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滩晒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滩晒法

 

次日。

咸阳宫朝会。

气氛较之往常,透着几分难得的松弛。

或许是关中粮产初见成效带来的底气。

或许是纸张的便捷让公文流转顺畅不少,积压的事务得以更快处理。

连带着百官脸上的紧绷感,似乎都舒缓了些许。

陈安站在新晋的少府少监位置上,虽不算显赫,却也脱离了纯粹的“白身”行列。

他先是简明扼要地汇报了造纸工坊近期的产量提升,以及市面销售的初步反响。

嬴政听着,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但眼底的满意之色毫不掩饰。

汇报完毕,陈安并未立刻退下。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说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此言一出,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了这个年轻的少府少监身上。

嬴政抬眼看向他,示意他说下去。

“臣近日思索,国之根本,在于民生。民生之要,除食之外,莫过于盐。”

“盐,维系民力,亦是国库重要来源。”

“然,当今天下制盐之法,多为煮盐。”

“此法需耗费大量薪柴,动用民力甚巨,且产量有限,盐价居高不下。”

“百姓困于盐价,往往食盐不足,体虚力弱。”

“长此以往,于国力民生,皆有损耗。”

陈安的声音清晰平稳,在大殿中缓缓回荡。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

“臣斗胆,请奏陛下,推行一种新的制盐之法。”

“新法?”

嬴政眉头微挑,透出几分兴趣。

“此法名为‘滩晒法’。”

陈安开始详细阐述。

“无需深入内陆砍伐林木,亦无需架锅生火。”

“只需于沿海之地,寻觅地势平坦、日照充足之滩涂。”

“挖掘盐池,修筑沟渠,引入海水。”

“借日光之力,凭海风之助,令海水自然蒸发。”

“水分消散,盐分自会结晶析出,俯拾即是。”

他刻意强调了几个关键点。

“此法,几乎不需薪柴,极大节省民力。”

“其产量,远胜煮盐百倍。”

“成本之低廉,更是煮盐法望尘莫及。”

陈安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御座上的嬴政,开始描绘那的前景。

“一旦此法功成,盐价可降至如今十之一,乃至数十分之一。”

“天下百姓,再无缺盐之虞,体能必将大幅提升,耕作、兵役,皆能受益。”

“更重要的是,国家盐税,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产量剧增、成本降低而数倍增长!”

“届时,国库充盈,无论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或是兴修水利,造福万民,都将拥有远超以往的财力支撑!”

“此法若成,亦是一大利国利民之‘神器’!”

陈安的话音落下,大殿内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盐价降低十倍?

国家盐税成倍增长?

这幅图景太过震撼,以至于许多官员一时间难以消化。

就在此时,一个苍老却带着十足威严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异议!”

须发皆白,身着御史大夫官服的老臣,颤巍巍地走出队列,正是主管监察,也对盐铁事务有相当发言权的人物。

他脸色铁青,眼神锐利如刀,首视陈安。

“陈少监所言,听似美好,实则荒谬!”

“滩涂晒盐?闻所未闻!”

“煮盐之法,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岂是凭空臆想便可取代?”

老御史的声音带着怒气。

“再者,沿海之地,多为烟瘴蛮荒之所,气候潮湿,毒虫遍地。”

“若要大规模挖掘盐池,修筑沟渠,需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钱粮?”

“若此法最终证明乃是虚妄之谈,只是纸上空想,如此巨大的投入岂非付诸东流?”

“届时,空耗国库,靡费民力,谁能承担此责?!”

老御史的话音刚落,立刻有数位官员出班附和。

“御史大夫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啊!”

“煮盐之法,虽有不足,然行之有效,尚且稳妥。新法风险莫测,不可不慎!”

“陈少监年纪轻轻,骤登高位,或有奇思,然治国大事,岂能凭一腔热血,纸上谈兵?”

“沿海工程浩大,万一不成,动摇国本!”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矛头不仅指向了“滩晒法”本身,更隐隐指向了提出此法的陈安。

更深层次的,是那看不见的利益链条。

滩晒法一旦成功,意味着现有煮盐体系的彻底颠覆。

那些依靠煮盐获取暴利的盐商,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吏,他们的利益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才是他们如此激烈反对的根源所在。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与诘难,陈安的面色却异常平静。

他仿佛没有听到那些夹枪带棒的指责,只是再次躬身。

“回禀陛下,御史大夫与诸位大人的顾虑,臣己思量过。”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纸质文稿。

“此乃臣根据现有煮盐法之成本、效率,与滩晒法之预估数据所做的对比。”

内侍接过文稿,呈至嬴政面前。

嬴政接过那叠纸,没有立刻翻看,而是示意陈安继续。

“诸位大人提及祖宗之法,臣以为,祖宗之法亦是前人根据当时情境所创。”

陈安的声音不卑不亢。

“时代变迁,情势不同,为国为民,理当因时而变,岂能墨守成规?”

他顿了顿,看向那些脸色不善的官员。

“至于耗费民力、空耗国库之忧,臣并非提议立刻在所有沿海郡县大规模推行。”

“只需选取一处条件适宜之地,小范围进行试点。”

“投入无需巨大,所需人手亦可从少府调集部分,再辅以当地民力。”

“若试点成功,产量、成本之优势一目了然,自然可逐步推广。”

“若试点未成,损失亦在可控范围,绝不会动摇国本。”

陈安这样说不是担心会失败,这是后世验证过的法子怎么可能会出问题,他提出试点只是为了安一下他们的心而己。

嬴政听着陈安的陈述,目光在陈安和那些反对的官员之间来回逡巡。

他心中盘算。

陈安带来的土豆红薯,解决了粮食大患,功勋赫赫。

还有纸张便利了政令传达,提升了统治效率,价值连城。

而且他是来自两千年后之人,眼光和能力自然不用怀疑。

而盐税,是国家税赋的重中之重,一旦能大幅提升,大秦的财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降低盐价,更能收拢民心,让百姓感受到大秦统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风险?

陈安提出了试点,风险可控。

至于那些反对的声音……

嬴政看了一眼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员们,他们眼中的担忧与怒气,他看得分明。

他们反对的,是可能失去的利益,是可能被颠覆的旧秩序。

但朕要的,是大秦的强大,是万世的基业,是天下归心。

旧的利益,在新的时代面前,是可以被牺牲的。

“无需多言!”

嬴政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不容置疑。

大殿内瞬间落针可闻。

“滩晒法是否可行,一试便知!”

他锐利的目光落在陈安身上。

“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

“选取东海郡一地,即刻开始试行!”

“所需人手、物资,少府全力配合!”

“朕,等你的好消息!”

陈安心中一凛,感受到政哥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政哥,你就好好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http://www.u9xsw.com/book/jegfab-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