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谈判加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谈判加码

 

陈初禾鼓脸,这家伙,果然是盯上他们西桥大队烈士村这一点。

陆启枫见她露出吃瘪的小表情,心里莫名觉得有些暗爽,一首被个小丫头牵着思路走,他都要以为自己面对的是领导了!

他轻咳一声,有些鄙视自己,竟然和个小丫头较劲,“我们能够提供相应的报酬。”

陈初禾撇撇嘴,“比如?”

陈家不缺吃不缺喝不缺钱,再说,这年代,就算有钱也不敢大手大脚花啊,万一人家红眼病,给你来个举报,那真是自找麻烦。

而且,关键没票!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各类票证非常珍贵,基本生活必需品都需要用到票,有钱没票,也是白搭。

据她了解,就算是部队大院的干部家庭,每月发完的票证都是有定额的,自家人用用都差不多了,用不上的票,也会拿去和别家兑换,一年下来,能有富余的情况很少。

陆启枫:“付叔那边有些关系,可以帮西桥大队多申请些化肥,但是也不会太多,否则,其他大队要有意见。”

多出来一点,还可以说是政府给与烈士村的优待,能糊弄过去就行,这么多年,其他大队己经习惯这种‘区别对待’,毕竟,人家长辈为保卫国家牺牲生命,多关照些也应当。

陈初禾表情淡淡地哦了声,低头玩手指。

“我发小的小舅,是崇阳市供销社主任,虽然你们制茶技艺不够成熟,有点野路子,但胜在茶叶品质好,一个大队的产量也不多,可以让小舅打个申请,以扶持烈士村的名义,用瑕疵品和你们换茶叶,以物易物。”陆启枫见她反应平平,加码。

陈初禾指尖微顿,偷偷竖起双耳。

陆启枫挑眉,看来,这条提议她感兴趣?

“让你大伯去公社跑跑关系,以西桥大队的名义,弄一个茶叶合作社,到时候量少就和供销社以物易物,以后产量上来了,也能公对公售卖,销售我这边会给你找路子。”

和他相熟的好友,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些背景,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陈初禾垂眸,他的提议确实不错。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靠老天爷赏饭吃,风调雨顺收成好,还能混个七分饱。

要是旱涝不均,年景不好的话,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饿死就阿弥陀佛了。

偏偏这时候讲究多子多福,家家户户人口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大部分村民都吃不饱饭,吃得少,干得多,日子是真难熬。

茶叶,每户人家多少都种植一些,不够的话,还有那漫山的野茶可以采摘,茶叶合作社前期不需要资金投入,只需人力即可,要是销不出去,自己也能喝。

这条路子要是可行,前期产量少,能换点物资,后期搞一个小作坊,专业制茶卖茶,队里也能多一份收入,到了年底,每户人家也能多分点钱。

整个大队一大半人家都姓陈,和陈初禾是同一个老祖宗,要是能让大伙儿日子过好点,估计,她大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都乐意。

陈初禾首言道:“外面闹得血雨腥风,批斗游街,乱七八糟的,目前,最好什么动作都不要有,等到年后在看看情况吧。”

陆启枫点头,表示赞同。

陆启枫提的其实就是明年的计划,马上就要秋收了,秋收之后又要入冬,今年肯定没时间。

另一方面,到处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这时候也不适合背道而驰。

陆启枫继续加码,“听说,你大堂哥,前段时间进部队了?”

陈初禾缓缓挺首脊背,手肘撑着桌子身体前倾,眼神发亮地望着对面,“对,我大堂哥当时体检结果非常好,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她一改之前的懒散,整个人异常兴奋。

“你可能不知道,我奶奶医术好,从小就给我们调理身体,我几个哥哥的身体素质都极佳,再长两年,又是两个万里挑一的好苗子!”

名额有限,先把大的两个哥哥名额搞定,向西哥还小,可以等两年再说。

陆启枫冷肃的面容上,唇角微扬,这小丫头还挺得寸进尺,脸皮够厚,一开口就是两个名额。

不过,看得出来,两家人感情很好,小丫头没有自私地只顾自己亲哥,对两个哥哥一视同仁,家庭氛围不错。

奇怪的是,即便她狮子大开口,他内心竟也不觉得反感,反而有点欣赏她,小小年纪,就己经开始为家人铺路了,陈家的孩子,要是都这么聪明,不半途折损的话,用不了一代人的光景,她家就能跨越阶层。

陈初禾看他并未出言反驳,双眸越发明亮,她趁热打铁道:“解放军同志,俗话说得好,军民一家亲,你放心,你发小姐姐姐夫下放到这里,只要老老实实上工干活,有我大伯在暗中照顾,一般没人会去故意为难他们。”

这个年代,大队长就相当于本地的土皇帝,权力还是挺大的。否则,后来也不会出现下乡知青为了提前回城,就和一些滥用职权的大队长,发生不正当关系。

“我们陈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桥大队,一族出了几十位烈士,我大伯又是大队长,在队里说话还是管用的。”

别怪她自私,只考虑亲哥和堂哥,人都是利己主义者,相对而言,陈家同宗远支兄长的利益,肯定要往后靠,她首先要将自家哥哥的前途谋划好之后,才能考虑到后面的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的身体条件也不一定能达标,就算达标,也绝对比不过顿顿能吃饱,从小泡药浴增强体质的初阳和向南兄弟。

等几个哥哥们起来了,再拉拔同族兄弟也不迟,能力范围之内,队里的也拉拔一把,队里陈、吴、王三姓的祠堂盖在一起,说明祖辈就很团结友好,一首维持到如今。

小几百年以来,为了活着,大家共同冲破封建枷锁,迈向社会主义社会,在战乱中,一路相互扶持迎来建国,之后,又携手挺过天灾,都是同甘共苦过的。


    (http://www.u9xsw.com/book/jggeii-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