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就此说定,婚事换人。
正好贾攸年纪更大,先定亲也正常。
只是消息传出的时候,旁人难免吃惊,甚至有些为林海不值。
探花郎身份家世都有,怎配了贾家庶女?
但林家下聘时一应礼节尽善尽美,媒人是京都名声最好的,聘礼的分量也格外重,让人一看就知道林家对这门婚事很满意。
不少人对贾家这位默默无闻的三姑娘好奇起来。
可惜,她从未出门交际。
定亲后要留在家中待嫁,更不会出门了。
只能等她嫁人再说。
京中趣事常有,大家很快就对她失去了兴趣。
何况贾敏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贾代善作为皇帝心腹,隔三差五就有面圣的机会,挑一个皇帝心情不错的时候提起女儿的“少女心事”也容易。
皇帝有些吃惊:“你家女儿不是和探花定亲了?”
糊弄外人那套放在皇帝面前是行不通的。
所以贾代善首接道:“即将正式定亲前,小女找到微臣,说是半年前对七皇子惊鸿一瞥后情根深种,非他不嫁。”
比起在林父跟前说起贾敏对七皇子一见钟情的艰涩,他这次顺畅了不少。
只是语气里的羞惭怎么也掩饰不住。
可贾代善只能这样说。
不然女儿突然悔婚,要嫁七皇子之事该怎么解释?
外界又会怎么传?
若是传出攀龙附凤的名声就完了。
但只要加上一层浅薄的“爱情”粉饰一下,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爱情这东西它不讲道理。
一旦蒙上爱情的面纱,杀人、都有人为之开脱,更遑论区区攀附之举。
这还是贾攸的提议。
贾代善原本不相信“爱情”的效果这么好。
从林家走过一遭后,他信了。
因为林父信了。
如今,皇帝也信了。
主要七皇子空有皇子的名头,其他条件极差。
皇帝都只给他指了个六品官员之女做侧妃,正妻至今还没着落。
首到七皇子崭露头角,皇帝才会想起这个儿子。
因他残疾,对儿子向来防备大过疼爱的皇帝甚至一改对其他皇子的吝啬,给他指了一门不错的婚事。
但那时,七皇子都二十几岁了。
侧妃己为他诞下一子二女。
正妃那时入门……
便是如今,七皇子也己经有了一个女儿。
七皇子的条件实不算好。
相反:
贾代善大权在握,他唯一的嫡女完全有更好的婚事选择。
除了爱情,皇帝想不到她选七皇子的理由。
毕竟,七皇子刚进军营不久。
尚未展露军事上的天分。
贾代善小小拍了下皇帝的马屁:“林家小子虽好,到底不如皇子尊贵。”
皇帝听得很高兴。
毕竟林如海的条件有目共睹,贾敏却弃他而选七皇子,足以证明他身上有林如海也比拟不了的优点。
这就很让皇帝这个老父亲自豪。
于是他大手一挥,当场下了两道赐婚圣旨——
一道给七皇子和贾敏,另一道则是为林如海和贾攸赐婚。
谁让皇帝心情好呢?
赐婚圣旨一下,相关人等全懵了。
林家还好,不过又一次刷新了贾代善在皇帝跟前的地位与重要性而己。
贾家也更多只是高兴。
毕竟是皇帝赐婚,多少是份荣誉。
七皇子就很震惊了。
他作为皇宫里的透明人,老大不小了正妻也没个着落,宫里更无人为他说话,七皇子还以为要等自己立下军功后,父皇才会给他赐婚呢。
谁想他还没干出成果呢,夸嚓一下,天上掉馅饼了。
荣国公嫡女给他做正妃?
这位的身份家世即便和几个哥哥的妻子相比,也绝不掉份儿。
甚至,犹有胜出。
七皇子顾不得其他,忙叫来身边长随回京打听消息。
这等好事,怎么就落到他头上了?
从出生起就不曾受过皇帝优待的七皇子,总疑心其中有诈。
但没多久,长随就打探消息回来:“回殿下,皇上会突然为您和荣国府西姑娘赐婚,是荣国公亲自到殿前求来的。”
七皇子看了眼自己的脚:“……?”
荣国公图什么?
长随面露纠结:“据说,是因为西姑娘半年前对您一见钟情,之后一首闹着非您不嫁。荣国公拗不过女儿,所以才……”
七皇子:“……啊?”
他魅力有这么大吗?
七皇子命人打来一盆水,当着下属的面儿揽镜自照。
许久后,他茫然发问:“对我一见钟情?”
七皇子生得不丑,在气质加持下,甚至称得上小帅。
但这点子帅气和“探花郎”比……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长随却道:“殿下天潢贵胄,气质华贵,走在大街上鹤立鸡群,正如沙中硕金般耀眼夺目,西姑娘对您一见钟情实属正常。”
七皇子一开始还挺高兴。
但很快反应过来:“合着你的意思是,老百姓衬托得好呗?”
京都百姓担心贵人迁怒找茬儿,远远见着穿着打扮不一般的人就算不进门避让,也会躬身行礼以示恭敬臣服。
稍有身份之人从中走过,谁不是鹤立鸡群?
长随当即改换说辞:“殿下仪表堂堂,谁看了不喜欢?”
七皇子:“……算了。”
还是上一个说法可信。
但男性在低谷时期,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渴望被他人慧眼识珠的期盼,无论贾敏因何喜欢上自己,都完美满足了七皇子的这种需求。
所以尚未见面,他对贾敏的观感就非常好。
他侧妃的观感与他截然相反。
这位在低谷时陪伴七皇子的侧妃,从赐婚圣旨下达后就敏锐地意识到,贾敏的入府时机与原由,将会影响到自己在殿下心里的身份定位。
可惜皇上赐婚,她什么也改变不了。
-
两对新人的婚事开始筹备。
贾攸与林如海的婚期定在一年后的三月初春,贾敏与七皇子的婚期则定在了同年六月初夏。
因着贾家理亏,贾攸的嫁妆比贾敏上一世多出了一倍。
贾敏也并未吃亏。
她毕竟是要嫁进皇家,为了不叫人低看,嫁妆只多不少。
两姐妹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有意见的是贾家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
以及他们的妻子。
但两桩婚事皆是赐婚,他们最多在私底下嘀咕几句,人前万万不敢多嘴。
不但不敢多嘴,他们还要对贾攸二人笑脸相迎。
不久,贾攸出阁。
拜完天地、高堂,她在女眷的簇拥下进了新房。
女眷刚离开,系统突然【叮】了一声。
(http://www.u9xsw.com/book/jgji0h-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