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梁山两败童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梁山两败童贯

 

梁山声势浩大,天下震动,朝廷再不征讨剿灭,将威严将大损!

枢密使童贯上奏官家 ,愿带兵剿灭梁山贼寇!

宋徽宗赵佶当场就同意,命他为兵马大元帅,带领十万大军征讨梁山。

消息传到梁山,大家都很重视。

毕竟这是梁山大聚义后的第一场大战,也是朝廷来围剿兵马最多的一次。

梁山聚义厅!

乔峰坐在中间,左边吴用,右边卢俊义!

两边坐满了大大小小的头领!

“诸位兄弟,朝廷派童贯带领十万大军,来征讨我们梁山。

有什么计策,大家不妨说说。”

乔峰高声说道。

“寨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梁山人多势众,怕他什么鸟官兵!”

鲁智深大喊道。

“哈哈!鲁大师真是快人快语!不过现在朝廷派来十万大军,兵力超过我们不少,硬拼的话,绝非上策。”

吴用哈哈一笑说道。

“呵呵,军师说的不错!听军师的语气,似乎有了退敌之策?”

乔峰笑笑说道。

吴用笑笑说道:“童贯是朝廷权臣,官至枢密使,今奉命率十万大军征讨我们梁山泊。

但他轻视我们梁山兄弟,企图一举剿灭,我们可以利用他的这个心理,来针对性的部署

1. 初次交锋——诈败诱敌

当童贯大军压境,我们梁山兄弟采用“十面埋伏”之计。

秦明、林冲等头领先后出战,故意诈败,引诱官军深入。

童贯见梁山“溃退”,必定会误判形势,下令追击,陷入埋伏圈。

2. 十面埋伏——分割围歼

我们梁山可以利用地形,将童贯大军分割包围。

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等分率兵马截断官军退路,武松、鲁智深等步军正面冲杀。

到时候官军阵型必然大乱,我们梁山兄弟采取火攻、箭雨和伏兵,定能打得童贯溃不成军。”

众人听了吴用的话,都是深表赞同!这家伙不愧是智多星,真是诸葛在世!

“大家既然没什么意见,那就按照军师的计划,各自去安排吧!”

乔峰起身笑笑说道。

众人依计行事,事情的发展,果然和吴用所料不差。

整个过程如同按照吴用的剧本上演一样,几乎没什么大的差错。

梁山众人,击溃了童贯的大军。

童贯在乱军中险些被活捉,幸得部将拼死保护,仓皇逃至济州。

此战官军损失惨重,折损大半兵马。

众人对吴用的智谋,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乔峰在战事结束后,也在用心的分析吴用的计策。

发现这个家伙,真不简单。

首先是心理战:梁山通过诈败瓦解童贯戒心。

其次是利用地利优势:利用水泊、芦苇荡等复杂地形设伏。

第三是各兵种协同作战:马步水军配合,头领各展所长。

“吴用这人,还真是大才!既能出阴损的毒招,也有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领。

这人要是用好了,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帮助,如果他有什么其他想法的话,那也非常的危险。”

乔峰心里思索着。

话说童贯败回东京后隐瞒败绩,但梁山威震朝廷,他如果不能剿灭的话,自己这个位置也就悬乎了!

不过此役也暴露了朝廷军队的腐败和无能梁山众英雄的强大战力。

童贯第一次征讨梁山失败后,不甘心失败,重整兵马再次进攻梁山。

大家对吴用的智谋,那是相当的佩服,这次还是让他来出谋划策 ,指挥大家分工作战。

童贯第一次征讨梁山时,因轻敌冒进,中了梁山的“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归。

回京后,他隐瞒败绩,谎称梁山贼寇势大,请求增兵再战。

宋徽宗准奏,童贯调集更多精兵强将,准备第二次征讨梁山。

童贯此次率领更精锐的禁军,包括鄷美、毕胜等大将,并携带更多攻城器械,意图一举踏平梁山。

他吸取上次教训,不再贸然进攻,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吴用知道童贯此次谨慎,便决定以阵法迎敌。

吴用摆下“九宫八卦阵”,由卢俊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鲁智深、武松等大将分别镇守各门,形成严密防御。

童贯见梁山摆出阵法,便派鄷美、毕胜等将领率军冲击。

但梁山阵法精妙,各路人马配合默契,官军多次冲锋均被击退。

童贯见强攻不成,便下令撤退,准备调整战术。

吴用见官军撤退,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卢俊义、关胜率骑兵从两翼包抄,林冲、秦明正面冲杀,武松、鲁智深等步军猛攻官军后队。官军大乱,溃不成军。

童贯见大势己去,在亲兵保护下仓皇逃命。梁山好汉一路追杀,官军死伤惨重,辎重尽失。

童贯最终仅带少数残兵败将逃回东京。

两败童贯梁山声威大震,天下闻名!

战事结束后,乔峰又分析吴用这家伙的手段。

首先是阵法运用:吴用摆出“九宫八卦阵”,以守为攻,消耗官军锐气。

其次还是协同作战:梁山马步水军配合无间,各头领发挥所长(如花荣射杀敌将、武松、鲁智深冲阵搅乱敌军)。

最后又是利用心理战:童贯因上次失败而过度谨慎,反被梁山抓住战机反攻。

乔峰对吴用这个家伙,真是越来越佩服了。

心中也在想着,这样的人是否可以让他真心的忠于自己呢?

乔峰想到这里,打算找机会要好好的和吴用聊聊,试探试探他的忠心程度,自己也好有所防范。

不然的话,留着一个如此毒士,在自己的身边,还是非常的危险。

童贯二败后,朝廷震动,宋徽宗不得不重新评估梁山实力。

高俅趁机请命征讨!

面对自己这个自王府里就带过来的亲信,宋徽宗赵佶对高俅还是很不错。

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他更多的兵马。

高俅亲带十方节度使,精锐的陆军和水军,浩浩荡荡的向梁山出发。


    (http://www.u9xsw.com/book/jj0ihf-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