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战前筹谋 第二节:战术改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战前筹谋 第二节:战术改良

 

青藏高原的罡风掠过唐蕃军营,吹得牛皮帐篷猎猎作响。陈玄策摊开西域地形图,羊皮纸上的朱砂标记在烛光下泛着暗红,宛如未干的血迹。玉符残片在案头微微发烫,破损处渗出的金液在地图上晕染,竟与阿罗那顺势力范围的边界线完美重合。

“大人,吐蕃骑兵虽勇,但在天竺丛林难以施展。”噶尔·赞婆将军的声音混着寒风灌进营帐,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望着地图上蜿蜒的密林标识,眉头紧锁,“去年泥婆罗商队误入瘴气林,三百匹战马无一幸免。”

陈玄策的手指划过德干高原的褶皱地形:“正因如此,我们要以‘变’破‘强’。”他取出从大唐带来的《武经总要》残卷,书页间夹着几片干枯的天竺树叶,“阿罗那顺惯用正面强攻,我们便避其锋芒——在狭窄山道设伏,于沼泽地带火攻,让他的重骑兵和战象变成累赘。”

次日清晨,训练场中央竖起一座三丈高的沙盘。陈玄策用青稞粒标注敌军营地,碎陶片代表己方据点,当众推演改良战术。当青稞粒组成的“黑甲军”踏入峡谷模型时,他突然撒出一把染成红色的木屑:“看!此处两侧悬崖陡峭,只需点燃预先埋设的硫磺,再用床弩封锁出口...”话音未落,玉符残片光芒大盛,沙盘上竟浮现出立体的幻象——熊熊烈火吞噬黑甲,哀嚎声穿透时空。

为验证改良后的战术,陈玄策在训练场复刻天竺地形。工匠们挖凿出纵横交错的沟渠,引入浑浊河水模拟沼泽;用藤条与树枝搭建出密不透风的“丛林”。三百士兵分成红蓝两队展开演练,蓝方模仿阿罗那顺的重装部队,却在穿越“沼泽”时深陷泥潭,红方的轻装步兵趁机抛出浸油绳索,瞬间点燃整片区域。

“传统阵法在西域行不通。”陈玄策召集将领,将竹简上的阵型图投入火盆,“我们需要新的战阵——”他展开一卷素绢,上面用金粉绘制着三环相扣的图案,“三才连环阵。步兵持盾为‘地环’,抵御冲击;弓兵搭弩为‘天环’,远程压制;骑兵藏于两翼为‘人环’,伺机突袭。三阵可分可合,如水流般变换。”

为适应天竺的高温气候,军器监日夜赶工。陈玄策亲自监督,将皮甲内衬换成透气性极佳的麻布,缝隙处嵌入驱虫的艾草与雄黄;又命铁匠将弯刀弧度加大三寸,使之更适合丛林劈砍。当第一批改良装备下发时,士兵们惊讶地发现,甲胄重量减轻近半,行动却更加灵活。

更具颠覆性的是对远程武器的改造。大唐工匠与吐蕃铁匠合作,将诸葛连弩的木质部件换成牦牛角与青铜合金,增强耐寒性;在弩臂加装瞄准刻度,使新兵也能快速掌握。为应对阿罗那顺的投石机,他们设计出“回击炮车”——双层木质盾牌车顶部装有滑轮装置,可将敌军投来的巨石反向抛回。

“测试开始!”随着陈玄策令下,二十辆炮车组成防线。模拟投石机抛出的巨石撞在盾牌车上,发出震天巨响。士兵们迅速转动滑轮,巨石带着火星腾空而起,精准砸中百米外的靶标。玉符残片光芒暴涨,与炮车上的青铜护板共鸣,映出密密麻麻的古老咒文。

在研究阿罗那顺的蛊虫部队时,陈玄策陷入困境。普通箭矢对被蛊虫控制的“尸傀兵”收效甚微,火攻虽能驱散蛊虫,却会误伤百姓。首到某夜,玉符残片突然剧烈震颤,照亮了他从泥婆罗带回的古籍。“原来如此!”他拍案而起,“用梵文咒印克制蛊虫!”

工匠们连夜在箭簇刻上辟邪咒文,又将硫磺与朱砂混合制成“净魔箭”。在试射场,当刻满咒文的箭矢穿透“尸傀兵”胸膛时,蛊虫发出刺耳的嘶鸣,化作黑烟消散。旁观的吐蕃巫师激动不己:“这是莲花生大师流传的降魔之术!没想到能与大唐工艺结合!”

战术改良的最后阶段,陈玄策组织了一场万人推演。模拟战场上,三才连环阵首次完整亮相:当“黑甲军”踏入预设陷阱,地环步兵立刻竖起盾牌墙,天环弩箭如暴雨倾泻;待敌军阵型混乱,人环骑兵从两侧杀出,马队拖曳的铁链卷起漫天烟尘。更令人惊叹的是,泥婆罗象兵驮着改良后的雷火罐,在巫师的咒语声中,将业火抛向敌军后方的粮草营地。

演练结束时,夜幕己至。陈玄策站在瞭望台上,望着篝火映照下的三万将士。玉符残片的光芒与星空交相辉映,在每个士兵的甲胄上投下细碎金光。他知道,这些经过无数次推演与改良的战术,终将成为刺穿阿罗那顺霸权的利刃。而此刻,整个军营都在等待着那声出征的号角。


    (http://www.u9xsw.com/book/jbgjbi-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