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论道,甄衍的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论道,甄衍的道!

 

甄衍结束了一上午的武艺修炼,洗漱餐后,便让甄忠为他准备今日的儒家经义,这些经义是他们前往“大本堂”学习的重要资料。

大本堂,这个名字在唐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学子心中的圣殿,是至高无上的学问和权力的象征。

它位于皇城的南面,背靠着郁郁葱葱的皇家园林,面朝着熙熙攘攘的市井街道。

学堂的建筑群落宏伟壮观,一砖一瓦都透露着皇家的尊贵与庄严。

高耸的门楼,飞檐翘角,雕刻着龙生九子的图案,彰显着这里与众不同的地位。

学堂的外墙由精心制作的青石砌成,历经风雨而不蚀,岁月的沉淀使得这些石墙更显沉稳与厚重。

该学堂的门槛之高,不是普通百姓能够企及的。

大本堂不对外招生,能够进入大本堂读书的人主要包括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首系亲属。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中有年纪尚小的皇子、皇孙,以及国家宰执、高官大儒、豪门贵族的子女或孙子女,他们因为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得以进入这所专为特权阶层设立的学堂学习。

其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使得这里成为一个小型的名利场,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习文化课程,还学习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为个人和家族谋取利益。而甄衍则是因为其家族和太子的姻亲关系得以在大本堂学习。

此世因武昌盛,仅仅是刚劲大成者,便数百人难敌,个人武力集于一身,“一日之计在于晨”。

因此对于达官贵族而言,早晨这个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往往选择让家族子弟用来练习武艺,因为若能出一超凡者便能保家族几十年的富贵。

而下午用于习文,所以甄衍是下午来到大本堂上课。

甄衍穿过大本堂的长廊,来到教室时,己有部分早到的学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话。

甄衍步入教室,目光迅速扫过聚集的学子们,他的视线很快锁定在教室一角,那里自己的表弟齐天和十五皇子齐云正兴致勃勃地交谈。

两人年纪相仿,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尽管在家族中是叔侄关系,却显得格外亲密无间,除相仿的年纪外,两人脸上都透露出一种清澈的愚蠢,犹如两头出笼的二哈。

甄衍轻手轻脚地走近,他的动作并未引起两人的注意。他听到齐云和齐天正热烈地讨论着斗蛐蛐和斗鸡。

“你听说了没?上次东市的斗蛐大赛,我那只‘铁甲将军’最是厉害,连赢了三场!”齐天兴奋地说。

齐云则回应:“那算什么,我在西市新买了一只‘火凤凰’,羽毛鲜艳、冠大喙尖、斗志昂扬,下个月我肯定能拔得头筹。”

“十五皇子、齐云表弟,你们在讨论什么这么有趣?”甄衍在旁轻咳一声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

“我们在说斗蛐蛐和斗鸡的事,表哥,你要不要也参与进来?”齐云邀请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你们这个斗鸡或者斗蛐蛐大概是什么时间?"

“我们俩都是休沐日都去。”

听到此话,甄衍便知道刺杀之事有着落了。

“我昨日因为练武,身体受到了一些损伤,可能需要下下个休沐日才能去玩,到时候我一定去看你们比赛。”

“没问题,便让甄大哥看我们大发神威。”十五皇子此刻也自信地说道。

随着学堂先生的到来,原本热闹的教室迅速安静下来,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聆听今日的课程。

今日大本堂讲授的是衡教经典《衡天》,这部经典著作在这个世界中被赋予了深远和纯粹的含义,传说中清河书院的创始人,清河先生著《衡天》时,在其中隐藏了他的修炼秘法,而清河书院从来没有正式否认过这个说法。

这个世界的文化教育和前世也大有不同,与前世古代有一些相似,但精神内核却完全不一致。

此世衡家虽是文教第一大家,但却未曾出现“独尊衡教、罢黜百家”之事,曾有衡教弟子欲借清河先生之威成此事,但被先生所制止,此事被记录于书籍《清河弟子集》中。

“师傅,吾以为儒家之术能向善,辅君治国,安定社稷。愿独尊儒术。”

“弟子求学何为?师者教弟子所欲何也?”

“弟子勤学,欲以知识易命途;师者传道,以己论济天下,佐世界日臻美善。”

“所言甚是,然余未全以为然。”

“请先生赐教”

“弟子求学,旨在增广见闻、解惑明理、踏大道矣;师者传道,冀己之经验可为鉴,辅弟子心不惑、志不移,行于正道。”

这便是《清河弟子集》上的全部记载,清河先生认为,弟子学习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迷茫、增加智慧、然后能独立且坚定地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往无前;

而老师作用是将自己的道讲述出来,作为弟子的参考,让弟子了解,并最终让弟子达到内心无惑、坚定、自信、无悔地走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清河先生是公认的长生仙尊之后的最强者。

清河先生的影响力,贯穿整个长生仙域,即便非人异族也尊其为圣师。

所以甄衍在学堂不仅学习了衡教的经典,还学习儒家《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道家的《太玄经》和《太上感应篇》;法家的《韩非子》和《商君书》;

杂家的《吕氏春秋》;农家的《神农》、阴阳家的《邹子》、名家的《公孙龙子》、纵横家的《战国策》等。

甚至还了解到了一些魔教、邪教的一些著作。

说实话,甄衍对此非常迷惑,诸子百家的著作均蕴含了其思想。

简单来说如果读了资本论,说不定就会在此世闹革命。

然而此世伟力集于一身,若真遇到一个传说中的大能想做此事,一定会引起难测的后果。

更严重的是一些异端思想教派,必定会冒出很多危险的超凡者,这种对于思想的开放态度,虽然让甄衍感受到了清河先生胸襟的伟大,但甄衍并不认可他的做法,并对这个世界还能保持总体安定感到惊讶。

但某一次他看到一本杂记,书上说《清河弟子集》并没有将全部对话收录完整,完成的《清河弟子集》只有清河书院的亲传弟子能阅读、里面藏了清河先生所解答的很多关于修行以及天地之间的秘密。

而据此杂记记载,清河先生的弟子也曾担忧过这个问题,便是如果随意地让每个人独立地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前进,那么选择善道的还好,如果选择恶道的多,那么将国之不国,战乱西起,民不聊生。

而清河先生只简简单单的伸出了拳头并回复道:“汝观吾拳,世间孰能受之?”

当甄衍看到这个杂记的时候,他的第六感告诉他,这绝对是真的,这就是为什么衡教执文教牛耳、却依旧睥睨一切,有一种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的从容。

这也是甄衍此世学文并没有感到厌烦的原因,此世他不需要复杂的数理化知识,他不需要去苦学那些抽象的公式和理论。

而可以去学习那些大能强者所传之道,加之甄衍心中充满了对那些风华绝代、无人能敌的英雄人物的向往,这种憧憬成为他学习这些经典的动力和乐趣。

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与这些大能与强者对话,感受他们思想的脉搏、体会他们人生的气魄,从他们的智慧中汲取养分,从而逐渐地形成自己的三观、意志,以无悔无怨的心态走在人生路上,去遇见更美好的风景,体验更瑰丽的世界,经历更壮阔的人生。

甄衍不仅一次感恩世界和他所知一切先贤大能,能让他有机会来到这个如梦似幻般的世界,所以甄衍珍惜每一次练武的感受,不论是孤寂还是痛苦,或许这也是甄衍能勤练不辍、迅速到达刚劲的原因。

在这一间古色古香的教室里,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斑驳的讲台上,学堂先生正站在讲台后,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将他对于《衡天》的理解娓娓道来。

随后张先生又抛出了一个关于儒教《大学》里面的一个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还要要探讨的是《大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君子不器’。”张先生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似乎在寻找着共鸣。

“在古代,‘器’指的是有特定用途的工具或器皿,而‘不器’则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角色或才能。”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君子只擅长一种技艺,比如只懂得练武,那么他的视野就会变得狭窄,他的生活也会因此受限。但君子不同,他追求的是全面发展,他要像水一样,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滋养万物。”

张先生拿起一支碳笔,在大理石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方形。“圆代表君子的内心,方代表外在的才能。君子的内在修养是圆融的,能与万物和而不伤,就如同道家所说的和光同尘一个道理;而他的行为则是方正的,有原则,有底线。”

“‘君子不器’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他的内心是宽广的,他的能力是多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正的君子理应是随时代变化的,是不断进步的,不局限于一种角色或才能。”

随后学堂先生问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诸位同学有其他好的想法或见解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随即先生的视线扫过学堂,所有同学瞬间低头认真看书,甄衍看到这一幕不禁微微一笑,一种熟悉的感觉浮上心头,他也连忙低下头。

而我们的齐天大表弟,可能还在想着他的“铁甲将军”,脸上还带着迷惑的微笑,仿佛正在做着美梦,当然这个笑容在先生眼中并不一样,他认为齐天大有收获,于是道:“齐天同学,你对我刚才讲得怎么看呢?”

齐天对于先生突然叫他名字显然措手不及,急急忙忙站起身,撞得书桌一阵摇晃,道“先生我觉得你说得对,很有道理。”

“哈哈哈”齐天局促的表现引起了同学的笑声。

“那行,你坐下吧,听下其他同学怎么理解的。”先生也看出了齐天的局促,温声让其坐下。

并让笑声最大的十五皇子回答,这让十五皇子齐烈一怔,但他显然比齐天更加得体,恭敬回了一声后,起身回道:“先生您所讲地让我受益匪浅,但我认为“君子不器”还有其他含义, 就是一个君子,不能成为器物或者说别人的附庸,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非常好,十五皇子有如此深刻的认知,未来必定有所成就。”

“谢谢先生,先生过誉了。”

“还有其他学子要分享自己的理解吗?”

随后部分同学也分享了他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理解,这让甄衍也感到有所收获。

“甄衍同学,你的想法呢?”见甄衍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先生便主动问道,因为甄衍是大本堂近几年来最优秀的弟子。

“先生,您和各位同学所讲皆让我有所收获。但结合我自己的人生路,我认为还有这么一层含义:

'器'指固定形状的物体,但我感觉这里的意思更倾向于心象,即一个人的性格。每个人在不同环境在生长,形成了对世界不同的看法,就比如练武,有的人认为练武辛苦、有的人认为快乐、有的人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有的人却认为练武毫无意义不如多享受,财富、健康也皆是如此。”

“上面还仅是偏物质性的,而偏心理性的认知,比如道德,有的人认为助人为乐很高尚、有的人认为很傻,不同的人看法更是大相径庭。”

“所以我们虽然身处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却是大不一样,而我认为这是因为你所经历的事、你所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将你塑造成了某一种'器'。”

“而大多数人却对此毫无知觉,认为这就是他自己。”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我自己,或者这只是一个虚假的'器',因为我想成为什么人,需要我自己思考并打造,而不是放任自由生长;自我思考打磨的过程中肯定有痛苦,甚至难以忍受,但我想成为中流砥柱,而不是随波逐流。”

“所以我认为‘君子不器’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含义是,保持独立的思考,不断突破经验的负累,不断突破自我的局限,永不成'器',至少此‘器’应由我所造,而非‘天生’。”

"能够超越生长环境、超越国家、乃至超越时代的影响而自我选择打造的“器”"

“‘器由我造,而非天成’。”

“‘器由我造,而非天成’。”

“‘器由我造,而非天成’。”张先生喃喃道。


    (http://www.u9xsw.com/book/dajfdj-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