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暗流汹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暗流汹涌

 

朱允炆的旨意一下,整个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便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开始围绕着“削秦”计划,悄然行动起来。

都察院左都御史暴昭,领了钦差大臣的任命,带上数十名精干的御史和随从,在京城百姓的夹道欢送中,浩浩荡荡地启程前往陕西。

明面上,他是奉旨巡查地方,安抚民情,宣扬朝廷仁德。一路上,他广施恩信,接见地方官员,听取百姓疾苦,摆出了一副“与民休息,不扰地方”的姿态。

暗地里,他却早己与潜伏在陕西的锦衣卫探子接上了头,开始秘密搜集秦王朱尚炳不法的证据,并暗中观察秦王府的动静,以及陕西地方官员对秦王的态度。

与此同时,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也开始行动起来。

大将耿炳文之子耿瑄,领了密旨,星夜赶往河南、山西等地,开始秘密调集卫所兵马。为了不引起外界的怀疑,这些兵马的调动,都以“春季操演”、“防范边患”等名义进行,化整为零,分批次向陕西边境集结。

粮草辎重,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整个计划,都在一种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即便再隐秘,也难免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京城之内,那些嗅觉灵敏的各方势力,很快便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首先是那些与藩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和勋贵。他们通过各自的渠道,隐隐约约地打探到了一些关于朝廷可能要对某个藩王动手的传闻。虽然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尚不明确,但也足以让他们心生警惕,纷纷开始暗中活动起来。

有的试图向朱允炆进言,劝谏他不要轻易挑起事端,以免动摇国本;有的则暗中与相熟的藩王通风报信,提醒他们小心防范;更有甚者,则开始在朝中散布谣言,制造混乱,试图以此来干扰朝廷的决策。

而燕王朱棣在京城的眼线,更是将这些风吹草动,一一密报给了远在北平的燕王。

燕王府内,朱棣接到密报,脸色阴沉如水。

“父皇尸骨未寒,允炆这小子就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对付我们这些叔叔了吗?”朱棣将手中的密信狠狠地摔在桌案上,眼神中充满了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他虽然早就料到朱允炆迟早会削藩,但没想到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急。

“王爷息怒。”侍立在一旁的谋士姚广孝,依旧是一副古井无波的神情,缓缓开口道,“如今朝廷的目标尚不明确,我等也不必过于惊慌。当务之急,是尽快查清朝廷究竟要对哪个藩王动手,以及他们的具体计划。如此,方能早做应对。”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先生去办。务必尽快查明真相!”

“遵命。”姚广孝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一场围绕着“削藩”的暗战,就这样在京城和各地藩国之间,悄然展开。

而身处漩涡中心的林渊,自然也感受到了这股汹涌的暗流。

他每日依旧在翰林院读书,在文华殿伴读,表面上看起来与往常并无二致。但他的心中,却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知道,自己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虽然巧妙,但也并非天衣无缝。一旦走漏了风声,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时常会通过黄观,了解“削秦”计划的进展情况。当他得知暴昭在陕西的行动顺利,耿瑄的兵马也己基本集结到位时,心中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他知道,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刻,越是不能掉以轻心。

这一日,林渊正在翰林院的藏书楼查阅一本关于前朝兵制的古籍,忽然,一个小黄门匆匆跑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林渊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小黄门带来的消息是:皇太孙殿下在文华殿召见他,神色似乎有些……焦急。

林渊心中一紧,知道恐怕是出了什么变故。他不敢怠慢,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随着小黄门匆匆赶往文华殿。

来到文华殿,只见朱允炆正独自一人在殿内来回踱步,脸上带着明显的焦虑和不安。

“殿下,臣林渊奉召前来。”林渊躬身行礼。

“林伴读,快快免礼。”朱允炆见到林渊,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连忙上前一步,拉住他的手臂,急声道,“出事了!出大事了!”

林渊心中一沉,连忙问道:“殿下,究竟发生了何事?还请殿下细说。”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才缓缓说道:“孤刚刚接到陕西八百里加急密报,钦差大臣暴昭在西安府,突然……突然遇刺了!”

“什么?!”林渊闻言,大惊失色!

暴昭遇刺!这简首是晴天霹雳!

暴昭可是“明修栈道”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削秦”计划,岂不是要功亏一篑?

“暴大人伤势如何?可有性命之忧?”林渊急忙追问。

朱允炆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据密报所言,暴大人身中数刀,伤势极重,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但依旧昏迷不醒,生死未卜!”

林渊的心沉到了谷底。

暴昭昏迷不醒,生死未卜,这与死了何异?

没有了暴昭这个钦差大臣坐镇指挥,陕西的局势必然会陷入混乱。而他们暗中调集的兵马,也可能因此而暴露,甚至失去最佳的行动时机!

“是何人所为?可曾查明?”林渊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追问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刺客当场自尽,身份不明。但据锦衣卫初步探查,刺客武功高强,行事狠辣,绝非等闲之辈。而且,他们选择在暴大人即将查实秦王罪证的关键时刻动手,其用心……昭然若揭!”

毫无疑问,这必然是秦王朱尚炳狗急跳墙,派人下的毒手!

“殿下,此事非同小可!”林渊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暴大人遇刺,不仅打乱了我们原先的部署,更可能让秦王察觉到朝廷的意图,从而提前做好防范,甚至……甚至铤而走险,公然反叛!”

朱允炆闻言,脸色更加苍白,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那……那依林伴读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朱允炆六神无主地看着林渊,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虽然是皇太孙,未来的大明天子,但毕竟年轻,缺乏处理这种突发危机的经验。此刻,他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向林渊这个比他还小几岁的少年求助。

林渊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他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才能挽回颓势。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暴昭遇刺,虽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也并非全无转圜的余地。

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陕西的局势,并继续推进“削秦”计划。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殿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三件事必须立刻去做。”

“其一,立刻封锁消息!严禁任何人将暴大人遇刺之事外泄,尤其是不能让京城和各地的藩王知道。否则,一旦引起恐慌和猜忌,后果不堪设想。”

“其二,立刻派遣得力干将,星夜赶往陕西,接替暴大人,主持大局。此人必须智勇双全,既能稳定人心,又能继续暗中调查秦王罪证,并与耿瑄将军取得联系,确保后续行动万无一失。”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朝廷必须立刻做出强硬姿态,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可以借口暴大人在陕西查处贪腐案件,触动了某些不法分子的利益,才招致刺杀。然后,以此为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重点打击那些与藩王勾结,或者有不臣之心的官员和地方豪强。如此,既能转移视线,掩盖我们真正的意图,又能敲山震虎,让那些心怀鬼胎之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将应对危机的步骤和策略,一一剖析清楚。

朱允炆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焦虑之色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决断和狠厉!

他知道,林渊说得对!现在不是犹豫和退缩的时候!他必须拿出储君应有的魄力和担当,才能化解这场危机!

“好!林伴

读所言极是!”朱允炆猛地一拍桌案,沉声道,“孤就依你之策行事!”

他顿了顿,又问道:“只是,这接替暴大人的人选,以及主持‘严打’行动之人,依你之见,何人最为合适?”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人选得当,则事半功倍;人选不当,则可能满盘皆输。

林渊心中早己有了计较。

他缓缓开口道:“殿下,臣斗胆,举荐两人。”


    (http://www.u9xsw.com/book/jjif0a-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