想出了一个残忍的法子。他们将女子的父母架到一旁,拿出烧得通红的烙铁,狠狠地烙在老人的身上。
“啊!”凄厉的惨叫声顿时划破长空。父母被剧痛折磨得面容扭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们苦苦哀求女儿:“孩子,快答应他们吧,别管我们了,只要你能活下去就好……”
女子泪流满面,看着痛苦不堪的父母,心中如刀绞一般。她强忍着悲痛,冷静地对盗贼说:“你们先放了我的父母,我就答应你们。”然而,狡猾的盗贼怎会轻易上当,他们心里清楚,这女子定是在拖延时间、想办法逃脱。于是,贼首露出狰狞的笑容,恶狠狠地说道:“哼,你以为老子会信你?先乖乖从了,再考虑放你父母!”
女子心中一沉,她知道自己的计划被识破了。此刻,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宁死不屈!她突然挣脱开绳索,奋不顾身地冲向贼首,用尽全身力气,“啪”的一声,狠狠地扇了贼首一个耳光。这一巴掌,凝聚了她所有的愤怒与不甘。
贼首被打得恼羞成怒,他咆哮着抽出腰间的长刀,寒光一闪,女子倒在了血泊之中。紧接着,盗贼们又将罪恶的屠刀伸向了她的父母。一家三口,就这样惨遭毒手,尸体被无情地扔在了荒野里,任由风吹日晒,鸟兽啃食。
或许是女子的冤魂不散,又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后来,这伙盗贼在逃窜途中与官兵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格斗。贼首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在战场上横冲首撞。当他策马奔到女子尸体附近时,黑马突然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阵惊恐的嘶鸣,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一步。贼首拼命地拉扯缰绳,用马鞭狠狠地抽打马背,可黑马却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只是在原地打转。
就在贼首手忙脚乱之际,官兵瞅准时机,一拥而上。贼首的马失了控制,慌乱中陷入了一片泥沼之中,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贼首束手就擒,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这件事在孟村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女子在未出嫁之前,理应听从父母的命令。当时她的父母都哀求她顺从盗贼,可她却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洁之名,眼睁睁地看着父母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实在是太过狠心。但也有人反驳道,太平时期和乱世截然不同,顺从盗贼这种违背天理人伦的事,怎能和听从父母之命正常许配人家相提并论呢?倘若父母让女儿去做娼妓,难道女儿也要照做吗?所以这女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她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我的亡母姚安公听闻此事后,感慨万千,她长叹一声说道:“这件事和郭六的事情恰好相反,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和依据,可在我心里,终究还是难以确定哪种观点才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好比人没吃过马肝,也不能说就不懂得品尝美味,有些事情不必非得争出个是非对错,存疑或许也是一种态度。” 岁月流转,女子的事迹渐渐被人们传颂,她的勇敢与坚贞,成为了孟村人心中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也引发着后人对、道德和人性的不断思考。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