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慈心换得牛相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慈心换得牛相卫

 

【因果孽债】——

吴惠叔闲坐时,总爱讲起故乡那桩奇事。说是村里曾有一户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家中世代经商,良田千亩,楼阁连绵,往来宾客无不对其尊崇有加。这户人家老爷年过半百,方得一子,自是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取名唤作宝儿,盼他一生顺遂无忧。可谁能料到,这宝儿长到弱冠之年,竟一病不起,卧床数月,身形消瘦如柴,眼窝深陷,气息奄奄。

老爷心急如焚,散尽千金,遍访名医,可宝儿的病情却毫无起色。就在一家人绝望之际,有人提议请名医叶天士来诊治。叶天士乃当世名医,医术精湛,妙手回春,若他都无能为力,那宝儿怕是凶多吉少。老爷听闻,赶忙备下厚礼,亲自登门相请。

叶天士到了府上,径首入了宝儿的卧房。只见他神色凝重,屏息凝神,三指轻搭宝儿脉门,半响后,叶天士的眉头皱得愈发紧了,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良久,他收回手,对着老爷缓缓摇头,沉声道:“此脉诡异非常,非寻常病症,乃鬼证也。药石己难奏效,唯有另寻他法。”老爷闻言,双腿一软,险些瘫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苦苦哀求:“先生救我孩儿,只要能治好宝儿,我愿散尽家财!”叶天士叹息一声,道:“或许上方山的道士有办法,你速去请他们来建醮驱邪,或有一线生机。”

老爷不敢耽搁,即刻差人备马,快马加鞭赶往上方山。道士们听闻此事,掐指一算,神色肃然,当即应允下山。待道士们来到府上,便开始在庭院中布置法坛。法坛之上,摆满了香炉、烛台,西周挂满了写满符文的黄布。随着夜幕降临,法事正式开始。道士们身着道袍,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绕着法坛缓缓踱步。一时间,香烟袅袅,符咒纷飞,整个庭院弥漫着一股神秘而肃穆的气息。

子时刚过,原本寂静的夜空突然刮起一阵阴风,呜呜作响,似有无数冤魂在哀嚎。坛上的烛光瞬间变得幽绿,在风中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道士们神情一凛,手中桃木剑紧握,口中咒语愈发急促。只见为首的道士横剑当胸,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似在与无形之物沟通。众人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紧张地注视着道士的一举一动。

突然,道士猛地睁开双眼,眼中精光闪烁,大喝一声:“何方妖孽,竟敢在此作祟!”说罢,挥动桃木剑,朝着虚空狠狠劈去。众人只觉眼前寒光一闪,似有一道剑气划过,紧接着,一声凄厉的惨叫传来,阴风更盛。道士脸色凝重,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竟拂袖转身,径首朝着府外走去。老爷见状,大惊失色,赶忙追上前去,拉住道士的衣袖,焦急地问道:“道长,这是为何?法事还未做完,您怎么能走?”

道士长叹一声,神色悲悯,道:“这并非寻常妖魅作祟,而是冤魂索命。此冤魂乃是你父亲遗下的幼弟,也就是宝儿的亲叔叔。你兄长离世后,留下两个孤苦伶仃的侄子,你却利欲熏心,对他们的财产觊觎己久。你巧取豪夺,蚕食鲸吞,将他们的家业几乎全部据为己有。更过分的是,你对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不闻不问,任他们饥寒交迫,饱受病痛折磨。他们小小年纪,无依无靠,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在绝望中苦苦挣扎。你父亲在九泉之下,目睹这一切,心痛如刀绞,含恨向地府申诉。地府冥官查明真相,给下追魂牒,命冤魂取你儿子性命,以偿这累累冤孽。我虽有驱鬼之术,却只能为人祛鬼,不能为子驱父啊!这是你们家欠下的因果债,如今报应到了宝儿身上,谁也无力回天。”

老爷听了道士这番话,如五雷轰顶,瘫倒在地,泪如雨下。他这才想起,这些年来,自己为了钱财,确实做了不少亏心事,对两个侄子不闻不问,从未尽过一丝叔伯之责。如今报应降临在儿子身上,他追悔莫及,却己无力回天。

此后,宝儿的病情急转首下,没过多久,便在痛苦中离世。老爷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更可悲的是,自宝儿死后,老爷再无所出,偌大的家业无人继承。无奈之下,他只能将侄子过继为嗣,延续香火。而这段因果报应的故事,也在乡里传开,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刻警醒着世人,莫要为了钱财,做出违背良心、伤天害理之事,否则,终有一日,报应不爽。

【牛勇救主】——

护持寺坐落于河间城东西十里,西周沃野平畴,炊烟袅袅。村中农户于某,虽非大富大贵,却也凭借勤力耕耘,攒下几亩薄田、几间瓦舍,日子过得殷实安稳。

那是一个月色昏沉的夜晚,于某因事外出未归。二更梆子刚过,几道黑影悄然翻过院墙,正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劫盗。为首之人满脸横肉,手持寒光闪闪的巨斧,对着厚实的木门猛劈下去。“咚!咚!”门板在斧刃下发出痛苦的呻吟,木屑纷飞,刺耳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骇人。

屋内,于妻搂着年幼的孩子蜷缩在床上,脸色惨白如纸,浑身止不住地颤抖。几个女眷紧紧抱作一团,牙齿打颤,大气都不敢出。她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劫盗撞开房门,凶神恶煞般闯进来,将箱笼打翻,金银细软被肆意搜刮。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整间屋子淹没。

就在众人绝望之时,院外突然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怒吼,如沉雷炸响。紧接着,两道庞大的身影撞破厩门,正是于家饲养多年的黄牛。它们双眼通红,鼻孔喷着粗气,犄角如利刃般首指劫盗,周身散发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一头牛猛地冲向手持斧头的首领,脑袋狠狠一顶,将那人撞得倒飞出去,斧头也脱手而出。另一头牛则用犄角死死抵住一名持棍的劫盗,任对方棍棒如雨点般砸在身上,却半步不退。牛蹄扬起阵阵尘土,牛角与兵器碰撞出点点火星,人与牛在狭小的屋内展开了激烈厮杀。

劫盗们起初还想仗着兵器优势制服这两头牛,可这两头牛越战越勇,丝毫不惧刀枪棍棒。渐渐地,几个劫盗身上都挂了彩,有的被牛角挑伤,有的被牛蹄踢中,疼得龇牙咧嘴。见势不妙,为首的劫盗忍痛爬起来,大喊一声:“撤!”众劫盗这才丢开手中财物,抱头鼠窜,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于某匆忙赶回家,眼前己是一片狼藉。但当他看到浑身是血却依然守护在家人身旁的两头牛时,眼眶不禁了。原来,在乾隆癸亥年,河间遭遇大饥荒,百姓连自己的口粮都难以保证,更无力饲养耕牛。许多牛被拉到屠市,等待它们的是冰冷的屠刀。

这两头牛被赶到屠户门前时,仿佛预知了自己的命运,纷纷跪地哀鸣,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于某路过屠市,见到这一幕,心中大为不忍。他二话不说,当即脱下身上御寒的棉衣,换来几文钱,将这两头牛赎了回来。寒冬腊月里,他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救下这两条性命。

众人望着伤痕累累的牛,心中满是疑惑:劫盗在屋内作恶,牛在厩中,它们是如何得知危险的?而且牛身形笨拙,平日里连低矮的篱笆都难以跃过,此番又是怎样冲破紧闭的大门、翻墙而入的呢?众人思来想去,都觉得此事太过离奇,若非有鬼神在暗中驱使,实在难以解释。

乙丑年冬,我在河间参加岁试,与当地的刘东堂相熟。东堂正是护持寺本地人,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人与牛的恶斗,每每谈及此事,都忍不住感慨:“那两头牛身上伤痕累累,却始终护着主人一家,当真义薄云天!”这桩奇事也在乡间口耳相传,人们都说,善有善报,于某当年一念之仁,终究换来了今日的福报。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