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吐蕃遇故 第一节:雪山惊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吐蕃遇故 第一节:雪山惊鸿

 

暮春的唐古拉山脉依然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下,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冰粒,如同无数细小的刀刃刮擦着皮肤。陈玄策身披厚重的藏青色氆氇披风,骑在健壮的河曲马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西周陡峭的雪峰。使团的牦牛队在蜿蜒的山道上缓缓前行,每头牦牛背上都驮着丝绸、茶叶与大唐的国书,铜铃随着步伐发出沉闷的声响,却很快被呼啸的山风吞没。

“大人,前方是雀儿山隘口,风雪越发大了!”蒋师仁勒住缰绳,大声喊道。他的眉毛和胡须上结满了白霜,呼出的气息瞬间凝成白雾。陈玄策抬眼望去,只见前方的山道被积雪覆盖,两侧的峭壁如同利剑首插云霄,隘口处的雪雾翻涌,隐约传来雪崩的轰鸣声。

就在这时,斥候骑着快马疾驰而来,脸上带着惊恐之色:“大人!西侧雪峰出现裂缝,随时可能雪崩!”话音未落,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传来,远处的雪峰如同被巨人撕开一般,巨大的雪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所到之处树木断裂,巨石翻滚。

“散开!往东侧山坳躲避!”陈玄策声嘶力竭地喊道。使团众人慌乱中驱策着马匹和牦牛向山坳奔逃,但积雪太厚,许多牲畜深陷其中,发出绝望的哀鸣。千钧一发之际,右侧山坳突然传来急促而激昂的牛角号声,紧接着,十余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吐蕃骑兵飞驰而来。

这些骑兵身着黑色牛皮铠甲,头戴青铜鹰面甲,腰间悬挂的银刀缀着绿松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为首的骑士身材魁梧,他猛地一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扬起一片雪雾。“唐使请随我来!”他掀开面甲,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左眼下方暗红色的胎记格外醒目。

陈玄策心中一震,这个胎记他再熟悉不过。数年前在长安,他曾多次见到松赞干布的贴身侍卫带有同样的印记。还未等他开口询问,骑士己抽出腰间的牛皮绳,精准地套住一头受惊狂奔的牦牛,用力一拉,将其拽回安全地带。其他吐蕃骑兵也纷纷行动,他们动作娴熟,在雪崩的轰鸣声中穿梭自如,将困在雪中的使团成员一一救出。

雪崩的余威渐渐平息,山谷中弥漫着白色的雪雾。陈玄策下马,朝着为首的骑士抱拳行礼:“多谢壮士救命之恩!不知阁下是...”骑士还礼,眼神中带着一丝警惕:“我乃吐蕃鹰卫统领达玛,奉大相之命在此等候唐使。”

“等候?”陈玄策微微皱眉,“大相怎知我们会从此处经过,又怎知会遭遇雪崩?”达玛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纸递给陈玄策。展开一看,纸上竟是唐古拉山脉的详细地形图,雀儿山隘口处用朱砂画着醒目的标记,旁边写着小字:“三日后午时,雪崩将至,速救唐使。”字迹苍劲有力,正是禄东赞的笔迹。

陈玄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数年前,禄东赞作为吐蕃使臣前往长安,两人曾彻夜长谈,探讨治国之道与西域局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没想到多年过去,这位老友依然记挂着自己。“禄东赞大相如今可好?”他急切地问道。

达玛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大相身体抱恙,但听闻唐使西行,坚持要我在此接应。他说,唐使此去天竺,关乎西域安危,吐蕃愿助一臂之力。不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玄策腰间隐约露出的玉符残片,“有些话,大相要当面与唐使说。”

此时,蒋师仁带着惊魂未定的使团成员聚拢过来。陈玄策看着劫后余生的众人,又望向达玛身后巍峨的雪山,心中暗自思忖:禄东赞既然能提前预知雪崩,想必对西域局势了如指掌。玉符的秘密,他又知晓多少?阿罗那顺的阴谋,在吐蕃是否也有暗流涌动?

“诸位,随我前往逻些城!”陈玄策翻身上马,大声说道。寒风再次呼啸而过,吹起他的披风,宛如一面黑色的旗帜。在达玛的引领下,使团重新踏上征程,而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http://www.u9xsw.com/book/jbgjbi-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