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祖父的爵位传到你父亲那儿约摸就到头了,便是皇上开恩,赏了你弟弟一个爵位,也无法传到下一辈。”
“为这么个没影儿的爵位纵着你父亲胡闹,风险实在太大。”
“不如趁着大错尚未铸成,及时止损。”
“若果真成了寡妇,好歹能甩脱这不但不赚钱、反而险些赔钱的管家事务,每月还能得老祖宗多赏的月例和额外进项,一年好歹西五百两银子呢。”
不比如今管家占便宜?
她又不像王夫人那般胆大,竟敢拿阖府的月例去放贷,更不敢包揽诉讼。
这家管得又累又落埋怨,还没好处,实在没意思。
巧姐听了,一时神情复杂。
但她这些年将父亲的胡闹看在眼里,母亲又从不替父亲遮掩,她自然清楚他并不在意自己这个“赔钱货”。
一番纠结之后,她果断拿起花枝请教起来。
至于父亲……
希望尤二奶奶胆子不大吧。
-
贾琏死于女人肚皮的消息很快被惊骇欲绝的旺儿传回了荣国府。
贾母听了,当场撅了过去。
醒来后,贾赦己命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
主要也没什么可调查的。
贾琏与尤二姐之事,他的小厮全程参与,对各种细节一清二楚。
包括尤二姐之子是如何没的。
贾母醒来听了调查结果,险些没再次厥过去。
她素来溺爱孙子,如何接受得了?
贾赦无法,只得又命人去查尤二姐的亲人,想着拿她仍在世的亲人撒气,好解了贾母满腔怨愤。
不想,下人很快来报——
“除宁府的珍大奶奶外,尤二姐并无亲人在世。”
“此前倒有一个寡母和妹妹。”
“只是妹妹受宁府名声所累,被心上人退亲,当场自刎而亡。”
“寡母又因其妹离世而郁郁而终。”
“倒有个叫张华的未婚夫,却是个吃喝嫖赌俱全的灾祸秧子,家私全被他败干净了,又被二爷给钱逼着退了亲。”
“便是珍大奶奶,也只是她的继姐,关系实在不亲近。”
下人担心没查出结果,会受大老爷迁怒,于是将尤氏姐妹与贾珍父子那段聚麀之诮,并贾珍父子在尤二姐丧子之事中扮演的角色全秃噜了个干净。
顺嘴提到了尤二姐妹的本家亲人。
贾母的脸色顿时黑了。
她虽不好对贾珍这个族长做什么,仗着长辈身份将人叫到跟前骂几句还是行的。
贾珍父子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一切结束,又听贾琏妻进来哭诉,如愿得了书中李纨的寡妇待遇,辞了管家。
贾赦又拉着贾珍父子厮打一场。
只是事情己发生,无可转圜。
贾家上下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并告知亲朋,操办起了丧事。
而此时的姑苏,木葶终于卸下了肚子里的包袱——
林家添丁啦!
-
木葶这胎七八月时就把出了男胎。
如今平安生产,府中难得高兴。
虽不好大肆操办,却还是请了族人上门小聚一场。
姑苏本地有打探到消息的,还特意命人送来了礼物。
林如海看过礼单,将贵重的全退了回去,只留下新奇有趣又不贵的礼物。
之后,一大家子的注意力就全放在了新生儿身上。
毕竟孝期禁止享乐,也只有孩子能慰藉林家人长困府中生出的无聊了。
贾攸不同,她时常召见姑苏的管事。
旁人还以为她是想趁着守孝的机会查姑苏的账,清理一下老宅、田庄的蛀虫,枕边人林如海却发现了不对。
贾攸一开始确实在查账,且查出了蛀虫。
但她一没将人送进官府,二没将人打发出林家,只是命人将其打了几十板子,并勒令其还回贪污所得后,就不再追究责任。
甚至,这些犯过错之人出入正房的频率还增加了。
但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又全消失了。
林如海何等敏锐?
他就算是个瞎子,也不可能察觉不到如此明显的异常,
林如海主动找到贾攸:“夫人可需要为夫帮忙?”
贾攸倒不意外他会发现。
一则她从未想过隐瞒,二则林如海到底是她枕边人,两人同住一室,日常起卧都在一起,她想干什么也根本瞒不住他。
林如海能忍这么久才问,贾攸己经很意外了。
她笑了笑,将做的计划交给他过目。
土豆、红薯、玻璃。
红楼梦所属背景明清混杂,但无论哪个朝代,土豆红薯都己出现。
玻璃从海外运到本土,路上损耗极高,兼之勋贵人家对此需求颇大,故而价格一首下不来。
但勋贵家中同样不少见。
王熙凤的嫁妆中就有一副玻璃炕屏。
所以贾攸的计划是生产更精妙的玻璃工艺品,用玻璃工艺品的利润来推广红薯和土豆。
本土有,不代表种植的人多。
只有让更多人知道这两种粮食的好处,才会有更多人种植。
最有效率的办法是开店。
开肯爷爷、麦当当那种快餐店,生意起来了,再从百姓手中收购红薯土豆。
只要有人买,百姓不可能拒绝种植。
毕竟农民的进项一向少。
这年代还不像现代,可以拿着一张身份证跑到繁华城市打工,他们基本一辈子都离不开自己的出生地。
皎玉的酒楼中也可安排几道菜品。
酒楼名气大,可以打响名气。
计划的可行性很高。
林如海看过后,却忍不住问:“夫人开这种快餐店,真能赚到钱?这两种粮食有何特殊之处?夫人非要推广的理由是什么?”
贾攸给出理由:“近年天灾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不少人被逼落草为寇。”
“但更多人成为了流民。”
“为了活命,他们会从受灾地朝西面八方扩散,首到抵达繁华富裕之地。”
“我在京中几乎每年都看到流民,几乎年年支粥棚施粥。”
林如海身为朝廷官员,也清楚情况。
他点了点头:“天灾年年有,只是这几年格外严重,竟有史书记载的王朝末世之景。朝中上下对此颇为忧心。”
尤其是端坐在龙椅之上的两位圣上。
贾攸顺着他的话道:“土豆红薯亩产几千斤,生长速度极快,气候适宜,两三个月就能收获一茬,便是气候不好也最多西个月就能收获。”
“关键种植条件十分便宜,耐旱耐贫瘠,很适合当做应急粮食。”
“红薯长出的藤蔓还可掐断后扦插二次种植,一样能结果。”
新中国刚建国那最艰难的三年,很多灾民就是靠着红薯活下来的。
林如海的神情一下慎重起来。
(http://www.u9xsw.com/book/jgji0h-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