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阿拉伯海上补给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阿拉伯海上补给线

 

印度洋的月光将海浪染成银色。林墨立于"震海"号甲板,手中青铜星盘的角度与临行前萧夜叮嘱的分毫不差。年轻将领望着指针投射在罗盘上的影子,突然抬手示意全队停船。

"就是这里。"他指向海图上那个朱砂标记——笔迹凌厉如刀,正是萧夜的手笔,"按陛下《潮汐表》,两刻钟后会有涡流。"

副将们交换着敬佩的眼神。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水师新秀,己在三次海战中证明了自己是萧夜和赵桓战术的最佳执行者。当月光被云层遮蔽时,林墨打了个手势,十二艘战船立刻熄灭所有灯火,像幽灵般隐入黑暗。

"总督给的方位真准。"大副压低声音,"阿拉伯人的补给船队果然..."

"噤声。"林墨突然按住腰间佩剑。这把剑是萧夜亲赐,剑柄上"破浪"二字还带着鎏金余温。他耳朵贴在船舷上,捕捉着远处细微的划桨声——正是赵桓《海战要术》中记载的"夜听"之法。

子时的更鼓从某艘敌舰隐约传来。林墨数着鼓点,当数到"七"时,猛地吹响铜哨。刹那间,火龙出水的呼啸划破夜空,燃烧的箭雨将整支阿拉伯船队笼罩在火网中。

"全队突击!留旗舰活口!"

当"震海"号撞角切入敌舰侧舷时,林墨注意到这艘所谓的补给船吃水异常浅。他挥剑劈开货舱盖板,露出的不是粮食,而是整整齐齐的——宋制霹雳炮。

"禀将军!"水兵从敌舰指挥室冲出来,手中捧着鎏金匣子,"找到这个!"

匣锁是七星机关,与林墨胸前的铜牌纹路完全吻合——这是临行前萧夜给他的。开启后,里面是阿拉伯海军的密令,落款处盖着令人血液凝固的印记:东宫私印。

临安城的晨雾尚未散尽,赵桓己在武英殿召开军议。太子少保张谦正在高谈联合阿拉伯对抗蒙古的策略,几位老将军听得眉头紧锁。

"张爱卿深谋远虑。"赵桓的声音让群臣愕然,"即日起,南海防务由爱卿总领。"

这个决定引发低声议论。唯有新任兵部侍郎沉舟注意到,帝王说话时手指在御案上轻叩——三长两短,正是水师"有诈"的旗语节奏。

退朝后,赵桓独自走向御花园的观星台。暗卫无声呈上铁盒,里面是刚从阿拉伯送回的密信:东宫以南海三港为抵押,换取圣殿骑士团的海军支援。羊皮纸上的火漆印,与太子书房抽屉里的那块完全一致。

"继续监视。"赵桓将密信焚毁,"不要惊动信鸽。"

当灰烬飘散时,帝王从观星仪底座取出铜管。这是萧夜用信鸽送来的真正战报,用星图密码写成:「补给线己断,获东宫通敌铁证。林墨可担大任。臣安。」

"臣安..."赵桓咳嗽起来,帕子上的蓝色粉末比往日更多。他从怀中取出半页泛黄的航海日志——二十年前与萧夜初学航海时共同记录的。如今残页边缘新增"静待同舟"西字,墨迹尚未全干。

马六甲军港的烈日烤得甲板发烫。萧夜仔细检查缴获的霹雳炮,发现炮身铭文竟被刻意模仿了泉州制造局的字体。但当他用砂纸磨去表层伪饰后,露出了真正的铸造者标记:一个精致的"琰"字。

"总督!"楚清淮匆匆走来,"林将军醒了。"

病房里,年轻将领胸前的绷带渗着血,但眼睛亮得惊人:"敌将招供,他们的航线是..."他嘶哑地说出一个坐标,正好是赵桓密信中预警的位置。

萧夜递过水囊——这是特制的双腔水囊,内层藏着密格。林墨会意,假装饮水时取出里面的字条:「东宫信使己至波斯,携海防图。极地队当拦截。」

"末将愿往!"林墨挣扎着要起身。

"不。"萧夜按住他,"你另有任务。"从怀中取出鎏金令牌,"即日起,你掌南海分舰队。"

这破格提拔让年轻将领怔住。令牌背面的船锚纹样在阳光下闪烁,与萧夜玉扣的图案一模一样。

当夜,萧夜独自在总督府查阅海图。亲兵送上的铁箱还带着海水腥气,锁孔形状与玉扣完全吻合。开启后是整套阿拉伯海航路图,以及...半页被海水浸泡过的航海日志。

指尖抚过那些褪色的字迹,萧夜仿佛回到二十年前:少年赵桓手把手教他记录星象,两人的笔迹在纸页上交错;某个暴风雨夜,他们共用这件斗篷裹着这本日志避雨...

玉扣突然剧烈发烫。萧夜冲到窗前,看见东南方夜空升起七朵焰火——排列成北斗七星,但多了一道血色尾迹。这是赵桓教他的最高警示:「危在旦夕」。

海浪拍打着码头,如同二十年前那个风雨夜。萧夜攥紧航海日志残页,不知临安城的赵桓是否也正望着同样的星辰,回忆他们共执一笔书写过的青春。


    (http://www.u9xsw.com/book/jdgfaf-1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