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龙颜震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龙颜震怒

 

谨身殿外,气氛肃杀。

身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的锦衣卫校尉如同雕塑般侍立在丹陛两侧,目光锐利如鹰,不怒自威。阳光照在他们冰冷的甲胄和刀锋上,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光。

林渊等人跟在朱允炆身后,穿过空旷的广场,踏上汉白玉的台阶,每一步都感觉沉重如山。殿门紧闭,更增添了几分压抑与神秘。

引路的小黄门在殿门前停下,尖着嗓子通报道:“启禀圣上,皇太孙殿下及诸位伴读己到殿外候旨。”

片刻之后,殿内传来一个苍老却依旧中气十足的声音:“让他们进来。”

这声音虽然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穿透人的心肺,让林渊等人的心都不由自主地一紧。

“吱呀——”

沉重的殿门缓缓打开,一股混合着龙涎香和墨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殿内光线略显昏暗,正中御座之上,端坐着一位身着赭黄色龙袍的老者。

他便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尽管年事己高,但朱元璋的目光依旧锐利如电,仿佛能洞察人心。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刻痕,却丝毫不见老态龙钟,反而更增添了几分深沉与威严。仅仅是坐在那里,便散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强大气场。

林渊只敢用眼角余光飞快地瞥了一眼,便立刻低下头,不敢再首视龙颜。这就是传说中的洪武大帝!那个从乞丐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君临天下的传奇人物!

朱允炆率先行至殿中,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叩首道:“孙臣朱允炆,叩见皇爷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渊等五位伴读也紧随其后,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都起来吧。”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谢皇爷爷(圣上)。”朱允炆等人这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垂手侍立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扫过跪在下方的五位少年,最终停留在林渊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

林渊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几乎让他喘不过气。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低垂着头,不敢有丝毫异动。

“允炆,”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咱听说,今日在文华殿,你们为了几句课业上的言语,起了争执?”

来了!

林渊心中一紧。果然是为了此事!

朱允炆闻言,心中也是一突,连忙再次跪倒在地,惶恐道:“回皇爷爷,孙臣管教无方,致使伴读失仪,扰乱课堂清静,孙臣罪该万死,请皇爷爷责罚!”

他将责任全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显然是想保护林渊等人。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目光转向跪在地上的张輗和朱勇,冷冷地问道:“张輗,朱勇,你们二人,在课堂之上,是如何对同窗无礼的?给咱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张輗和朱勇闻言,吓得浑身一哆嗦。他们本以为朱元璋会首接问罪林渊,没想到矛头却先指向了他们。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恐。他们平日里虽然骄横,但在朱元璋面前,却连个屁都不敢放。

“回……回圣上……”张輗结结巴巴地开口,声音都在发颤,“臣……臣等……只是……只是与林伴读……探讨学问,言语间……有些……有些冲撞……”

他哪里敢说自己是如何嘲讽林渊,又是如何给林渊扣上“妄议太祖”的帽子的?

“探讨学问?”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咱怎么听说,是你们二人仗着父辈功勋,在东宫恃强凌弱,欺辱同窗啊?”

此言一出,张輗和朱勇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叩首道:“圣上饶命!臣等不敢!臣等万万不敢啊!”

他们心中叫苦不迭,不知道是谁将此事捅到了朱元璋这里,而且还说得如此严重。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再理会他们,目光再次转向林渊,缓缓说道:“林渊,抬起头来。”

林渊心中一凛,知道躲不过去了,只能硬着头皮缓缓抬起头,迎向朱元璋那锐利如刀的目光。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清这位开国皇帝的容貌。与画像上那略显怪异的“猪腰子脸”不同,眼前的朱元璋,方面大耳,浓眉环眼,虽然布满皱纹,却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的英武之气。只是那双眼睛,太过深邃,太过锐利,仿佛能将人一眼看穿。

“咱听说,你今日在课堂上,对我大明的祖制,颇有些自己的看法?”朱元璋的声音依旧平缓,但林渊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危险气息。

来了!真正的考验来了!

林渊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回圣上,臣不敢。臣只是在与太孙殿下探讨历代治国得失时,偶发浅见,绝无丝毫妄议祖制之心。若有言语失当之处,皆是臣学识浅薄所致,请圣上恕罪。”

他没有首接否认,而是将问题归结为“探讨学问”和“学识浅薄”,尽量淡化其中的敏感性。

“哦?偶发浅见?”朱元璋的眉毛微微一挑,“你都说了些什么浅见,不妨也说给咱听听。咱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浅见,能让咱的皇太孙都觉得‘切中时弊’。”

这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 quinze 的嘲讽和试探。

林渊心中一紧。他知道,朱元璋这是在给他机会,也是在给他设套。若是说得不好,便是万劫不复。

他迅速在脑海中整理了一下思路,将之前在文华殿所说的关于“制度约束”、“高薪养廉”、“监察独立”等观点,在心中又过了一遍,剔除了其中可能引起朱元璋反感的过于超前的部分,尽量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表述。

“回圣上,”林渊定了定神,缓缓开口道,“臣以为,太祖高皇帝制定《大明律》与《皇明祖训》,为我大明万世奠定了法治之基。然天下之事,变动不居,法度亦需与时偕行。臣斗胆以为,在严明法纪,惩治贪腐之余,亦可从俸禄、监察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以期达到吏治清明,国泰民安之效。”

他没有首接提“制度约束君权”,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吏治”层面,这相对而言更容易被朱元璋接受。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面无表情,让人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

待林渊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你说的这些,倒也不算全无道理。只是,你可知,咱为何要重典治吏?为何要设锦衣卫,行剥皮楦草之刑?”

林渊心中一凛,知道朱元璋这是在考较他对洪武朝酷政的理解。

他恭敬地回答道:“臣愚钝。臣以为,圣上重典治吏,乃是深知吏治败坏乃亡国之兆,故而以雷霆手段,惩前毖后,以儆效尤。设锦衣卫,亦是为了更好地监察百官,肃清朝纲,确保政令畅通。”

这番回答,中规中矩,既点明了朱元璋的初衷,也没有首接评论其手段的得失。

朱元璋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但语气依旧严厉:“既然知道咱的苦心,便当明白,这天下,得来不易!这江山,守成更难!尔等身为东宫伴读,未来国家之栋梁,当以国事为重,以民生为念,潜心向学,辅佐太孙,切不可空谈误国,更不可自作聪明,妄议朝政!”

“是!臣等谨遵圣诲!”林渊等人齐声应道,心中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看来,朱元璋并没有打算深究此事。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即将过去之时,朱元璋却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在林渊身上,声音陡然转厉:“林渊!你可知罪?!”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林渊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一股寒意从脚底首冲头顶。

他做梦也没想到,朱元璋在看似放过他之后,竟然会再次发难!


    (http://www.u9xsw.com/book/jjif0a-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