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欲壑难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1章 欲壑难填

 

行文至此,我们的故事就到了尾声。

结局,既是本书的结局,也是管仲、齐桓公的结局。公元前645年,我们这部作品的主角之一管仲,其生命,也走到了尾声。没办法,无论你是伟人,还是平民,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

伟大如管仲,也没有办法摆脱这样的规律。

管仲病重,同样己经高龄的齐桓公,感念齐国有管仲治理,所以强盛;自己有管仲辅佐,所以称霸中原。于是亲自去探望管仲,也顺便问问,谁可以接替他管理齐国,出任相国。

在探视管仲的过程中,齐桓公就问了:仲父您看,您之后,鲍叔牙是否可以为相?

也许病重,管仲无力,于是轻轻摇头,很艰难地吐出两字:不可。

齐桓公不解:我真有点不明白,鲍叔牙对你的好,可是没盖耶。我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总让你多分钱。后来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咔嚓了。不仅如此,他又在我面前极力推荐你为国相……可,为什么你不推荐他呢?

管仲苦笑,不得不打起精神:君上啊,你是在问我谁可以接替我出任相国,而不是问谁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啊。

见齐桓公依然迷惑,于是,管仲继续解释:鲍叔牙的确是正人君子,但他嫉恶如仇,而且终身不忘,所以无法主政。

啊,原来如此!

那么,隰朋如何?

管仲叹气: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啊。

这可如何是好?

君上啊,管仲非常诚恳地说,选才用人,得花点儿心思,要从很多方面考察这个人的品行才能,有的人,品行好,但才能不够,有的人,才能很高,但品行又不行。如果无法兼得,两者相较,则品行优先。

齐桓公似乎有些明白:哦,我知道了。

其实他并不明白,管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继续指出这春秋第一霸主有重用佞臣的毛病:主公啊,我死之后,请您远离易牙[1]、启方[2]、竖貂等小人。

为什么啊?齐桓公执迷不悟,前段时间,易牙同志见我没有胃口无精打采,不惜烹煮亲生儿子的肉孝敬我,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他爱我胜过其子吗?

天哪!

这当了霸主的同志,为什么就如此愚蠢?

为讨好国君,连鲜蹦乱跳的亲儿子也可以随意咔嚓,而且,还撒上葱姜蒜酱油等大料,烹煮成鲜香可口的儿子肉羹,敬请老大品尝……我的天啊,这还是人吗?

管仲告诫:人情莫爱于子,对亲生儿子如此残忍,何况于君乎?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干又干不出来?

心中无爱,难不成还会有忠吗?

齐桓公郁闷,继续争辩:好吧,仲父说得对,易牙不咋滴。那么启方呢?他侍奉我15年,就连他老爸老妈去世也不舍得离开我,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爱我胜过父母?

君上啊,醒醒吧。管仲继续分析,敬爱父母,人之常情常理。连父母过世也不奔丧,无情无义之徒,能为国为君尽忠?况卫公子启方,舍弃千乘之国太子机会,屈奉您15年。人之常情,谁都希望尊崇与富有,千乘封地,岂不是梦寐以求?可是他却放弃如此机会。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心中欲望远大于千乘之封。这样处心积虑的人,君上啊,您还不该远离他吗?

仔细想想,说得也是哈。

这两千多年前的卫公子启方,肯定没有马恩列斯救民于水火的远大理想和崇高抱负,为何要舍弃当千乘之国的国君,来做一屁颠屁颠的跟班?

心中之贪婪奢望,难道还没有昭然若世?

也就是我们这位霸主同志,还没有看将出来。

当局者,迷也。

好嘛,好嘛。毕竟仲父也,你正确。齐桓公仍然不服气,易牙启方都不好,竖貂总没有什么问题吧?这竖貂同志为了可以侍奉我,不惜自我阉割,难道还对寡人不忠?

管仲哀叹:好色者,性也。把自己寻欢作乐与传宗接代的工具,都毅然割掉。连自己身体都不珍惜,岂不违背常情?其人心中不知有多大阴谋,又怎能真心实意效忠君上?

齐桓公沉默半晌,突然想起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答案。于是又问:隰朋之后,谁能继任?

管仲努力地张张嘴,却己经无法发声。

此时此刻,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军事专家,与世长辞。

光荣谢幕。

为表彰管仲,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声誉的司马迁,就给下了一个中肯的评语: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

而我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孔圣人,也给予了管仲先生至高无上的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今天的我们,都只能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了野蛮人。

接下来,就是我们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结局。

非常非常的不幸,齐桓公没有听从管仲的忠言。

这注定了齐桓公结局的悲哀。

病榻前的齐桓公,抚摸着管仲进献的玉圭,这是三十年前拜相时所赠。青铜鉴中,倒映着衰老的面容。他忽然惊觉,自己早己不是那个从莒国归来的英武公子。

宫墙外飘来易牙新调的鹿茸羹香,喉结不自主地滚动——或许,就再纵容这一次?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就开启了夺嫡之争。

左丘明先生如是记载: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左传·鲁僖公十七年》)。

据史料记载:开始,齐桓公还是听了管仲之言。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拜隰朋为相,并驱除易牙、公子开方、竖貂等人。

但是,非常遗憾的事实是,犹如管仲预言,不到一年,隰朋也去世了。

随后,齐桓公任用鲍叔牙为相。

可是,齐桓公离开了易牙等三人,竟然饭不香茶不思,寝食难安,没多久,又把易牙等人招了回来。

实在忍不住也。

易牙同志的烹饪技术超一流,没了他,齐桓公的胃,一首就不是滋味;竖貂启方可是寻访美女的高手,没了这两位同志,齐桓公床上的工作如何酣畅淋漓嘛?

至于管仲的忠言,抛掷脑后。

先让自己舒畅豪爽了再说。

怪不得,后人总结的时候,就总说:忠言逆耳。

鲍叔牙愤愤不平,从政不到二年,即忧愤而死。由此,竖貂易牙等人专权擅政,各树其党,争权夺利。当齐桓公病重之后,这几个人抢先纠集军队堵死宫门。

并假传君命,任何人不得入内。

那么,在如此境况之下,齐桓公的最终命运,将如何收场?

欲知后事,我们下文分解。

[1]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后世厨师们尊为厨师之祖。

[2] 公子启方是卫懿公的儿子,对齐桓公姜小白表面上忠心追随,十五年没有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此人野心非常大,一首置身于齐国政坛乱局的漩涡之中,公子无亏被杀之后,他又立了公子潘为君。被高傒所杀。


    (http://www.u9xsw.com/book/dbgaaf-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